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乙型肝炎中医五脏系统进行分析.在介绍4种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灰色综合关联方法分析了乙型肝炎中医五脏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主导临床表现行为.同时,研究了与乙型肝炎五脏系统有关的54种常见临床症状、体征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并进行灰色聚类评价,旨在为中医临床诊断和中医复杂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存垣 《老友》2014,(6):59-59
正夏季阳光充足,万物生长最为茂盛,人体新陈代谢也十分旺盛。按中医理论,心在五行中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心与四时的"夏"相对应。故夏季抗衰老,宜从心而论。一、心的病理特征1.夏季炎热,使得人体阳气升发,阴气内伏,皮肤毛孔开泄,腠理疏松,易使人体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由于疏泄过度,常会伤及人体阴津,津伤会出现口渴贪饮、唇干舌燥、便干尿黄、体倦乏力等,在临床多表现为中暑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闻华 《老友》2012,(11):64-65
中医认为,人体五窍与五脏气血关系密切。目为肝之窍,舌为心之窍,口唇为脾之窍,鼻为肺之窍,耳为肾之窍。若能坚持每天做开窍操,有醒通五脏、调气活血、养五脏的功效。可防治口疮溃疡、感冒鼻塞、眼红流泪、耳鸣听力减退等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几年来,我坚持早晚做开窍操,很有收益,感到心  相似文献   

4.
用“气”的范畴并结合五行辩证法、意象思维、阴阳属性来发掘中国传统思维中固有的脉学与音乐学相关联的逻辑,是贯穿诸论的核心。相同属性的“气”使脉学与音乐学理论之间相互阐发成为可能,可以把人体五脏、五音、五脏脉普遍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辩证理论体系来多维度注释脉学,并奠定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追溯音乐与医学的历史源头以说明医乐同源,证明音乐学与医学相关联的史实依据;发挥五音与五脏脉的相应理论来探讨与五脏脉相应的和声、和弦、调式调性成立的可行性,继而可在民族五声乐曲、西方乐曲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五行学说在进入理论深化的过程中 ,表现了广泛的渗透性。五行学说在向医学渗透的过程中 ,曾出现过不同的五行配五脏的关系模式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各种模式反复进行验证 ,才找出应用于医疗实践行之有效的五行五脏的配属模式 ,并反过来对东汉经学中的五脏五行配伍模式的定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脏”的文化蕴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一词有着独特、深刻的中国文化底蕴 ,“脏”字曾经过一系列演变 ,其原型是先秦帝王贮存宝物的仓库———“臧” ,这种仓库的特征是珍藏珍贵之物 ,基本上只进不出。古贤取类比象 ,借用这种“臧”的特征来比拟人体五脏“藏精气而不泻”的特征 ,而这点在理论及临床应用上都很重要。五脏之“五”数的来历同五行相关 ,也有着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于康 《百姓生活》2012,(11):71-71
老年人的五脏疾病信号,一般比年轻人更明硅和敏感。随着年龄增加,五脏功能逐渐衰退,气血津液在体内的循环也变慢甚至沉积,内在隐藏的疾病更容易逐渐在体表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3)
祖国医学《内经》云:"虚则补之"。一般而言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血、补五脏之别。现就五脏补法简述如下:补心:补心法是治疗老年人心阳虚和心阴虚的方法。其中心阳虚证见心慌气短,心胸闷痛,气急,形寒怕冷。重则不能平卧,面浮肢肿,脸色苍白,或指甲青紫,舌质淡紫,苔白,脉细无力或结代等。方用桂姜  相似文献   

9.
现有中医文献中对长夏的时间定义不统一,并且对四季、五季等概念的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为了明确以上问题,查阅了《黄帝内经》(以下均称《内经》)及相关医学、气象学等文献资料,分析了常见长夏划分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五时五脏论和五运六气学说有助于解释长夏之时间,并探讨了长夏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晃海健身法     
晃海是一种自我保健运动,是练功者在静坐的基础上,轻柔地旋转、摇晃上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运动,推动经络全面正常运行,调和气血,增强内脏功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体方法如下:1.平坐或盘腿坐,两手放在两膝盖上方,以舒适、放松为度。头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12,(8):55
夏天,老年人可以适当喝点中药茶,能防暑降温,预防慢性病。1.茶叶6克,藿香9克,水煎代茶饮。用于防治中暑。2.鲜藕250克,洗净切片,加适量姜、糖煎汤代茶饮。用于预防中暑。3.鲜荷叶1—2张,煎汤代茶饮。用于防暑,并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4.枸杞子9克,甘菊花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主治五脏邪热,并除中暑头痛、消渴。患有苦夏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2,(2):67-67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孔二、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历代情志养生观 ,探讨了情志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指出应注意调节情志 ,促进肝气疏泄条达 ,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才能五脏调和 ,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4.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但立夏时节正处于春夏交替时期,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护阳养心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桐油酸与Cu+的络合反应,对络合产物进行了紫外光谱测试.分析了产物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点.对该络合产物在防污涂料方面可能的应用作了初步探索.反应在106℃时所得产物具有较好的抑制藻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丹炼养术通过内炼实践对人体五脏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其对肝肺气液运动的理论认识是对《内经.素问》"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一种创新认知。它的阐释还为明清时期武术实践所采纳并作为内功基础理论,体现了道、武、医三家在对肝肺生理功能认识上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龙眼果皮酶促褐变产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以样品中总蒽醌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的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应用回流法提取褐变产物的影响,探讨提取龙眼果皮中酶促褐变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褐变产物的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回流法提取酶促褐变产物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8h,料液比为1∶2,提取温度为40℃.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酶促褐变产物比较稳定;但对光照比较敏感,尤其是在紫外光下稳定性较差;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好;在4种不同种类添加剂影响下,其稳定性均变差.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龙眼果皮总蒽醌浓度为9.55 μg/mL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74.1%;浓度为4.55 μg/mL时,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达81.6%;浓度为6.70 μg/mL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达86.1%.回流法可提取龙眼果皮中酶促褐变产物.温度对酶促褐变产物稳定性影响不明显,光照、pH、食品添加剂因素影响其稳定性.酶促褐变产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OH和·O2-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三钠和乙二醇为辅助,在室温环境中反应2 h成功合成了纳米Ag花状球.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产率高,形貌规整且粒径分布均匀,花状球的平均直径为950 nm.产物于243 nm处产生强的紫外吸收峰.通过对Ag花状球形成机理和实验条件进行系统探讨,提出了三步反应机理,同时发现柠檬酸三钠和乙二醇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从N-乙酰-L-半胱氨酸的产业化角度,研究了产物合成的新方法.全面地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外观和产率的影响,并应用IR、1H-NMR、熔点测定法等验证所得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辅行诀》主体学术思想反映在《汤液经法》五行五味互含图说中。《汤液经法》五行五味互含图说核心思想有二,即五脏五味补泻思想与五行五味互含思想。《辅行诀》以五脏五味苦欲补泻为基本组方用药思路的学术特征与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非常相似,而五行五味互含思想应是源于明代命门学派。若据此推断,《辅行诀》的成书年代最早也在明代命门学派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