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祖华 《天津社会科学》2023,(2):156-165+176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转折年代。觉醒年代的先驱者尤其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内部旧式革命与外部新式革命的思考,促成了中共创立前后革命话语的转换:从“中产阶级主其事”的“中等社会革命”“法国式革命”到以民众为主力的“国民革命”“俄罗斯式革命”;从反对清王朝的政治革命到“反对孔教”的思想革命、再从“反对孔教”的思想革命发展到反帝反军阀的政治革命的两次转向;从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到“即行社会主义”话语,进而认识到现阶段“仅能行向国民革命”即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话语传播则从启蒙者的“革命”精英话语转向“到民间去”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述,把“三个为什么”拓展为“四个为什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引领社会革命伟大成就,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科学社会主义经过由外到内的落地生根和由内到外的开花结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鉴。“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品质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人”,中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创造了历史伟绩。  相似文献   

3.
“心学”是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它关注的是人主观世界的精神改造问题。从“心学”角度透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涉及“使命型政党”的理解,社会革命涉及“使命型政党”的追求,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通过“使命型政党”的塑造过程实现有机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标示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展现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共同构成了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逻辑。“心学”为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注入强大的实践动能,要立足“公心”深化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价值蕴涵,要立足“诚心”构筑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智慧,要立足“戒心”提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后苏联国家受到具有所谓“民主”意义的“颜色革命”的袭击,文章对此的反思是:(1)2005年中亚经历的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大不一样的“革命”。(2)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它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这点看,2005年中亚发生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3)最近30年来的“民主化”运动、“伊斯兰革命”和民族分离运动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与西式“民主化”为背景的现代化“革命”相关。喧哗一时的民族分离运动似已退潮,“颜色革命”也受阻,恐怖主义和被认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却让美国头痛不已,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华盛顿搬起“民主化”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5.
冷素辉同志的《试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载《社会科学》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冷文”),比较系统地剖析了“继续革命论”的错误实质及其危害性,读后颇受教益。但是“冷文”认为“继续革命论”是康生、陈伯达之流“制造和宣扬”的“反革命理论”,则是不正确的。因为: 一、“继续革命论”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俄国革命是农村公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关于“俄国革命”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理解。基于基本理论、历史实际和相关文本分析,本文认为,它不可能是“社会主义革命”,或者“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只能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不能把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将发生的俄国革命与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新诗革命分为“诗界革命”和“白话诗运动”两个阶段。“诗界革命”是新诗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先锋”作用。晚清诗坛进步与保守势力既对抗又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改良”性质。这种文体改良方式,正是“白话诗运动”采取激进的文体革命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诗界革命”是重内容、轻形式的诗的风格的革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以语言改革和诗体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诗的体裁革命。但是它改变了汉诗的功能,特别是“我手写我心”的提出,赋予了汉诗在内容上的创作自由,这必然引发诗体形式的选择和文体创造的自由,并标志着汉诗现代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柳传堆 《文史哲》2006,(5):111-117
冯雪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为元话语,在《革命与知识阶级》一文中提出了泛“国民解放运动”的概念,认为“五卅”之后,“国民解放运动有再转向的必要”,即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一场工农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在此革命逻辑支配下,冯雪峰对革命图景的想象充满着相当的气势:一是渲染革命的铁血狂欢;二是把革命的流血牺牲化为文学艺术的浪漫与潇洒;三是把精神的变革包容在革命含义之中。中国“知识阶级”的概念是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梁启超等革命者或革命的知识分子出于革命的需要对西方“intelligentsia”一词进行译介、阐释的产物。冯雪峰以“革命与知识阶级”关系的向度,参与了“知识阶级”概念的本土化阐释与命名工作,但他却以替“知识阶级”划分类群的方式,促使“知识阶级”的内涵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其目的是借此虚拟的历史叙述,为重构革命与知识阶级、知识阶级与文学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蕾 《阴山学刊》2008,21(2):94-97
