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军在南京沦陷后,一方面采取了野蛮的大屠杀,另一方面又对南京难民进行了种种的欺骗,包括舆论欺骗,难民登记,发放良民证等。在这屠杀与欺骗的背后,既是日军战时体制的自然延伸,又包含有国际与国内对日军认识不清而导致对日举措失当。正是这种种原因致使南京难民们经历了空前的梦魇与痛苦,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2.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0-31
为了进一步向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显示日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威”与炫耀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巨大胜利,进一步对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日本当局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4天,在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就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日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3.
侵华日军南京大学屠杀暴行期间,金陵大学是留在南京的国际友人设立的最大的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最多时达3万人。日军在金大范围内的暴行令人发指,校内美德人士的住宅也不能幸免,外国国旗、领事馆布告,甚至日本大使馆布告,都不足以阻止日本兵的侵入和施暴。金大北侧紧靠日本大使馆,而日使馆和军方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措使来缓和日军在金大的暴行。事实上许多暴行是日军军官带头干的。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学校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4-34
日军对南京的武力侵占与疯狂屠杀;并没有能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害怕与屈服,没有让南京人民屈服。于是,日本当局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指挥南京伪“维新政府”与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努力在南京实施与贯彻日本对华的各项殖民政策,强化对南京人民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服务淞沪会战而发行的《大公报·临时晚刊》办报时间虽不长,却具有报道视角集中、版面少、售价低的特点。与正刊相比,《临时晚刊》通过差异化的议题设置,聚焦难民救济政策、生活状况、群体形象等,较早回应了由“逃难”向“抗难”的呼吁,积极面对难民大量集中所导致的社会和国族伦理失序问题,通过连续性、密集性的难民报道引导教育底层难民,促进了普通民众对民族抗战的认识,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国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运用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纪实类文章使得难民群体成为一类特殊的符号,以难民自身的言说提供了战争环境中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报刊叙事维度,对研究战争时期临时报刊的议题特点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47-48
1938年1月2日,日军在南京一方面继续进行大屠杀,一方面刚刚扶植起一个伪政权——“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就在这天晨5:00与下午2:00,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战机两次空袭了南京大校场日军机场,炸毁日轰炸机2架。日军没想到中国空军在南京失守后这么快就来空袭,毫无准备,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05,(17):50-50
7月20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难民的“守护神”——美国友人明妮·魏特琳的100余件证物在其亲属护送下来到南京展示。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屠杀”惨案已过去60多年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松井石根当作这一暴行的罪魁祸首。 他虽然是日军攻陷南京的最高长官,但当时真正指挥和放纵日军活动的却是日本天皇裕杀气腾腾的部队向南京逼近的时候,松井将军因结核病引发高烧,在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战地  相似文献   

9.
日军在延边地区进行的“庚申年大讨伐”中,日本外务省所属日本领事馆警察机构扮演了特殊角色,他们向日军提供有关朝鲜族反日运动方面的详细情报、直接为日军充当向导并单独进行“讨伐”,又担负警备任务、从事“归顺者工作”等,对朝鲜民族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领事馆警察机构同日本军部指挥下的日军一样,在对延边朝鲜民族所犯下的罪行方面同样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胡剑明 《金陵瞭望》2011,(15):60-62
国民党政府的首都设在南京,因而在南京设有首都监狱。首都监狱,原为清末的“江苏模范监狱”.亦称“江南地方监狱”,民国初期曾名“江苏江宁监狱”、“江苏第一监狱“,日军侵华占领期间.曾作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总联络部看守所”、“拘禁所”、“刑务所”。  相似文献   

11.
“八·一三”淞沪抗战散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林其昌1937年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13日,为控制上海和南京以置中国于死地,日军越过在上海的中日两军对峙线。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下令坚...  相似文献   

12.
1946年7月25日-26日,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第一位证人,出席东京审判。他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南京陷落后日军进行的毒品贸易、南京陷落前后人口变化及病患受伤原因的陈述与中国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安全区档案、其他第三者证词等相互佐证,证实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犯下的谋杀和大屠杀平民、强奸、毒品贸易等滔天罪行,使世界人民了解到日军在战争期间的丑恶行径。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年后的今天,随着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思潮的不断高涨,基于历史事实研究南京大屠杀和审视日本国家战争责任尤为重要。威尔逊等西方人士的第三方史料无疑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事件,日军暴行所及,不仅给中国民众造成巨大伤害,也给在南京的外国人资产带来严重损失。南京大屠杀期间,无论是处于中立地位的美国还是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其在宁企业、侨民甚至使馆都遭受了日军程度不同的劫掠暴行。这既是日军对西方国际社会妨碍其在华军事行动的报复性回应,又是日本试图在灭亡中国的同时,驱逐或者消除西方国家在华商业利益及其政治影响的一种举措。南京沦陷后日军对第三国在宁资产的劫掠暴行,是日军对西方在华势力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日军对中国民众的各种伤害相比,这一暴行更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与谴责。此后,国际舆论日益转向支持中国,并对中国坚持长期抗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上,侵华日军用极端残忍的手段开创了破天荒的杀人记录。正如《世界》杂志所言,“日本是披着文明的外衣而带有野蛮筋骨的野兽”。半个世纪过去了,侵华日军残酷杀害我国人民的罪恶史,依然令世人发指。本文据当时幸存者目睹及日军供认,选编了部分资料,以再现这条“野兽”的当日暴行。 杀人“竞赛”。1937年,日军从句容杀向南京。少尉向井、田野开展杀人“竞赛”,看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从句容杀至汤山,向井杀89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向国际联盟提出在锦州一带设立“中立区”,企图借“国际参与”阻止日军继续侵略,并得到国联的一定认可.这一计划,因默认了日军对中国东三省锦州以东大片领土的占领,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加以美、英、法等国不愿参与“担保”,对日妥协,日本对“锦州中立区”又提出了苛刻要求,结果无法付诸实施,锦州很快失陷.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蜡烛     
传说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死神山洞里一支支燃烧的蜡烛……一天,死神不小心弄灭了三支蜡烛:一支是人,一支是蜜蜂,一支是狼。他们同时到达死神的山洞。人说:“我正在饮酒作乐。”蜂说:“我刚飞进一朵花。”狼说:“我正冲在追捕猎物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区建设构想 ,是其面对西方社会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平等所提出的补救措施。虽然它在西方社会很难实现 ,但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晓莉 《金陵瞭望》2010,(29):33-34
博物馆与国耻教育密不可分。就是因为有184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国耻.才有了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相似文献   

19.
王炳毅 《金陵瞭望》2005,(10):50-51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金陵女大零散档案时,发现了一本尘封了60多年的有关记载南京大屠杀的日记。日记系当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的钢笔手书。共3万多字,起迄于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未有一天间断。程瑞芳通过自己的亲历见闻,有力控诉了日军在安全区内外烧杀奸抢的滔天罪行,褒扬了魏特琳等国际人士为救助和保护难民的奔忙与操劳,也披露了安全区内有良知、有热血的中国人对日寇暴行的强力反抗。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社区》2011,(20):47-47
死神岛 在加拿大东岸,有一个不毛孤岛叫世百尔岛。该岛的特点是:草不生长,鸟不歇脚,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动物和植物。只有坚硬无比的青石头。奇怪的是,每当海轮驶入小岛附近,船上的指南针便会突然失灵.整只船就像着了魔似的被小岛吸引过去,使船只触礁沉没,好像有死神在操纵,许多航海家“望岛生畏”,故此,该岛被称为——“死神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