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古庄知章三组声母字在西宁方言中的读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切韵》音系中庄(照二)、章(照三)、知三组声母字在现代汉语晋通话和各地方言里的读音是十分复杂的,其中西宁方言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拿它和现代普通话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系统而明显的差别,普通话里庄、章、知三组声母的字中除极个别外,其他全部读为舌尖后塞擦音(?)、(?)‘及磨擦音(?),不论与之相拼的韵母的开合及古音的等第;而在西宁方言里,三组  相似文献   

2.
在方言和普通话里,声母和韵母配合成字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北京话O韵只限于和唇音声母p,p‘m,f相拼,和其它声母拼则都拼不出字。相同的声母和韵母,在方言和普通话里的拼合情况也不同。如北京、福州都有[k]声母,也都有[i]、[y]两韵母,但北京话里[k]声母不能和i、y两韵相拼,而福州话的[k]可以和i、y两韵拼合,比如“旗”[ki]~(52)、“居”[ky]~(44)。音系相近的方言,它们的声韵配合关系也不都相同。了解声韵配合关系,对于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无疑是有一定作用的。本文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开齐合撮,把方言和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进行比较。为节省符号,下文中的注音一律采用国际音标,外面不加方括号。  相似文献   

3.
"儿"字在普通话中发音时有卷舌动作,在西宁方言中则没有,因而在作为词语后缀时与普通话相比,有分读与合读的区别,对前一音节韵母、声调的影响上有着不同的规律.同时由于具体语境、方言习惯的关系,表达功能上也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比较,探讨了西宁方言"儿"尾的语音及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4.
宝鸡方言和普通话韵母有一定的对应规律,从前鼻音与后鼻音、展唇音与圆唇音、单韵母和复韵母等变换中便可以明显看出.另外,宝鸡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的声调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株洲县方言属湘方言长益片,其语音系统与普通话语音系统有较大区别.通过比较,可较全面了解株洲县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的区别与联系,这对株洲县人学好普通话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同声韵学便览》是一部清末合肥方言韵书,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其中包含声母22个,韵母43个,声调5个。语音特点上,该韵书与现代合肥方言多数一致,但庄组蟹摄、遇摄、梗摄、通摄、咸山摄归入精组,庄组假摄、效摄、宕摄、江摄归入知_三、章组,遇摄一等和三等端、庄组与流摄端、庄组有合有分,果摄三等戈韵字"茄"归入假摄,"靴"仍为果摄,全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仍读上声,与现代合肥方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朝峰片汉语方言韵母的发音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ɑ,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读为[調];二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o,在朝峰片汉语方...  相似文献   

8.
除零声母外,罗山方言共有20个声母,均源于中古36个字母。但与普通话相比,其微母、邪母、疑母为普通话所无;舌尖后音的消失和因此而引起的舌尖前音及舌面前音的重新组合,非母、微母、邪母、泥母、来母及其他各母(包括零声母)的具体归字,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南京语音向普通话语音过渡从理论上概括有三个阶段特征。初级阶段 :声、韵、调系统脱离南京方言轨道 ,但仍保留一定方言痕迹 ,应从声调入手 ,突出主要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音素 ;中级阶级 :没有明显的方音痕迹 ,但语音面貌尚有欠缺 ,应了解普通话声韵的开放率 ,有针对性地解决非系列性错误 ;高级阶段 :高度流利、规范而富于美感的普通话 ,应注重开放率偏低的声韵母 ,重视冷僻音节、冷僻声调及多音音节 ,显示较高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霍州方言最有特点的语言现象——小称变韵。霍州方言表示一般物体的韵母是用基本韵母,表示小的物体的韵母则演变为另一套韵母,如“木锨”的“锨”是[ia(?)]韵母,“瓜锨”的“锨”则演变为[ia]的母。市辖十二个乡镇都有这种语言现象。根据“盆、门”等字演变的韵母不同,分三种类型作了分析。同时有的变韵现象既符合小称变韵的规律又符合文白异读现象,本文对此种语言现象也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对长沙儿童长沙话一级元音的实验分析,探讨普通话经验对于儿童方言母语语音意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儿童的方言经验会对其普通话语音意识产生影响,普通话经验同样也对儿童的方言母语语音意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读音差异,将宿迁方言分为三种类型:宿城区型、双沟型和沭城型。宿城区型的特点是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双沟型和沭城型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不同,前者分两类,后者分三类。宿迁方言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归纳为四个特点:沭城型为主、"等"是主要元音分化的重要条件、分化条件不完全一致、主要元音表现出高化的特点。根据古山摄合口一二等主要元音是否相同将宿迁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区。  相似文献   

13.
电白“旧时正话”是明朝抗倭士兵留下的“军话”,其方言性质待考。本对其音系进行调查描写。正话共有声母20个,韵母52个,声调6个。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真部和耕部谐声、合韵问题以及《说文》谐声与方音的问题,真耕合韵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然押韵,不能用方音来解释;斯的声旁不是其,其和斯属于不同的谐声系列。在此基础上证明《诗经》韵语和《说文》谐声语料虽有少量的方音成分,但不能改变它们作为雅言的基本性质,不过上古音的研究要剔除《说文》中不科学的谐声偏旁,使其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齐齿呼韵母,即介音或主元音是i的韵母。在现代湘方言中,齐齿呼韵母多达八种音节类型,这些音节类型在湘方言点中分布不均,来源也不一样。i在声韵母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声母发生腭化,使主元音舌位发生前移或高化,从而影响现代湘方言面貌。  相似文献   

16.
将现代吴、闽方言的阳声/入声韵与中古音进行历时比较,分析现代吴、闽方言阳声/入声韵与中古非阳声/非入声韵的衍化问题。现代汉语阳声韵与中古非阳声韵的衍化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部分中古阳声韵在现代吴、闽方言中读作阴声韵;其二,部分中古阴声韵在现代吴、闽方言中读作阳声韵;其三,部分中古阴声韵在现代吴、闽方言中读作鼻化韵。现代汉语入声韵与中古非入声韵的衍化主要有两种典型情况: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变。  相似文献   

17.
对于魏源诗歌,学者只从文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目前尚无语言研究的成果。穷尽考察魏源诗歌用韵,得其18韵部系统,其中阳声韵7部、阴声韵7部、入声韵4部;然后分析阴声韵部韵字以及阴声韵部之间的混押。魏源诗歌用韵研究有助于揭示晚清湖南方音的特点,从而推动湖南方音史乃至汉语方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合口呼韵母,即介音或主元音是u的韵母。在现代湘方言中,合口呼韵母多达六种音节类型,它们在湘方言点中分布各异。u在声韵母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舌根擦音唇音化,使主元音舌位发生后退或高化,从而影响现代湘方言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