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了“颜色革命”——“郁金香革命”。这场革命之所以能成功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贫困、执政党腐败等一系列国内因素引发的,但同时更离不开美国的输出民主战略——“街头政治”。没有荚国的“街头政治”,“郁金香革命”在吉尔吉斯斯坦是成不了气候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真相已经大白,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打着最最“革命”旗号的“四人帮”,原来是一伙祸国殃民的反革命黑帮。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但是,绝不要上那些高喊“革命”的“超级革命家”的当。革命党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革命,提高识别真革命和假革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一般把“不断革命论”称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年内乱期间,又把“不断革命”同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相提并论,从而使“不断革命论”变成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近年来,又有人认为“不断革命”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经验时提出的一个口号,是经典作家在一定时期的著作中使用的一个一般语词,是包括布朗基主义在内的“革命共产主义”所共有的一个特点。近几年出版的一些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也不详述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应给予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诗界革命”的起点、发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诗界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歌迈向近代化的开端。早在“诗界革命”这一口号未正式提出前,近代诗坛已呈现出变革的趋势。“诗界革命’的起点是“新学诗”,中间经过了“新派诗”、“潮音集”和“新体诗”几个阶段。“诗界革命”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一次革新思潮,不能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范围内,也应包括“南社”中的部分诗人和资产阶级革命诗人秋瑾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正在展开着的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人们从各个侧面给以不同的名称:“电子革命”、“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等等。从来也没有一场革命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场革命规模之宏大,作用之深刻,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要素。这是一场社会系统的整体运动。我们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场革命,才能不失时机地赶上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早日实现我们正在追求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革命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但我国学术界普遍盛行“重革命、轻改革”的非此即彼二维逻辑推断。该文通过对“促进型改革”、“过渡型改革”、“自救型改革”、“完善型改革”的分析,说明改革确与近代文明肯綮相连,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型”的日本现代化模式、“革命型”的法国现代化模式和“以革命开始,以改革完成型”的英美现代化模式、“以改革开始,以革命完成型”的俄德现代化模式的分析,说明现代化的动力是一个网络系统,包含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依次作用。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才能澄清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才会对改革的现实社会功用作出客观的估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千年代“革命小说”的“革命加恋爱”是“五四”小说个性解放的道德主题向阶级解放的政治主题开始转换和交汇时的必然形态。用“革命的浪漫蒂克”评价当时的“革命小说”,这标志着人们对革命小说的深刻反思,说明人们的思想认识与审美观念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6.
自我革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政治品格,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强大支撑和重要手段,是党始终保持“四个自我”的内在能力指向。自我革命重在解决刀刃向内、“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问题。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四大”支撑要素,旨在解决执政“为了谁”“依靠谁”“怎样执政”以及“怎样长期执好政”等重大问题。就其内生关系而言,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是实现长期执政的灵魂导向,推进自我革命持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推进自我革命与变革党的执政方式是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载体,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完善党的执政体制是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的论著都认为,孙中山提出的“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中的“政治革命”,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要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合并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去完成,因此犯了“左倾”一次革命论的错误。但笔者以为,上述观点有待商榷。何谓“政治革命”,1906年孙中山在《民  相似文献   

18.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是戊戌变法失败后 ,逃亡海外的梁启超提出的文学变革口号 ,这两个“革命”作为维新派在 19、2 0世纪之交发动的整体性文学变革的组成部分 ,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其最初的孕育、发生 ,是与天津分不开的。一  “诗界革命”的口号 ,最先出现在 1899年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一文中。他提出诗界革命的原则是“第一要新意境 ,第二要新语句 ,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在此后的《饮冰室诗话》中又举黄遵宪、夏曾佑、蒋智由为“近代诗界三杰” ,作为诗界革命的样板。可见实际上早在口号提出之前 ,以革新诗的意境、语…  相似文献   

19.
“革命学”一直是20世纪欧美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革命学”研究在革命的定义、原因、阶段分析、后果以及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试从上述几方面入手,对20世纪西方“革命学”研究成果作一简单梳理,以期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20.
浅析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惊世骇俗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塑造了具有“独立自由、进取冒险、利群爱国”的新民形象,试图从改造旧的国民性的角度来挽救中国近代的民族危亡,并提出了“道德革命”的思想,认为“道德革命”是实现“新民”的重要途径。道德革命的思想是在我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来的,通过深入分析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笔者发现它对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转型的道德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道德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粱启超从理论和现实上为“道德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首先,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