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宠儿》与《紫色》是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压迫下生活状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文本解读,比较分析莫里森和沃克对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关注,并进一步探讨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黑人女性的身份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2.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有着互文性和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两部采用女童视角的自传体小说。在女性视角和儿童视角的融合中,萧红更多地介入了成人化的思想,使得其视角缺少像《城南旧事》中的成长感,这也同时让《呼兰河传》的视角更为静态,更为客观。而同样是视角的变迁,萧红在作品中采用的是多视角合一的手法,林海音则选择了单一视角的视点转换来实现。通过女性话语、女性意识的融入,两位作家在作品中营造出了不同的“阴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叶后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沃克·爱丽斯《紫颜色》与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进述了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大背影下,作为少数民族女性的黑人女性与华裔女性分别走向自由历程的故事。这两部作品在在表现其主题上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如相似的受压迫背景,相似的麻木状态,相似的反抗精神源泉及最后走上相似的自由之路等等。但是,这两部作品在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地打上只属于本民族的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美国近代作家霍桑的小说成名作,《灰舞鞋》则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虽然两位作家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这两部作品由于艺术思维、艺术品质的相通,在诗学特征上表现出了隐性的契合,具有类型学层面的相似特征,即:内容题材的相似、人物形象的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似。具体来说,两部作品都通过爱情题材,运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分别塑造了海斯特.白兰和小穗子两个相似的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形象,且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个体自我情感,肯定人性中勇与善的美德,传达出了自由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鲁迅的小说《伤逝》以女性追逐爱情自由的表层,揭示出女性从独立出走而后又回归的悲剧; 20世纪80年代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小说对《伤逝》中子君的命运延续构思出多种可能性; 21世纪秦雯编剧的《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在尊重亦舒的"子君"出走方式的基础上,创作出女性追求精神与物质独立的必然性。"子君"作为鲁迅笔下"娜拉出走"的典型女性,囿于五四初期思想启蒙的软弱性的时代背景,在出走后"无路可走"。在亦舒《我的前半生》小说及其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由多位女性在实践着"子君"出走之路的多重性与虚幻性,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出走"、追求独立时突破局限和障碍的艰难和循环反复性。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两部作品对女性困境的深刻描述。这两部小说都显现出对话语权的争夺与否定自身价值的意识交融;天使角色的回归和女性的“中性化”状态是女性生存状态异化的两种不同方式;爱丁庄园与方舟则表现出重建女性世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文坛杰出非裔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非常关注族裔语境下黑人女性生存状态,非常关注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以及这种歧视对黑人妇女的影响。沃克对生态危机也表现出极大忧虑和担心,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统治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表达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影响研究与互文性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可以互为补充。鉴于目前对《紫颜色》和《他们眼望上苍》之间深层次的互文性研究不多,文章着重分析了这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相似性特征。这两部小说尽管在写作时间上相隔甚远,但都受到民间故事叙事模式和黑人民俗文化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黑人性,并充分展示了黑人优秀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林顿山》和《乐园》分别是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与托妮·莫里森的名作,两部小说分别刻画了非裔美国人追寻理想家园的两次重要实践——《林顿山》里的黑人中产阶级社区林顿山和《乐园》中的黑人小镇鲁比镇的建立。两次实践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两部作品结尾都洋溢着浓郁的希望,契合了"寻乐园、失乐园和最终救赎"的原型主题。这一神话原型的潜在运用,表达了两位黑人女作家思想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体现了她们对黑人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1.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所创作的一部在黑人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它不但塑造了新的黑人形象,而且避开了种族压迫与歧视的主题,把视角转向了黑人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和斗争上,从而开创了黑人女性主义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最为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两部小说,从两部小说所共有的鲜明的女性主题入手,以女性理论为指导,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多丽丝·莱辛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从青年步入中晚年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莱辛对于女性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及...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尔西·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而《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的获奖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也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就两部作品的色彩和艺术手法而言,这两部小说都是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不朽作品  相似文献   

16.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发扬了希腊讲求有机统一的美学原则,是由十天内十个青年各讲一个故事合编而戍。这些故事包罗万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那个新旧嬗变时代的风貌。《十日谈》包括一百多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为了把这一百多个故事显得趣味横生,互不雷同,薄伽丘显示出高超的小说叙...  相似文献   

17.
《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同时包含典型的边疆小说元素。女主人公西莉的成长过程是西部小说中亚当式人物的翻版。她从对自我价值的无知到觉醒到冲破重重监禁最终成长为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完成了对自我精神边疆的开拓和自我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我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在“五四”到大革命时期写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收入一九一八年四月到一九二二年十月所作小说十四篇,一九二三年八月出版。《彷徨》收入一九二四年二月至一九二五年十一月所作小说十一篇,一九二六年八月出版。到三十年代初期,鲁迅站在新的思想高峰,对前期写的这两部短篇小说集,题了两首五言绝句。这两首五绝是我们研究鲁迅文艺思想的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