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花儿,也可称其为少年,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裕固八个民族中的一种独特民歌。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显得尤为鲜艳夺目,别具一格,堪称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中的一枝秀丽多姿、丰彩闪烁的“艺术奇葩”。本文从花儿的定义、特征、分类、格律浅议花儿,旨在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使读者对花儿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疆回族“花儿”源于西北“花儿”,它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文章从新疆回族“花儿”的曲令特色、方言特色、简化的程式、借鉴他民族的音乐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西北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在多民族地域流传、在多民族间传唱,是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花儿”的广泛流传,对其流传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要从“第二个结合”理论高度对其加以继承发扬,特别是深入发掘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发挥好“花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好“花儿”与时俱进的歌词创作功能,利用好“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结各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利用好“花儿”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各民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花儿”也叫“少年”,是一种民族民间歌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土族、东乡、保安和汉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花儿”音乐,曲调高吭、豪放、悠扬婉转、跌宕起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花儿”音乐都有标题,称为“令儿”,它一般以流行地区(如《河川令》、《马营令》)、民族(如《土族令》、《保安令》、《撒拉令》),或以衬词(如《尕马令》、《咿呀咿令》)命名。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西北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在宁夏,回族是传播和演唱“花儿”的主体民族,“花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宁夏回族“山花儿”首先具有“花儿”品种分类的学术研究价值,与流传在宁夏的“信天游”与“河湟花儿”相比,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更强.其次,具有民族学、民俗学价值.由于地域的影响,“山花儿”既保持了“花儿”山歌野曲的粗犷豪放特点,又具有流畅优美的小调韵味,此外对见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口头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情“花儿”在河州型“花儿”的传统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它们是整个河州型“花儿”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种类型“花儿”的精品。由于它们产生得最早,流传的时间最长,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众多的传唱者反复加工修改,千锤百炼,数量多而质量高,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品种,爱情“花儿”是以爱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但是,爱情作为人的生活内容,又同其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样说来,爱情“花儿”又是一个社会生活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看到社会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各个方面。因此,爱情“花儿”所反  相似文献   

7.
一宴席曲是西北回族人民结婚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歌曲。它的曲调近似“花儿”,别于“花儿”,可说是“花儿”的姊妹歌。为什么称为宴席曲?因为西北回族人民把有喜事俗称“有宴席”,因此把凡在宴席场能进行演唱的歌曲通称为宴席曲。  相似文献   

8.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由于“花儿”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在许多“花儿”中都涉及到了当地群众的饮食习俗。文章通过对“花儿”的研究,具体阐述了青海饮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洮州“花儿”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是流传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临潭县和卓尼县(部分地区),还有同临、卓两县交界处的岷县、康乐和临洮县的小块地区的一枝瑰丽的花朵。她源远流长,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西北“花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对“花儿”研究的深入,一向很少有人研究的洮州“花儿”也开始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可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根据目前对洮州  相似文献   

10.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高原上的一种民歌。而“花儿会”则是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的传统“花儿”演唱集会。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是西部“花儿”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此地蕴藏着原生态淳朴、粗犷的古老“花儿”,极具研究价值,亟待挖掘和抢救。民俗的复兴是本土文化觉醒的标志,“花儿”这一民俗文化依然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是西北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增进各民族团结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