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没有进入议事日程的物权法(草案)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不是因为物权法(草案)包含着多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是物权法(草案)存在多少技术难点,而是物权法草案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中国近30年改革的总盘点。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物权法是各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公共和私人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我国的物权法是1954年以来,继宪法、合同法、婚姻法之后,第12部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这个草案自1998年3月着手起草,至今历时8年,终于在今年10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六审,在诸如公、私财产有无轻重之分、对国资是否需要特别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现已比较成熟,有望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物权立法不仅丰满了民法体系的羽翼,而且必将渐进地推动整个中国宪政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一)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原计划提交2006年初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因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的一封公开信而“叫停”,由此引起了一场轰动一时的物权法“叫停”风波。2006年3月9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物权法草案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待条件成熟时再提请审议,可以说为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句号。风波过去,物权法的立法程序已重新启动,但这场“风波”带给立法者们和全社会的思考并没有结束,给起步中的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杨志勇 《经理人》2007,(6):48-4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权模糊问题较为突出。而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物的归属,定纷止争。物权法对国有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实行平等保护。财产保护制度的真正确立,起到激励私人创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施行《物业管理条例》以来,我国的物业管理就逐渐步入了一个全新的规范化阶段。然而条例对某些问题如小区内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产权不明晰,引发出物业管理费用的分摊、公共部位维修责任的承担、物业经营收益的分配等多方面矛盾。业主维权的失败助长开发商的不讲诚信,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同时也因为国内物业市场发展时间短、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关法律条文缺失,出现的许多纠纷无法解决,《物权法》出台,将给物业领域矛盾的解决提供法律的依据。下面将从物业管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说明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并对目前物业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权规则在夫妻共同财产制中的适用是《物权法》与其他民事法律冲突与衔接的问题之一,此类问题在理论界少有涉及,在司法实务中则存在法律适用不一的情形,因此有必要作一探讨,将物权法的规定在婚姻法的范围内做出变通性适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目前,人们除了对生活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外,对自身的权利维护也有了更深的意识,这就使得人们对物权法的规范配置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立法的过程中,物权法涉及到立法者如何在一部成文法中妥善安里诸多价值判断结论的立法技术问题;在司法过程中,它涉及到裁判者如何发现并且转述立法者体现在实定法中的价位判断结论的司法技术问题。本文主要以物权法的规范配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作用及相互关系,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确认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案件很多,由于这类案件涉及宅基地流转、合同效力认定等诸多问题,因此受到了许多关注。农村房屋买卖要考虑宅基地使用权可否转让的问题,由于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以物权法及行政法规的内容为基础,简要探讨了在当前法律框架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9.
别除权是破产法上的一项重要权利,其权利来源是担保物权及法定优先权。随着新的企业破产法和物权法的颁布,别除权的诸多要素都要重新界定。本文结合新法的规定,全面论述了后物权法时代的别除权的含义、性质、权利基础以及行使的规则,探究依法准确行使别除权之道,以切实保障破产企业债权人及别除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权法律制度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为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预期规范和激励机制。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使用制度等做了原则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现有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本文从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特征出发,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初步探讨了《物权法》对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基础法律,用以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定物权法是国家法律建设的一件大事,同时,也使行政管理的许多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变动模式有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之分。但各国对此均采一元化的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一国法律体系中无并存的现象。可是我国的《物权法》却一反常态,在主体上采用的是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补充采用的则是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不仅如此,还吸取了物权形式主义模式的部分规定。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于自然资源利用权性质的争议自然资源利用权在民法与自然资源保护法中均有规定。《民法通则》和《物权法》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单位或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审议。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飞速变化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虚拟空间里生活,工作,游戏。探讨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必须界定虚拟财产,搞清它在民法中的地位,确定其财产价值及归属,设计法律保护的对策等。本文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文简称《物权法》)第107条规定,遗失物的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以下简称为遗失物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在遗失物被无处分权人转让给第三人的,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有权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可以看出,《物权法》对遗失物回复请求权规定了两种期间,针对拾得人的期间是无限期的,针对受让人的期间为二年。第一种期间是物权消极权能的必然要求,应  相似文献   

17.
物权即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物权的研究日益增多,自1982年的《这件古玩究应归谁》这篇文章开始,物权研究逐渐发展,在改革开放至物权法颁布前,学者们除了研究一些情形下物权的归属问题外,更多的是研究在民法中是否确立物权体系的问题;在2007年物权法颁布初几年,国内学者的研究很大部分围绕着物权法中相关问题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和国情的变化,各种新的物权问题开始显现。近年来,学界的研究重点,物权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造成这些趋势的可能原因,都是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物权而不适用于不动产物权.我国就不动产物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法〉颁布之前,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民法学界一直也存有较大争论,主流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完善了我国原有的物权法制度,使我国在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面有了开拓性进展,因此,对我国确立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基础,结合我国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通过对某些国家或地区中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研究,为我国〈物权法〉相关问题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将受遗赠规定为无须经过公示即可取得物权的一种形式,与法律行为取得物权均需公示的基本原理产生冲突。我在本文中,就是以研究该规定之所以产生、内在的不合理性及其解决路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建议将"受遗赠取得物权"从《物权法》第二十九条中移出,并修改《继承法》相关规定,使我国民法体系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