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20年代前后,人类文化史上一个两种文化相撞击、相交流的重要现象出现了,这就是中西文化在中国这个古老国度里的大融合。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象潮水一般涌入中国。它们各自寻找着自己的共鸣者或知音。象征主义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也在这时不失时机地传入了中国,而青年诗人李金发就是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的“第一个人”①。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本质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七十年代之前人们对之不持异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的“序论”中提出“社会意识形态不等于上层建筑,两者系并列关系”的观点。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本质的不断探索与思考。鲁枢元将人类社会存在的模式比做蓬莱仙阁;经济基础是仙阁的台地;国家、政治、军队、法庭、学校等上层建筑是主体建筑;道德等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中更高的层次;哲学、宗教、艺术则是云霓。将艺术比做云霓,则显得虚无飘渺。栾昌大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指出“文艺就总体而言,有意识形态性,又有超意识形态性”,“只能把它看作是与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或精神现象之一”的观点。为了对艺术本质作探讨,本文拟从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现象之一;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式现象之一;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现象之一,这样三个层次阐述拙见。  相似文献   

3.
艺术起源的主客观条件——兼析“综合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起源问题是文艺理论的重要课题,它最终植根于美与美感的起源。以往种种文艺起源理论的不彻底性,归根到底在于它们并没有真正解决文艺起源的特定主客观条件——美与美感的起源;唯物史观的“劳动说”之所以是彻底的,就在于它从创造美学——审美学——艺术学的有机整体中,来考察这个问题。普列汉诺夫在阐发和宣传“劳动说”方面,有其特殊贡献。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明确阐释艺术起源的特定客观前提——对象的审美属性如何从劳动中产生,只侧重于论证其主观前提——美感的起源;而对于后者,他又没有把马克思关于从动物感觉到人的感觉的质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有许多以怀人或思归为主题的作品。这类作品常常借助某些特定的风俗事象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形成了若干风俗化的抒情模式。归结起来,《诗经》中借以表达怀人思归主题的风俗事象主要有四类,即服饰类风俗事象、婚娶类风俗事象、采集类风俗事象和舟车类风俗事象。在它们上面既折射着时代社会特定的文化状况和审美情趣,又寄寓着诗人复杂而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情思体验。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着诗歌的主题,在《诗经》中有其特殊的表达功能。《诗经》怀人思归诗的各种风俗化抒情模式为后人所继承,在后世同类作品中有着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5.
《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思维特色,就决定了“象”与歌谣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虽然,作为歌谣的“象”——那种清晰的画面,悠长的情感还不具有哲理内涵,但正因为它是具体直感的“象”,可以把《周易》作者们的哲理思考注入进去,可以让它去承载以感悟为特色的《周易》的思维方式,于是,《易》的作者便将民歌的语句或片断撷取来,放到六十四卦的系统中去,让它们既具有形象性,保存着原初风貌,又让它们在自己所处之卦的具体位置上获得哲理的内涵,使之由歌谣之“象”变而为《易》中之“象”。这一转变,使这些歌谣成了《周易》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周易》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幸赖于此,今天,当我们抛开“象数”,抛开“义理”去展读《周易》时,歌谣便作为文学史的珍贵资料而绚烂多彩地展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文艺民俗是文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与原生态民俗既有血脉联系又有不同。文艺民俗有三大特质,它们建构着被呈现在各种艺术样式中的民俗的共通性,由此使文艺民俗走向审美之维成为可能,进而使文艺民俗批评走出旧范式。  相似文献   

7.
意象与艺术     
"意象"即"表意之象".它通过"象征"或"浪漫"的手法,实现"立象以尽意"之目的.故意象又有"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之区别.象征意象在于暗示,浪漫意象在于表现.相对而言,西方艺术偏于象征和暗示,中国艺术偏于浪漫和表现.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之反映,它们均为"表意之象",即"意象".  相似文献   

8.
文艺理论是研究文艺规律的科学。社会在发展,文艺在发展,文艺规律也是不断发展的。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它的普遍规律,而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文艺又有其特殊规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特色,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的杰出贡献,就是回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对文艺的要求,把文艺的普遍规律和新时代的文艺实践结合起来。系统地总结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特殊规律。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特殊规律的论述,主要围绕着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上  相似文献   

9.
界定新闻概念,忽视新闻之认知性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能无视或忽略其中的价值观内容。从新闻之内容出发,结合新闻具体而又及时地反映新近事实,以及及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把新闻界定为:新闻是被传播的人对新近事实的反映。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近事实的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当然,此处价值观的呈现形态则可隐可显。  相似文献   

