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亥革命在近代国共关系中具有特殊的政治象征意义。国共两党曾分别从各自政治理论的角度来诠释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并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求理论上的合法性。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共以辛亥革命的失败来论证反帝反封建的必要性,并把国民党"清党"后的行为视为对辛亥革命事业的背叛;国民党在国共合作初期,也认可了中共对辛亥革命的解释,国共两党由此在反帝反封建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后,则将"北伐"视作辛亥革命的连续。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宣扬各自的抗战理念:国民党偏重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来宣扬"抗战建国",突出自己对辛亥精神的继承;中共则以辛亥革命的教训,强调抗战到底、加强统一战线。抗战结束以后,国共两党都力图按照自己的政治学说改造中国,冲突最终变成全面内战。中共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是辛亥精神的继承者,必须继承辛亥革命未竟事业,要将反帝反封建进行到底。由于中共正确把握了辛亥革命的真谛,因此最终完成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14日成都出现饥民抢米事件,之后旋即发生了一次反共摩擦。在国共双方的叙述中,抢米风潮均系对方蓄意发动的敌对行动。事件真相是四川省会警察局长唐毅等人阴谋伪造证据,炮制了中共川康特委组织饥民抢米暴动的谎言。国民党四川当局负责人贺国光面临阴晴不定的国共关系,身处波谲云诡的川康政局,在特殊的心态之下产生误判,针对中共川康特委发动了抓捕。持续半月的反共摩擦一度愈演愈烈,后因戴笠觉察真相并报告蒋介石后戛然而止。突如其来的打击和由此引发的恐慌情绪,使四川地下党越发相信抢米风潮是国民党特务化装抢米嫁祸中共的"国会纵火案"。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也逐渐形成了关于抢米风潮的解读。这次反共摩擦虽没有对当时国共关系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但却为理解战时国共摩擦发生和结束的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1941年,国民党方面制造屠杀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使国共关系迅速出现了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的全面对抗局面。后在各种因素的互相作用下,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对策,缓和了国共关系,从而避免了更大悲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945年秋,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就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军队等问题进行谈判,签署了"会谈纪要"(亦称"双十协定").由于国民党方面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个协定,致使中国陷入内战.几经较量,国民党处于败局.在此窘境之下,国民党再次玩弄和谈骗局,派出张治中、邵力子等前往北平与中共方面进行谈判.由于共产党方面胜利在望,要求条件自然很高,而国民党方面不愿缴械,致使和谈破裂,由此出现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高校的力量发展,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抗战前期,国共关系相对融洽,中共大多采取"公开"、"合法"的形式发展力量,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尤其是"皖南事变"以后,国共关系急剧恶化,中共不得不采取隐蔽与潜伏的策略。中共在国统区高校播下的革命种子,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壮大,很快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错综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使国共两党在政治策略的制定与运用方面呈现出异同之处:第一,国共之间既联合,又斗争,但基调都是联合。第二,对于民主党派,国民党是打拉结合,共产党是团结争取。第三,对地方实力派,国民党是分化瓦解予以消灭,共产党是联合共同抗日。双方联合的原因在于: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第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国共必须进行联合,别无他途。第三,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决定了国共对其采取以联合为主的策略。双方在国内政治策略上的不同原因在于:第一,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第二,两党的建国方案不同。第三,两党与民主党派和地方实力派的历史渊源不同。实施的结果:国民党的政治策略把自己置于全国各阶层的对立面,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以致抗战后短短几年以失败告终。而共产党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是坚持统一战线至抗战胜利,二是力量空前壮大,三是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使中共日益强大,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国共两党党内合作形式是国共关系领域的重要层面。近十年来 ,学术界主要在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研究、国共党内合作成因、共产国际及苏联、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三角关系、国共党内合作破裂的重要原因、中共运用“党内合作”改造国民党战略失误原因等五个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 ,并透示出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二八和八.一三抗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两次对日战争。通过战争准备、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国共关系、战争结果及影响等四方面对两次淞沪抗战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国民党由被动抗战到主动抗战、国民政府逐渐抛掉对日和平幻想、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并走上全面抗战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于受降权的斗争是两条抗战路线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必然反映.这一斗争曾对4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来,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为主体而进行的全民族的战争,对于受降权的处理,理所当然应由两党协商解决.但国民党竟视中共的抗战功绩于不顾,单方面地强行接受日军投降,大肆接收敌伪物资,抢占重要城市及战略要地,进而利用日伪向解放区进攻,挑起逐步升级的内战.国民党是怎样抢占胜利果实的,我们从国民党第六战区的受降中即可窥豹一斑.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初期 ,国民党内主政的政学系 ,为维护国民党的执政地位 ,主张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共关系 ,策划和参与了国共重庆谈判、停战谈判达成协议、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等重大事件 ,使全国范围的国共军事冲突暂时得以平息。这顺应了战后国内人心望治、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历史趋势。但政学系最终屈服于国民党内顽固派的压力 ,从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共关系的立场全面后退。随后 ,内战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1.
朱枝富同志花多年工夫精心编撰的五本洋洋百万言七绝名诗赏析系列丛书 ,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这是作者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串硕果。枝富同志于 1 977年初考入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当时我为他所在的班级开设文学理论和古代文论两门课程 ,他这两门课程功底扎实 ,那时就撰写了《七绝精华百首赏析》书稿和有关《史记》的论文 ,这为他后来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年 ,我应枝富同志之约 ,为他这套系列丛书写篇序言 ,因此首先得以通阅书稿。在细细玩味咀嚼的基础上 ,我深感这是一套有特色见功力的古代诗歌鉴赏丛书 ,从中看出作者…  相似文献   

12.
全面小康社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富裕程度的概念 ,还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追求的是物质、精神、生态、安全文明的共同发展。所以 ,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除了经济指标外 ,还必须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人文指标。本文从国家大安全观分析入手 ,通过现存的灾害态势 ,提出了小康安全建设的新构想 ,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的丰富和发展 ,与总体小康相比 ,全面小康是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面的、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周密的部署 ,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首先 ,全社会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作用 ;其次 ,高等教育要深化改革 ,使办学主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再次 ,要强化教育创新 ,使培养对象成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从二维和三维氢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表达式出发,进行数值计算,找到能级的精细结构数值的规律性。利用多媒体著作工具Multimedia TooBook计算能级并画出能级图和能级间距图,进行比较。证实从三维降为二维能级降低而能级间距增大。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从第一激发态到第二激发态、从第二激发态到第三激发态二维能级间距分别是三维能级间距的4.74、2.05和1.61倍。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本质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求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道路、结果和过程、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是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具体体现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交互作用 ,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人才极端匮乏。只有现代远程教育才是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现代远程教育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具有现代化、网络化、多媒体和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应用于农村教育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已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环己烯基-2-烯丙基锌经金属-克兰荪重排反应,生成2-烯丙基-1,1-偕二金属环己烷。通过对温度、溶剂量和投料顺序等重排反应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可使2-烯丙基1,1-偕二金属环己烷的收率达到65%。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允许公民、法人针对侵害公共利益的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行政违法行为起诉,这显然不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设立行政诉讼类型时,在立法上应当用扩大原告起诉资格的方式,保护公共利益,不应将其作为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而应根据原告起诉的诉讼请求,将案件分别纳入确认、变更、撤销、给付(课以义务)诉讼类型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符号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存在本身、符号表征、意义指示等来概括,连接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枢纽是感知,这是解读皮尔士符号思想的关键。这从皮尔士符号思想的来源、形成(对符号的界定、符号分类方法、符号意义诠释)及对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