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华运动是美国历史中的污点,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华人的不幸遭遇,对当时美国的舆论机制关注不是很多。排华运动的发展由政治、经济和种族等多种因素推动,因此可以对当时讨论的华人问题进行话语分析,揭示这些话语内含的权力关系。通过对当时一些典型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排华话语由华人经济威胁论和华人种族低劣论这两根纵横坐标轴构成,其轴心是黄祸论。在这个话语坐标系上,不同时代的反华话语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
论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华人作为美国外来移民中第一个亚洲移民群体,经历了先受欢迎后遭排斥的历史。这种变化是当时美国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华人为美国西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华人旅美,寄人篱下,备受歧视和排斥。这种排斥既滥觞于不平等基础上的职业竞争和中美不同社会形态下两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也源于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中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华政策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美国限制外来移民的开始,使旅美华人的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美国西部的开发、对华贸易及中美关系等也受到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期的联邦运动是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形成并由公民殖民地向自治领转变的重大事件,也是澳大利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联邦运动,是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意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然而,在影响联邦运动的众多因素中,由于英帝国政策的调整而造成的澳大利亚防务问题,可以说是联邦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豪强势力及其与地方官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地方豪强势力强大,他们违法犯禁,恃势兼并土地,干预司法,甚至杀人害命,形成了武断乡曲的古代黑势力.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宋代,中央不可能容忍出现地方上的对抗势力,朝廷对之往往采取镇压的方针.但地方官府与豪强的关系就复杂了,有勾结,有摩擦,也有镇压.豪强凭借利益诱惑和权势威慑,与地方官吏勾结起来,地方政府对他们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但当豪强势力强大到威胁地方官员切身利益与统治的时候,他们之间也会产生摩擦,某些精明强干的地方官员也会对作恶的豪强进行打击.作为打击者,他们既代表中央,又有地方官府自身的利益,还有为政者扶弱抑强的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美国实行了针对华人移民的排斥政策,而排华政策对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及华人社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华人入籍、人口增长、与美国社会的融合、经济结构、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建立到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大学始终处在奉系地方势力的羽翼下.建校初期,围绕东北大学的筹建与经费分摊,奉系地方势力的省际矛盾凸显出来.冲突的结果是奉天省完全主导了东北大学的经费问题与校务管理.因奉系地方势力的主导,为东北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办学环境,而奉系集团的政治文化也延伸到该校中,该校因而呈现出明显的衙门化的特点.总之,东北大学的校内外生态折射出了奉系集团内部的特殊面相.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为打开朝鲜国门,对朝鲜采取了武力开国策略.失败后,继而采取和平方式与朝鲜缔约,以尊重朝鲜独立为幌子,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美国在朝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英国19世纪宗教与小说创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高于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为精神的社会存在,人必然是要寻求精神依托的,而宗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工业革命及科学的发展,人们可能已经不再相信传统的宗教,但他们依然需要宗教作为精神的依托,因而虔诚信教依然是那个世纪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社会精英,甚至是科学家和进化论支持者都是宗教的信仰者.这一时期的宗教体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它反映在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之中,成为一种社会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以及智性生活的中心,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和空洞信仰的能量来源.身为维多利亚时代一分子的作家也必然受到那个时代宗教情势的影响.作为时代敏感的晴雨表,他们体验并感知着宗教的变革,并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笔将其反映出来,文学与宗教呈现出一种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等教育在整个世界教育体系中的领先地位是举世瞩目的。美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但美国大学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尤其是19世纪美国大学化运动为美国大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发展自己特色的同时,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尤其是像美国这样高等教育强国在发展中的相似阶段的经验,这必将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 ,中国与美国均产生了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两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流向及政府所采取的不同人口政策和因之而来的不同效果等诸多问题都十分令人关注。