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那“气吞万里如虎”的辉煌词章,把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推向新的高峰,为词体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后世“苏辛”并称,尊之为豪放派的领袖。但翻开《稼轩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清而丽、婉而妩媚”的作品,为数竟超过豪放词;其间更有标明“仿花间”、“效易安”诸体的。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公(指辛)所作,大声镗铬,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秧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邹志谟《志远斋词衷》也指出:“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凡此种种,说明辛词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他的婉约词不仅有数量,而且有质量。他把风骚以下,诗歌中比兴言志的传统带到词的  相似文献   

2.
<正>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词)的作年至今仍有争论。自近人梁启超《跋四卷本稼轩词》指出:“‘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以忠义军掌书记奉表归朝,以嘉泰四年知镇江府,相距恰四十三年。”以为是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的作品以来,唐圭璋、夏承焘和胡云翼先生都宗其说,  相似文献   

3.
稼轩咏物词中题咏最多的就是梅花,共约18首。另外,在其他词中也常常提及梅。词人为何如此倾心于梅呢?稼轩着意咏梅是从第一次闲居带湖期间开始的。其自述:“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临江仙·老去惜花心已懒》)此后,由于稼轩无施展抱负的机会,咏梅词日渐增多。在这种境况下,词人将失意心绪入词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笺注》)作了如下的推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作年均无可考,据岳珂《桯史》,刘改之于嘉泰四年方被稼轩延入幕府,其送茂嘉之官桂林,最早当在该年。词中有‘筹边如北’语,知茂嘉之‘如北’,必在稼轩起废之前,其赴调或即在北边归来之后,是则二词均  相似文献   

5.
<正>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作词只不过是以词为“陶写之具”来抒爱国忧民之情。他作词“或闲中(?)石,兴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故多散逸。他作词有时“挥毫未(?)而客争藏去”,流布海内,传诵极广。关于稼轩词历代的刻本所见不多,第一个将(?)轩词收集成书的是辛弃疾的门人范开。他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编成《稼轩词》,后称稼轩词甲集.至于南宋时稼轩词的其他版本,只能从南宋一些文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得知一些蛛  相似文献   

6.
陈亮为南宋稼轩派词人,其词深受辛弃疾影响,故研究辛词对陈词影响之文众矣,然研究陈亮对辛弃疾词作影响者却鲜见。文章试从二人唱和词着手,不仅阐明陈亮"以论为词"的词作方式对辛弃疾词作产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研究陈亮本人作为一个意象在辛词中的构建及其所散发出的恣肆意气对辛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李清照(1084—约1151年),山东济南人。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李氏工词,是我国第一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后人辑《漱玉词》。辛弃疾(1140—1207年),号稼轩,也是济南人。青年时代曾参加北方抗金义军,后归南宋。辛氏亦工词,是宋代著名大词人,豪放词派的代表,有《稼轩长短句》传世。迭字具有舒缓曲折的特殊效果,最宜表达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有人认为:婉约派词人最喜用迭字,豪放派词人极少用迭字。事实果真如此吗?李辛二者几乎同时,又同乡,经历亦有类似之处,又皆工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为辛弃疾研究者所忽略的金源文化,实与稼轩词主体精神和词体特征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金源文化的性质看,将稼轩词以抗金恢复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为抗击外族入侵,挽救民族文化精神衰亡的通行观点,是缺少历史根据和理论支持的。稼轩词爱国精神的科学定位应在消除民族分裂恢复国家一统这个层次之上。“苏学北行”,金源文化深受其影响,以“言志”为特征的“东坡体”词为金源词人广泛接受和仿效。稼轩词对东坡词体革新精神和“豪放”风格上的继承和发展,与辛弃疾早年学词于金源,受金源文化的熏陶分不开。而金初词坛追步东坡的“吴蔡体”对稼轩体形成有着直接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实为由东坡到稼轩之间的薪火传递者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定势》云:“文之任势,势有刚柔.”词,作为“文”之一种,其“势”自然有刚有柔.可是从词史看,词大半呈现“阴柔”之态,缺乏“阳刚”之姿.虽然,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家,努力开拓,但仍未能改变“柔”多而“刚”少的局面.稼轩词出,“异军特起”,“别树一帜”,使词坛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刘克庄云:“公所作,大声鞺(?),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辛稼轩集序》)于是,“豪放惟幼安称首”,(王士祯《花草蒙拾》)成为学界定评.然而,稼轩词的“刚”美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尚须进一步探讨.本文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南宋的辛弃疾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继承苏轼所开创的先例,汲取了诗文骚赋用典的成就,将典故大量地引入词中,独树一帜,得到了后代词论家的广泛称誉。徐釚说:“词至稼轩,经史诸子,行间笔下,驱斥如意”(《词苑丛谈》);刘熙载说稼轩词“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艺概·词概》)。稼轩词的著名研究者邓广铭先生也说:“使用典故之多“是“稼轩词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这样称道,是因为辛弃疾的用典有着迥然别于其它词家的特色。它既不同于庄子的专以荒诞离奇的“三言”来阐发深邃的哲理;也不同于李商隐的醉心于“好对切事”,过于含蓄,使人有雾中看花、隔帘望人之感。至于周邦彦的只在融化庸人诗句上下气力,黄庭坚的崇尚“点铁成金”,与稼轩相比,则只是锤字炼句的工人。稼轩的用典,是以其浩大的气力,多样的方法,随心如意地驱策安排,而丝毫不显斧凿之痕。条  相似文献   

