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设;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需要以服务业的先行发展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县域则应敏锐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质,通过整合产业政策、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要素推动经济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的准确定位。应在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动机制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受传统作业方式、传统农业产业链、相关辅助行业发展严重滞后、政府的市场引导和制度建设职能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基于产业链延伸的思想,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进行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构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传统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县域经济的灵魂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模式选择 ,关系到一个县域经济资源的配置、重点产业的选择、生产力的布局等重大制度的安排以及具体经济政策的制定。宁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要认真找准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结合自身实际 ,着力实施民营主体战略、产业升级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结构调整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和城镇化战略 ,构筑宁夏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以主动务实的态度 ,全面参与西部大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压力、城镇化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较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变革和创新活力。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健全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加快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创新公私合作的县域投融资模式,建立社会资本的稳定投入机制;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县域协同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县域改革红利,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县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实践探索充分证明,立足资源禀赋和突出比较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推动思想解放和重视制度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围绕特色产业和培育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协调城乡关系和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是县域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激活要素活力和促进市场化水平提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保障。这些可供借鉴和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宝贵经验启示我们,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必须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围绕县域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优势,通过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与区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协同融合;同时,在制度创新基础上遵循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以新动能助力县域经济全方位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对于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崛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运用效益、基础、消费、结构、科技五个关键因素建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江苏县域经济划分为最发达、发达、较发达、中等发达及欠发达五类县域进行评价可知,为提升整体竞争力,最发达及发达县域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较发达县域应壮大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中等发达县域应发挥沿海沿江区位优势,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欠发达县域应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中介性等特征,我国县域特色经济有资源开发主导型、农业产业化推动型、中心城市带动型、外向经济推动型、产业集聚型、"一县一产业"主导型和产业转型型等几种模式,资源循环的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机理在于其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新型工业化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为依据,可以将山东沿海典型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划分成民营经济带动型、产业集群带动型、生态经济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五种发展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山东沿海县(市)应从工业化、城镇化、特色化、集群化、开放化、城乡一体化和县域发展组团化七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提升,以推动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云南省勐海县依托其地理及资源、科技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茶业、优质稻、糖业、汉麻,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本文以云南省勐海县为例,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勐海县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认真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勐海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采用主因子分析法,计算出辽西21个县域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对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排序,提出鼓励发展科技型和生态型农业、重点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等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促进辽西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产业依存的灰关联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产业优选决策过程中 ,既要确定主导优势产业 ,又要分析、评估明细产业的优劣 ,考察各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依存性及成长性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以灰色理论为基础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设计关联矩阵 ,提出了一个分析产业依存度的灰关联评估模型 ,并以我国 1985~ 1999年的资料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发展粮食产地加工转化对其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发展产地加工转化的优势和方向。认为应围绕粮食经济发展,优先做好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把粮食加工产业培育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粮农收入有机联系在一起,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政策扶持。要在粮食生产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以带动产粮大县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平原区域林业产业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原地区是木材和粮食的重要产地,也是非木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速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林业产业优势,体现区域规模效益。以我国平原地区26个省、868个县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集中度和区位商的理论,对平原林业区域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我国平原地区6大林业经济区域的林业优势产业,并提出各区域的林业主导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基于县域特色经济的县际区域合作入手,首先系统阐述了“苎麻之乡”四川省大竹县和“夏布之乡”重庆市荣昌县的行业发展概况。然后从区位优势、政府重视、物流基础、现有产量、产品特色、成本优势等因素以及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和风险传导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两地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分析了规模不大,政府和行会缺位等阻碍合作的因素。最后以产业集群理论、非合作博弈理论等为指导,提出了以市场为基础,发挥企业、中间商、农户、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作用,以规模化为努力方向,组建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实行集群式供应链管理,做大做强“苎麻——夏布”产业,以特色经济促县际合作,以县际合作带动特色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县际互动、共赢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面积位居西北第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对西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育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增强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路径。而制造业是一地区的经济支柱,因此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是发展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关键。该文通过建立两级指标对新疆的主要制造业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它们的综合优势排名,确定出新疆制造业的优势产业。最后,对如何发展新疆制造优势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的世界型金融危机对沈阳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在"世界节点",发挥自身优势、消除发展瓶颈,对于沈阳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刻洞察沈阳市经济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通过科学的计量分析,将沈阳的制造业分为四类,明确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为沈阳市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嫩江流域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WOT分析工具,以嫩江流域为例,分析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嫩江流域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途径:按经济区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产业关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带动主导产业的集群化;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嫩江流域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认为1990-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与全国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三产业虽具有竞争力,但竞争优势不强,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各个地区区位、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突出其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总部经济集聚区内企业间价值链互动与合作,获得更多的价值链高端价值,发挥总部经济的集聚优势,从而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区协同发展。在综合性总部经济集聚区协同发展中,不同产业企业总部之间的协同和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并存,而在特色性总部经济集聚区协同发展中,同一产业链企业总部之间的协同和旧产业路径依赖与新产业培育的协同并存。从政府、企业、中介协作发展角度,制定相应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协同发展对策,要求在强化企业总部间协同创新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保障体制建设,并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支持体系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发展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条件的稳定点进行解析,可以得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些结论:1.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彼此促进的作用是明显的;2.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发展不同步,以致供需不对称;3.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竞争与合作具有终端层面上的促进作用;4.在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中,合作的作用大于竞争的作用。由此提出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