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选好课文教学的突破口潘国红选好课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艺术。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有这样一种职业错觉:分析课文便是“范读正音──析字剖词──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分析写作”,其结果,教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于...  相似文献   

2.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懂、会、熟的过程,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多点拨,既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1.概括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炼、准确的文字,把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它是构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总览,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整体印象,教师要善于指点阅读的门径,或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力求使学生对材料的准确把握,找准概括的方向。二是顿悟,透过材料领悟高一…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考虑怎样教,而且也应认真注意学生怎样学,只有“教”与“学”完善和谐地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师讲课的艺术1.以讲引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不讲,问题是讲什么和怎样讲,一个全新而又难于掌握的方法要讲;旧知识与新知识,旧方法与新方法的联结过渡要讲,教师的“讲”不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存储器”向里面注入知识,教师的讲是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是以讲5;路。讲要讲深,讲透,讲出矛盾的发生与发展,讲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要使学生从中学会思维问题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方…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预先学习, 即学生预先自学教师要教的内容。预习着重体现在“自学”二字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太多的教师与学生都把预习定位于预先熟悉。我问过不同年级的许多学生,平时是怎么预习的,都预习些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很相似:自学生字,把课文读熟,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或是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些如:思考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归纳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摘抄句子等。低中  相似文献   

5.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被一位名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我暗暗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辽阔美、动态美、静寂美、人情美、风俗美等美呢?回来后,  相似文献   

6.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活”。教师教得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学得活,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能自主解疑析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达到这种“活”的境界,关键还在于教师运用“点拨”的艺术。要大胆打破课堂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巧妙灵活,不失时机地运用点拨这个法宝,做到以少胜多,以奇制胜。一、掌握学生心理,点拨教学思路。点拨教学思路,就是讲读一篇课文教学计划的轮廓,教学结构的框架。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注意力极易分散,这就迫使我们上课时要…  相似文献   

7.
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学会略读和浏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三二部曲”:读通读顺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交流阅读感受。窃以为,这样理解和处理无法凸现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和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外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知识,了解到语言学家们当今都是在依照描述性的方法、摒弃指示性的旧习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时都会不由地对自己一贯的教学方法产生疑问,即当他手拿一本外语教科书面对学生时,是象往常一样一丝不苟地讲解──指示给学生呢?还是应该象语言学家们那样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对语言现象做出的描述,即以教科书为蓝本去接受一种不同于自己母语的语言现象。 依照语言学家们的解释,在研究语言过程中指示性的方法要求“为‘正确’的语言行为制定规则定义,如“语言中应该有什么”,“人们应该怎么说”;而…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与综合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文教学历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苦。一日教的苦,主要是教师缺少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二日学的苦,主要是学生无话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它归于学生方法技巧的熟练与生疏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教学务求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即使是优秀教师“开沟弓院”特别有道,“环环相扣”布局谨严,开公开课学生大欢喜,观看大欢喜,执教者亦恰然自得,其实仍不过是引着学生在教师所理解的“义眼”里钻。这样做虽一时颇见些功效,然而学生仍不会读书,“教是为了不教”,仍是一句空话。笔者以为,传统教学的极强处也正是它的极弱处,本领越高强的教师越能把学生往课文上“套死”。而“套死”,正是传统教学的致命弱点。要不“套死”学生,就得在教学思想上变一变。课堂教学设计和手法也得相应的变~变。譬如,~堂阅读课就不能者是…  相似文献   

11.
一 有些教师总是担心自己教不好,学生学不会;担心知识未讲周全,学生考不出好成绩来。因此备课时,注重的只是教师的“教”法,而未备出学生的“学”法;上课时拼命地“满堂灌”,生怕遗漏;课外竭力地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可学生的语文水平始终提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搞“一言堂”灌得太多,学生不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同学的书架上发现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这套杂志。觉得其中的“点拨教学法”①这一栏,正好解决了我们教学上的困难。于是我试着用“点拨”教学法来教《荔枝蜜》这一课,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荔枝…  相似文献   

12.
反思性学习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自己在反思性学习中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法,当好课堂教学的“编导”,积极地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研究学生学习能力中的得失,做好学生学习的“导师”;力争成为“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真正教会学生自学语文,变被动“听”书为主动读书,变读书无疑为掌握规律,懂得没疑,善于解疑。 有的同志很相信自己的讲解。讲解,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讲解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把一篇篇课文讲清楚吗?仅仅是为了把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吗?从根本上说,教一篇课文,共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某一类课文。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可能都碰到学生提这样一类的问题:“语文应当怎么学?学些什么?”有些时候,甚至老师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过多,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的“学”。因为“教”得过多,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学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记记,课后读读背背,用不到多思考,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语文如何学、学什么的难题;老师由于过多地包办,一轮一轮,反反复复,也容易形成一种固…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难教”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学的调查研究,指出农村中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在着“底气不足、缺乏信心”的现象,这种情形不仅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教,也妨害了学生的学.因此,文章提请农村教育工作者注意:一、自信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份,培养学生的自信是促进他们自我激励,不断获取进步的保证;二、自信是开掘个体潜能之矿的镐钎;三、自信是学生离开校园以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四、自信心的建立有助于自尊、有利于竞争、有益于平等;五、应恰当地利用教师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去年五月份,上虞市教研室安排我到城东小学“送教”,送教的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短短的几天时间中,一稿稿的预案设计,一次次的磨课试教,让我经受了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历练;同时,也让我在不断的否定和肯定中逐渐感悟到“适合学生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互助互教”是一项在集体动力理论、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分组结对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取得实效?从长期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悟出;要真正提高教学实效,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而且要重视学法研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的本质是学习”,“先生责任不在教”,“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见,研究学法,不只是让学生学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一、教学生“会读书”。 读书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学生读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课文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 “会读”实质上是一种能力转化为读书的方法的技巧,它的前提和基础应是通读和读懂。所谓“通读”,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阅读相关的实例材料和指定的课文段落,了解大意,增强感性认识,形成朦胧印象。通读以整体推进,它反映的只是实例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属于读书的初级阶段。所谓“读懂”,是根据通读的感知印象,对重要的观点、原理再进行重点的、理解性的阅读。属于读书的中级阶级。 学生光停留在通读、读懂上还不够,还应该上升到“会读”境地——读书的高级阶段。学生读书的方法越科学、技巧性越强,越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的要领,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学习效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意义.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发现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改善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研究型的教师,从而“以研促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