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27):16-16
正7月5日下午,杭州7路公交车行使至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时起火燃烧。共有29人住院治疗,其中15人病情危重。据杭州警方通报,此事系人为纵火事件。针对此类事件,公共安全专家建议,应当加强城市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并且举办培训、演习等活动,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26-27
正晋宁"10·14"事件发生之后,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市委书记高劲松、市长李文荣当天即赶赴冲突现场指挥处置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市长李文荣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晋宁县富有村"10·14"事件处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经过连续数天的工作,相关事件责任人和涉嫌实施犯罪的人员得到应有惩罚。此次舆情突发事件应对及时、措施有力、查处力度大,受到舆论普遍认可,成为2014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14):16-17
3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了“重庆市领导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与媒体应对培训班”,强调要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上让透明的信息发布止住谣言的传播。而就在各地以“瓮安事件”等为实例反省自身和总结教训的同时,3月23日又发生了一起恶性群体性事件:因一名初中学生被打.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村民发生打砸烧感城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事件,虽然当地政府进行了处理,但并未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白月 《领导科学》2020,(8):32-35
当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存在认识不到位、回应发声"时度效"欠佳、舆情应对处置不得力、舆论引导效果不够好、治理能力有短板等问题。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思想观念要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作为,工作方式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风险化解从应对在后变为防范在先,回应关切从瞻前顾后、遮遮掩掩变为抢占先机、应回尽回,舆情应对从查删封堵变为疏导化解,舆论引导从应景式的点到为止变为侵入式的掌握话语权,正面宣传要点面结合、精准有效,舆论环境要增强向心力、形成同心圆。  相似文献   

5.
所谓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破坏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和公众性等特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极有可能演化为大规模的社会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危害,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不良影响.基层秘书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就身处现场第一线、焦点最前沿,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注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我认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需着力提升洞察力、驾驭力、反应力、疏导力、处置力"五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危"为机,从而为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城市"的出现,绝不是杭州城市管理者心血来潮,而是体现了一个多方受益的城市经营大智慧。一年多时间,被昵称为"小红车"的公共自行车,已在杭州遍地开花。从2008年5月1日开始,杭州公交公司在西湖景区、城北、城西范围内以公交首末站为核心,以名胜区、小区、商家、广场等为结点设立了多个试点区,并设置了62个租车服务点。  相似文献   

7.
王峰 《领导科学》2015,(6):22-24
<正>一、导语群体性事件是我国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对经济社会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减少各种损失。但是,这种短期的善后处置只能是短期效应。如何把这种短期效应变成一种社会治理的长期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10·26"织里镇事件的处置以及  相似文献   

8.
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是一起处置比较成功的公共危机事件.这次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理,为信息时代各地处置重大民生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有益借鉴.重庆市委、市政府能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成功化解突发的量大面广的出租车罢运风波,与其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决策》2013,(7):11
6月8日,广西环保厅在其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一栏,公布了2012年1月发生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称该事件"是我国镉污染事件处置史上的一个奇迹"。不少网友质疑其"歌功颂德"。日前,记者发现,文件中创奇迹等语句已被删除。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要概括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十大事件",那么"9·11"恐怖袭击事件理当归入其中。"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同时,它也改变了国家安全的定义,传统上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大多限制为针对另一国家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正>从国际国内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来看,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通过新闻发言人来直接面对媒体,使社会公众迅速知晓危机的性质、状态、影响以及党委、政府的举措,既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要求,安抚公众的恐慌心理,还有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与解决。在危机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中,新闻发言人要切实把握好"十要"与"十忌"。  相似文献   

12.
杨建新 《办公室业务》2020,(4):47-47,68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分析应对预案与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面对什么样的威胁、赋予什么样的任务、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重要论断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指明了方向。部队担负着多样化军事任务,具体到实践层面,就是要应对和处置多种危机事件,而要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对基层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稳定与社会和谐。目前基层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存在认知偏差、角色倒置、和处置手段不当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并通过及时预警、政策调整、官民沟通、依法行政等手段理性的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继2004年12月我国首条快速公交线路(BRT)在北京开通之后,今年4月,投入1.5亿元、国内最长的快速公交线——杭州B1线开通。据《人民日报》8月14日报道,被寄予厚望的杭州快速公交4个月来几乎一直在“资源浪费”与“安全隐患”的质疑声中运行。许多市民都对在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市区道路上为快速公交留出一条专用车道表示异议。有关专家也认为,在道路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开辟低利用率的专用道,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设置在快速公交车道和其他车道之间的分道器,目前已造成十几起事故,导致1人死亡、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本刊观察员…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应急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总书记亲自批示、以党中央联席会议决定启动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表明中央对干群关系的警醒全面升级,必将成为变上访为下访的历史开端今年以来,接连发生了贵州瓮安"6·28事件"、陕西府谷县"7·3警民冲突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冲突事件,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在北京奥  相似文献   

17.
广州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发生6·11聚众滋事事件后,广州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事件得到有效处置。6月23日,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大敦村主持召开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将大敦村建成村一级社会服务管理的典范,并就推进镇村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钱豪毅 《经营管理者》2013,(25):297-29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与认真实践的新课题;报告中第十二部分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报告还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党和政府在管理国家的过程当中,常态化的管理并不具有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是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应急事件,这些事件更大程度地影响到群众基本利益,如何提高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具体化体现。除了社会管理加强应急处置之外,其他方面比如经济上的银行挤兑、政治上的突发事件、生态环境突发事件、乃至国家安全、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等诸多方面,都会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都会使我们党遇到需要应对、需要处置的突发事件。应该说,应急管理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杨雪冬 《决策》2012,(8):15
如果应对不当,地方事件也就真正成为了国际事件,各方利益俱损,国家形象被污。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资源苦心打造的软实力,一下子就被颠覆了。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4,(30):I0002-I0011
正进入七月,接连发生的杭州"7.5"、长沙"7.11"、广州"7.15"公交车纵火案引发人们对公交安全的担忧。如此密集的同类案件发生在同样的公共空间,引发人们对公共安全监管以及公交车安全逃生的讨论。7月20日,记者经过两个月的卧底,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过期、变质等劣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被曝光。目前福喜5名涉案人员被刑拘。针对食品企业如何监管,《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