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表明: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引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规模与文化素质共同作用引发农民工回流;年龄结构老化,通过抬升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工平均年龄与在婚比例引发回流.为保持适度的农民工回流规模,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作用机制要求在人口管理中维持现行生育政策、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增加、完善农村养老设施.  相似文献   

2.
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表明: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引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规模与文化素质共同作用引发农民工回流;年龄结构老化,通过抬升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工平均年龄与在婚比例引发回流.为保持适度的农民工回流规模,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作用机制要求在人口管理中维持现行生育政策、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增加、完善农村养老设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举措,大幅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阐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偏低,与我国传统的重政轻技观念、小农生产方式及城乡二元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农村教育、培训机制、法律不健全,也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加强科技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积极引进项目,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偏低,与我国传统的重政轻技观念、小农生产方式及城乡二元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农村教育、培训机制、法律不健全,也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加强科技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积极引进项目,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相对城镇而言,广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调尤为严重.占人口多数的农村是广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主要根源.要解决好农村的人口问题,除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外,还要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包括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农村家庭从...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村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现状与特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导致了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继承人缺位的局面,既加快了农村社会重置资源的步伐,也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重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国家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各种倾斜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而论仍然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仍占相当高的比例,而且各地区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因此,要继续在农村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积极开展与现代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把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作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广东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本文首先考察了广东人口总体文化素质状况,然后分析了广东人口文化素质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职业差异和行业差异,最后提出了提高广东人口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农村建立“教育──生育”控制机制的构想陈群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而素质低的人口,又导致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人口与教育这对矛盾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支点”,据此笔者提出一种“教育──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第二类优美嵌入问题解的构造方法,并指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第一类优美嵌入问题解的构造。  相似文献   

12.
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的基础,本文结合本馆建库实际,分析了原始编目和套录编目中出现的各种差错情况,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化学实验课实验项目设置的依据、生物化学实验理论教学的增加、实验材料的专业选择以及传统经典方法和生物化学实验新技术、生物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生物化学实验改良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论证了农户行为受年龄、性别、自身素质和技术推广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农户行为对不同农业技术进步类型偏好不同,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户选择技术进步类型影响比较显著。最后,提出了我国要加大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要推行农民素质工程,大力提高农户科技知识水平;针对不同的农业技术、不同农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在狭义相对论里 ,压强是一个不变量 ,本文用经典力学压强的定义 ,直接从力和面积的洛仑兹变换论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田热力学原理对氯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氧化性强度变化规律不同的结论进行了说明。在酸性溶液中是 HClO_2>HClO>HClO_3>HClO;在碱性溶液中是,ClO~->ClO_2~->ClO_2~->ClO_4~-。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海温月波动值为指标,从经向时-空变化、纬向时-空变化以及水平分布等方面,论述了赤道东太平洋(0°-10°S、180°-90°W)海温波动的基本特征。这一海域,特别是150°W以东,海温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增温,夏半年降温。自10°S向北,逐渐过渡到10°N,则转为冬半年降温、夏半年增温。海温波动的水平分布表明,1月为增温期,7月为降温期,4月和10月是过渡季节。最大月增温值为1.8℃,出现于1月和2月,最大月降温值为—1.7℃,出现于7月。增温期,海温逐月升高,累计增温峰值可达6.2℃。文中指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波动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或遵从主流文化的引导,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或特立独行、创意先行,在极力讨好受众的同时,在某些形式与思想上背离了主流文化的方向,对社会受众产生消极的影响。以具体广告为例,对当今流行的商业广告进行了文本的解读、分析,阐述了广告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识别电站锅炉墙结构固有频率与阻尼参数的方法.并对在上海石洞口发电厂2号锅炉上进行的测量及识别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且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这决定了我国民族唱法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今天的民族歌坛却出现了“千人一声”的演唱局面。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原因及解决办法,旨在为我国民族歌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