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是享受     
“涵涵,你看这题怎么做?”我全会,哪有能难住我的题?可过来一看,嘿,又是奥数题!这题还有简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我只得暗暗叫苦。若是语文,那做起来还得心应手,可这是……唉,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直皱眉头。妈妈说:“怎么样?一天净耍小聪明!”我哼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 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 敲门。开了一看,来人竟是 山西日报的郭春塘老师。 郭老师手拿着他新出版的 《对“通州对”记》,原来他 是来送书的。 “郭老师,您打个电 话,我去取就是了。何必这 么老远地……” “我每天早晨骑车到公园打网球,公园到你这儿不算太远,多骑一会儿就来了。” 他说的是那么轻松,这哪像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呢。 认识春塘老师,还在十年之前。不久以后《山西老年》和一家单位联搞杂文征文,我到山西日报去找他这位省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12,(6):28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嘴兔子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笑声。走过去一瞧,见大家正围着胖胖熊起哄呢。"说呀,快说呀!"大家催促着。"宽扁凳比扁扁……扁……"笨嘴拙腮的胖胖熊,脑门儿直冒汗。"我再给你说一遍!"小猴子得意扬扬,"听好了,宽板凳比扁板凳宽,扁板凳比宽板凳扁!""宽扁扁……宽扁宽,唉!"胖胖熊坐在地上,怎么也说不好,急得猛抓脑袋上的熊毛。原来,小猴子在教胖胖熊说绕口令呢!这坏猴子,明知道胖胖熊嘴笨,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让人家当众出丑。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老师说题目是《我的妈妈》。一 听这题目,同学们可热闹了,个个喜形于色,都忍不住对前后桌 的同学说起自己的妈妈。有的说她妈妈勤劳,有的说他妈妈节 约,有的说她妈妈关心自己……只有我傻愣在那里。说来实在不 好意思,我妈妈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懒妈妈。  相似文献   

5.
打造公主     
这节课老师要讲《灰姑娘》。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开始向全班同学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辛黛瑞拉会变回原来脏兮兮的样子。穿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师生情谊》一节内容。课后教师建议每位学生给老师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时值元旦的前一天。于是,学生在班长的组织下为老师写了自己升入初中以来最想说的话,以示新年祝贺。现在的学生语言丰富得很,他们用各式各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老师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相似文献   

7.
一次听《泊船瓜洲》的观摩课,教师在介绍作者时没介绍背景,释题过后,有一同学猛然发问:“老师,王安石是从哪去哪才泊船瓜洲的?”这似乎与主题无关的好奇一问,难倒了老师,也愣住了当时的我。我们所面见的教参上只说作者路过瓜洲,至于他从哪去哪,似乎不值一提,我们熟读此诗,理解了诗情与画意,哪还会有这不关痛痒的疑问?小学阶段的古诗,都是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正因为“熟”,就让人自以为“通”了,结果这种“熟”未能产生“巧”的胜境,却造就了“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盲区,令人羞赧地一次次演示了“熟视无睹”。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我查阅…  相似文献   

8.
元旦的第二天,几个学生来请我给他们指导一下写作,我给他们拟了个题目--《从央视取消元旦晚会的直播说起》,他们一脸惘然;我告诉他们,为了悼念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央视原定元旦晚会的直播取消了……他们脱口而出:我们开我们的晚会,跟海啸有什么相干?难道春节晚会也不开了? 我没有讲太多的道理,我只说,国家派出了几支救援队,先后拿出了数亿  相似文献   

9.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学生没动。是他们没听见?"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老师!"童声悠扬;掌声雷动……这是我在厦门同安实验小学参加"生命化教育"课题优秀实验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听吕云萍老师上课看到的感人一幕。吕老师上的是二年级语文《风娃娃》(人教版)。课堂上没有"买椟还珠"的教学流程,没有"锦上添花"的小组合作,也没有"喧宾夺主"的联系拓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世说     
花泪·鸟语 上节课老师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节课让同学诠释“花溅泪”与“鸟惊心”。学生甲道:“上月国文考试不及格,我爸打我,我哭了。这就是‘花溅泪’。”老师不解:“与花有何关系?”学生答:“不是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么?”学生乙说:“公园里有位老人,常拎一只会说话的八哥来遛达。大家都爱逗它  相似文献   