11.
一曲心灵剖白的歌——评白朴词《天籁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元曲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杂剧与散曲作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词人,是元代词坛的代表作家。然而近七百年来,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的杂剧与散曲,而对他的词作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近代学者王国维甚或认为白朴“所作《天籁集》,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人间词话》)。辛弃疾词工意境,而王国维论词又唯重“意境”二字,故其推重稼轩。白朴词篇篇“皆自肺腑流出”,率意而为,真实自然,可谓是“我手写我心”,因而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王国维贬低白朴词作,未免失之偏颇。这里,让我们追寻白朴的心理轨迹,欣赏一支坦诚真率的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2.
梦窗词艺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13.
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李善阶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伟大爱国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的年代,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①志在报国,力图恢复,本非志终于词者。但由于南宋统治者苟安退让,近好信佞...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论词》与曹丕《论文》张进西安联大师范学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专论,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李清照是否受到曹丕的影响,我们虽无文字材料直接证明,但作为词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探讨词作的专论,她的《论词》在对作家所采取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同为山东济南人,故称“济南二安”。王渔洋《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此虽称颂,实未中肯。其实,易安寓豪放于婉约之中,幼安寓婉约于豪放之中。若一味婉约,则失纤丽;若一味豪放,则失之粗犷。兼而用之,不着迹相,始为大家。试看易安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轻易地上了天,并且与天帝谈心,其豪气远胜于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沈曾植云:“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是易安之作,兼神  相似文献   

16.
古池残水露新荷──读陶尔夫和刘敬圻的《南宋词史》钱鸿瑛对南宋词的评价,古往今来,意见分歧。推崇者如朱彝尊,其《词综·发凡》云:“词至南宋而极其工,而宋季而始极其变”;王国维《人间词话狈悄:“北宋风流,渡江遂绝”、“其堪与北宋人颌顽者,唯一幼安耳”。真...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本文认为,稼轩咏物词在如下三个方面超越了他的前辈,即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在具体创作上取“俯瞰式”创作姿态,在表现手法上亦自具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东坡乐府》中,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实际、性格特征和艺术风格的是词集中数量最多的清旷词,或以清旷为主兼有他种风格色调的词。 “清旷”是个联合式词组。如果按各自的本义来看,“清”者,洁净、纯洁也,如冰清玉洁。“旷”者,开朗也,如清旷神怡。《后汉书·窦融传》:“旷若发蒙。”又空阔也,《诗·小雅·何草不黄》:“率彼旷野。”又旷达也,如放任达观,旷达不羁。《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  相似文献   

19.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学界论稼轩词语言,常常引用这段话。这话固然对,但并不准确和完备。因为稼轩词语言是丰富多彩而又独具个性的。其中,有雅丽语而“无一点斧凿痕”,有“抚媚语”而“绝不作妮子态”,有“英雄语”而不“粗豪”“叫嚣”,有俗语俚语而不“尘下”。稼轩吸收民间词语言的优点,兼取婉约豪放两派之长,创造出以雅丽雄放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为宋词语言的拓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辛弃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三十八年来的辛弃疾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66年是基础阶段;1966年到1976年是倒退阶段;1976年以后是深入阶段。第一阶段有论文(据不完全统计)52篇。同时还出版了一批专著,其中以邓广铭先生的《辛稼轩年潜》、《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三种著作为突出代表。此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辛弃疾及其爱国词的认识与介绍。走一代的词学研究者尤榆生、夏承焘,唐圭璋、冯沅君、吴则虞、程千帆等先生都撰文论述辛词。关于辛词的艺术特性,各家论文略有触及,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