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中国与美国社会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因而导致两国在人口问题上产生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20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中,湖南扮演了一个急先锋的角色,而且是唯一在实践中实行省治的省份,故而备受关注.当时的名流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梁启超亦不例外,他在湖南自治运动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梁启超并非如前人所论是一个坚定支持地方分权的联省自治派,他支持湖南自治,最终是为实践其宪政理想,而非为联省自治本身.梁启超不过是以湖南自治运动为契机,打着联省自治的招牌,以支持湖南自治为手段,为其宪政理想特别是国民制宪理想的实现寻一个实验用地而已.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在城镇化的口号下,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旗帜下被商业利益推动,引起一股"圈地运动"的热潮。"圈地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违背生态发展的规律、并以牺牲农业的发展和子子孙孙的利益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央政令不同程度的扭曲。这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原因,中央政府制度的不完善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两者利益相互博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中国的直接接触,起源于19世纪初期,新近独立的美国在中国进行贸易、传教和外交活动,与美国自身的国家建构进程同步。与欧洲列强的中国叙事传统不同,美国的中国叙事带有强烈的自我认定冲动,由此形成的话语逻辑包含了鲜明的美国认同元素。美国的中国叙事的基本逻辑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并延续下来,影响了当代美国对中国外交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结构功能论的理论大师罗伯特·K.默顿将功能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是系统参与方有意安排的客观后果;而潜功能是系统参与方无意图的、未认识到的后果。根据这一划分,宗教的社会功能当属潜功能,因为宗教信徒寻求的是关于终极性问题的答案,追求一种超验或超世的人生境界,而其现世的或社会的功能则并非信徒所刻意追求的。潜功能是否可以转变为显功能,转变的结果是什么?以美国宗教为例,我们看到两次大觉醒运动所强调的主题都是个人的灵魂救赎。但在19世纪的社会改革中,教会和信徒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大规模地参与社会改革计划和行动,这种情况下宗教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就成了基督信徒刻意追求的结果,潜功能变成了显功能,这一转变的结果是促使美国宗教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二大”后,广东发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但是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及国民政府的北迁,广东的国语运动开始发生逆转。在此期间,广东籍国民党要人以粤语为载体的正统意识,以及凭藉这种意识对政治话语权的争夺,是造成这一时期广东国语运动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时期,在阿拉伯帝国展开的声势浩大的百年翻译运动中,叙利亚的基督徒学者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翻译运动在信仰方面的体现便是基督徒和穆斯林两方关于神性的辩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不仅立足于为自身教义作辩护,同时也促进了对各自信仰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并援引古希腊哲学中的方法论为各自观点进行论证,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各自的宗教理论,对两大宗教教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期新疆危局的策略应对与屯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后期新疆屯垦事业弛废,由此出现了新的边疆危局,主要表现在新疆内部连续发生动乱,而外部又面临着俄、英等帝国主义的入侵。如何应对西北边疆危局,成为清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左宗棠果断进兵新疆、平定危机,成为清代后期成功处理边疆问题的范例。这其中既与国家决策果断、用兵及时有关,也与此前新疆屯垦发展和此后新疆屯垦逐渐完备有关。该文通过对边疆危局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出新疆屯垦事业与西北安防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80年代中叶俄国重返远东国际舞台,推行了谨慎向朝鲜渗透、以中国为潜在对手逐步破坏清政府对朝鲜宗主权的远东外交政策,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俄国的远东外交政策经历了由尝试单独调停中日矛盾到静观其变、寻求与英国共同调停,再到最终选择联清的转变。考察俄国因应甲午战争调整远东外交政策的过程,进而探析其原因,可以了解甲午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政局的深远影响以及中俄第一次秘密结盟的背景,并对甲午战争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19.
北洋时期中央权力式微,地方势力崛起,这一过程与西方自治思潮及联邦制主张在中国的传播相伴始终。"联治"含有多元合一的因素,并非"统一"的对立物。虽然"联治"有对抗北洋军人操控的中央之含义,但"统一"却始终是多数国人的政治诉求。由于北洋军政体系在"分"与"合"的争斗中趋向瓦解,推动统一的力量就只能在北洋体制之外去寻找。而以"分"为特征的北洋时期的"联省自治",也就悖论式地成了解构北洋军政体系、为形成中的国民党集权体制提供支撑的建设性因素。不过新的政治统一体却否定了自治及联邦,厉行党治,这又是多数客观上促成了这一体制的人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20.
州本身就是美国政治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中美关系的发展现状对我们开展美国州别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美国各州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应该以各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研究为基础,以各州与中国经贸往来中的大宗货物为重点,数据收集与加工分析的方法、典型个案分析的方法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