11.
蒋显经 《老友》2012,(4):68-68
我与《老友》有过一段文字情缘。2009年.我的一首小诗《种茶小吟》在《老友》刊登,给了我很大鼓舞;不久,我写的《奋蹄夕阳乐奉献》又有幸被发表;后来,我的一篇征文《从赤脚老师到公办老师》又被采用,实是人生写作路上的大喜事。从此,我一有空就给《老友》写稿、投稿。《老友》真是我退休以后的相知伴侣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买书     
我喜欢写作。1974年上中学后,便加入了学校的报道组,把学校的大型活动或好人好事写成新闻稿投到公社广播站。报道组长由一位老师担任。他也是个写作积极分子。他跟我说:“要想写好新闻,最好应有两本书,一本是《语文基础知识》,一本是《新闻写作知识》。”说着,他拿出了这两本书给我看。从此,要买到这两本书成了我的最大愿望。每天放学,我都要去一趟供销社的图书柜台,又托家住县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李霖  许雅烨 《新少年》2012,(Z2):58-59
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外号——"站神"。因为我上课总是打瞌睡,因此总是被老师罚站。老师说这样才可以赶跑我脑袋里的瞌睡虫。这不吗,这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又是语文"。语文"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就像催眠曲一样,老师讲课才不长时间,我就开始晕晕乎乎的了。实在抵抗不了瞌睡虫的攻击,我便悄悄伏在桌面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梦见了玩具,所有的玩具都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开博客的农家媳妇白云大妈上了一回《实话实说》,出名了,回铁岭后不干正事非要写书,黑土大爷揭发说她六天只憋出七个字……金乡县鸡黍镇西李村的乡亲们担心啊,咱村杨冬凌从北京回来,不会也变成烧包吧? 2009年央视"三八节晚会"上,鉴于杨冬凌同志一贯"很不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一场变故,爸爸在重压下离开了人世。下岗的母亲用她柔弱的双肩支撑着这个残破的家,我们母女相依为命。冬天的一个早上,西北风“呼呼”地抽打着一切。我只穿几件打了补丁的单薄衣服上学,冷得直打哆嗦。那天,第一节是语文课,当老师讲解课文时,教室的窗户被风吹得“噼啪”地响着,风一个劲儿地往教室里灌。我哪有心思听老师讲课呢?我一会儿搓搓手,跺跺脚;一会儿又蜷着身子,把手藏在书包里,牙齿“咯咯”地响着。“海燕,站起来。你为什么不专心听讲?”“毕老师,我……我很……”我想说“冷”,但怕被同学们嘲笑。毕老师看见我站在桌前不住地发…  相似文献   

16.
有感于……     
又是周例会,轮到校长发言,当她说“一个只会埋头批改作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时我的心为之一震。这句话不正是我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记得刚毕业时分配在一所农村小学,那时  相似文献   

17.
捏鸡蛋     
田俊 《新少年》2011,(Z2):60
我的身体可棒了,是全班最有力气的,人人称我"大力士"。这天,在自然课上,老师拿起一只鸡蛋,向大家问道:"谁能用一只手把它捏碎?"老师话音未落,我已快步走向讲台,把鸡蛋握在了手心里,嘴里说着,"小意思,这还不容易?"心里则在想:老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10,(6):68-68
获奖感言从《山西老年》今年第一期获悉,我的《三谢〈山西老年〉》一文,荣获"我与《山西老年》征文"三等奖,这使我深受感动。感动之余,我有两点颇深的感受要说。一是《山西老年》不拒收手写稿。时下,大部分报刊拒  相似文献   

19.
一男儿流血不流泪。五十岁的男人没有泪。但是,年近天命的我,在1998年却一次又一次流泪:为周恩来,为彭德怀,为我们的少奇同志。当接到“纪念彭德怀百年诞辰”征文通知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能否写好这篇文章。借来几本关于彭德怀的专著,首先看的是《彭德怀传》(《彭德怀传》编写组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秉烛夜读,思潮翻卷,以一种敬仰、郁愤的心情一气读到彭总逝世:“……彭德怀持续高烧,停止进食,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一次醒过来,要哨兵给他泡一壶湖南茶水,给他买一点西北的白兰瓜。他用力喝下半壶家乡的茶水;西北的…  相似文献   

20.
24岁的田原最怕别人问一个问题:"唱歌、写作和拍戏,你最喜欢哪一个?"对于这个对凡事都充满好奇的80后女孩来说,非要她在众多角色中作出取舍,实在是不容易。不久前,田原的第三本书《一豆七蔻》正式发售,几乎是同一时间,田原又多了一个身份——旅游卫视《第一时尚》的主持人。这就是田原,一个在音乐、文字、电影等众多艺术形式中转换身份的女孩,在她的字典里,没有"跨界"一说,在她看来,一切都是因为兴趣所在,正好又遇上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田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