10.
“从”和“到”带上宾语同时用在一个句子里的时候,它们之间或是直接成分的关系(他从家里到了学校了小王从早到晚都在学习),或是间接成分的关系(他从十点写到九点)。①象下面这句话里的“从……”和“到_1……”之间是直接成分的关系,和“到_2……”之间是很疏远的间接成分的关系:“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到_1亿万斯年以后的可以轻易地离开我们的小小的地球,到_2别的星系、别的空间去做客的未来人,在这无数个一代又一代人中间,你是幸福的一代!”②通常把有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其新诗、学术及其民主运动之贡献,对于其与新闻传媒之关系则未见论述,本文分别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首次对闻一多与传媒之关系予以梳理,一方面由结缘历时之久远、作品发表涉及报刊之广泛、主办或参加创办指导刊物形式之丰富多样等几个方面论述其与传媒之特殊渊源;另一方面对闻一多有关传媒理论予以评介,包括封面设计、性质作用、组稿制度的革新、栏目内容的扩充等几个方面,在有关新闻、言论、学术、文艺几个栏目内容的论述中,重点介绍其言论自由、舆论监督原则之深刻内涵与积极意义,由此更全面地认识其成就,并对新闻史及当代传媒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有人利用党的文艺政策调整之机,大肆鼓吹“文艺要独立于政治”,“文艺要与政治离婚”,说什么“新潮文艺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文艺从政治腰带上解下来”,他们歪曲攻击毛泽东文艺的内核思想是“政治实用功能”,而完全迷失了“文艺的审美本性”,把文艺的审美本性与政治截然对立起来。为了给与政治文艺的对立或离婚寻找根据或借口,他们或者乞求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文艺思潮;或者歪曲文艺史实,否定革命文艺传统,公然反对马克思文艺理论就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国文艺的指导作  相似文献   

13.
湘剧高腔《园丁之歌》是一九七三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省文艺午台上出现的一出小戏.全剧紧紧围绕如何教育学生陶利的问题,揭示了两种教育思想、两条教育路线的激烈斗争,体现了"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和"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这一革命主题.它象一首颂歌,热情地赞扬了教师俞英所坚持的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它又象一把利剑,猛烈地击中了"四人邦"妄图从教育阵地打开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具有特殊本质、特殊性能和地位的习惯性生活形态,它对我们社会的众多领域均有很大影响,以生活为源泉的文艺更不例外。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从俯拾皆是的民俗生活事象中撷取素材,开拓主题、构思情节、塑造形象。也正因为他自觉地熟练地运用民俗于创作,从而使他的作品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馥郁气息,成为中华民族新文艺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报纸文艺副刊的版面审美特征及其艺术美价值●王丽萍王历生文艺副刊是新闻报纸的一种特殊版面。它既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新闻版有所区别。它的办刊主旨是采用同其它各版不同的方式,围绕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写真实”不等于抄录个别的真人真事对文艺“写真实”抱怀疑和反对态度的同志,一个重要的理由,认为提倡文艺“写真实”会使创作流于自然主义。乍听起来似乎言之凿凿,很有道理,其实,这是对文艺“写真实”的一种曲解。文艺“写真实”和文艺创作上的自然主义,是两个有严格区别的理论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前者视为后者之因。把后者视为前者之果。文艺“写真实”是指作家在处理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作家无论写什么题材和什么样式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忠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不许凭空编造。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这“见过”的或“听到过”的事实,也许是个别的真人真事,但不是照抄,而是“加以改造”的基础。别林斯基曾说过:“忠实地摹写现实,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办到”,不仅要“用言辞、声响、线条和色彩把大自然一般生活底理念描写出来,复制出来……”,而且要使读者“可以从略图中,缩影中看到整个大自然,有如地球在地图中一样,让他感觉到鼓舞宇宙的生命底吹拂、呼吸,给他带来那燃烧宇宙的火。”  相似文献   

17.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国文艺界隆重地庆祝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时隔一年又半,我们又迎来了他的百年诞辰。《讲话》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精神、原则、内容不少人巳经研究或正在研究,并取得了令人为之瞩目的成果。但把《讲话》本身作为一个活的、动态的、发展的研究对象,将它置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势和延安的特殊环境下,研究它从酝酿孕育成熟产生又到逐渐完善的全过程,这方面的研究所见不多,但我以为也同样是有十  相似文献   

19.
“互文”是文言文中常遇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方法。所以称它“互文”,就是句子中两个词的词义互补补充,把各举一边而省略的部分前后互相补充,构成一句完整意思的话。譬如《木兰辞》中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象这样的句子,如不懂得这里有一种互文现象,就会把它讲成“将军身经百战,全都战死了,而壮士出征十年(或多年)终于活着回来了”。这就必然酿成笑话。如果懂得:“将军……壮士……”句中有“互文”现象,就会这样正确地解释:“有的将军、战士身经百战而壮烈牺牲了,有的将军、壮士出征多年终于凯旋而归了。”这样讲解,于情合,于理顺。由此可见,我们读古文掌握了文言文中的“互文”现象,便能文从字顺,把文章理解得合理。  相似文献   

20.
读了王蒙的小说《风筝飘带》(见《北京文艺》1980年第五期),我们仿佛游历了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奇世界。小说的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令人不禁掩卷沉思;而那些针砭时弊、愤世嫉俗的描写和议论,更是句句讲到人们的心坎上。小说还处处洋溢着生活的诗意,佳原的理想、素素的爱情,就象污泥中长出的莲朵,它们不正是作者呈献出来的心灵的诗!另一方面,作者又把生活中那些畸形变态的现象集中在一起,给予无情的嘲弄,那副严肃的幽默相、正经的滑稽腔,有时简直让人笑破肚皮。而这一切仿佛都是在作者那根魔杖的挥舞下突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