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评《〈诗经〉疑难词语辨析》——兼议专书词语研究问题@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曾在《聊斋自叙》中明确地宣告了他借狐鬼以寄托“孤愤”的创作意图。所以,《聊斋》一书,作者除了通过人物形象的描绘来揭示创作《旨意》而外,还往往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直接采用评赞的方式,或借篇中人物之口,集中突出地表明他寄情于鬼狐的创作方法及其深刻寓意。特别是其中代表之作的评赞,敢于针对现实,形式多样,笔带锋芒,精辟奇崛,堪称文章精华的  相似文献   

3.
李笠翁以其《无声戏》和《十二楼》等小说,享有世界声誉,被赞为清代白话小说第一人。杜于皇是为李笠翁小说作序作评的"专业户",李笠翁每一部小说集的刻印、每一次小说集的变故或重新出版,都少不了杜于皇的参与。从李笠翁最早的小说《无声戏》一二两集,到《无声戏合集》,到《十二楼》,到最后的《连城璧》,杜于皇都一序到底,一评到底。这在当时和后来的文坛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4.
“赞而不露”这种写作艺术最早出现于唐代,清代已广为流传,尤其是在清代岔曲中运用得十分纯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宝贵的财富。分析探讨岔曲中《赞琴》、《赞棋》、《赞书》、《赞画》、《赞风》、《赞雨》却“赞而不露”的写作艺术,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六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通过对其穷尽考察,可以发现其中有"氓黎"、"氓谣"、"寿仁"、"胤裔"、"赞辅"等为数众多的词语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个别词语如"侪伍"虽被立目,但有义项漏载。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这部书素称近世白话文的宝库,这里拟对《水浒传》的用语进行考察,而所考察的主要是属于简本系统的《水浒志传评林》本的用语,看看有关用语改写等方面的问题。最初,为了把宋代以后的零散故事汇总成为《水浒传》这部书,就连元代平话等一类书中的常见的文言用语也收到《水浒传》中来了。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各种改订本出版了,就出现了用接近当时口语的词语来代替文言词语的倾向,如果把《水浒传》百十五回本和《水浒志传评林》本加以比较,就可  相似文献   

7.
《公羊传》否定庄公;《谷梁传》评庄公,基本摆正了评判视角,然罪之以损礼毁法。《左传》责庄公,不偏不倚,赞庄公,持之有据,认为庄公之孝,可为天下垂训。清注对庄公诋骂甚多,犹以《古文观止》为显。重新审评庄公,对明析后世浩繁经传疏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第十一卷载有一个精彩短篇——《张氏妇》;小说的正文加上异史氏的评赞,总共不过四百六十字。在短短的篇幅里,蒲松龄却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青年妇女的典型形象——张氏妇;娓娓动听地叙述了她  相似文献   

9.
《石鼓歌》为韩愈七古名篇,前人多所评赞,然对于其主旨的分析把握稍显隔膜;《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是辛弃疾咏物名篇,该词不仅多处化用韩愈《石鼓歌》诗句,而且立意构思、主题思想也皆从韩愈《石鼓歌》脱化而来。从辛弃疾《归朝欢》我们可更清晰地把握韩愈《石鼓歌》之"诗心"。  相似文献   

10.
对为何研究古籍之圆满回答评《墨子》思齐台湾师范大学王赞源教授是一位有灵性、肯钻研、善思辩的学者。四年前,曾读过他的《中国法家哲学》、《贵义、兼爱与企业伦理》、《墨子的现代意义》等论著,深为作者立论新颖和紧扣时代脉博所吸引。最近,又读了他的新著《墨子》...  相似文献   

11.
探讨词义训释的方法,应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之一.求证中古汉语的词义,大致上要先辨字、明词,再进行释义."辨字"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辨识文字正误,考释六朝词语,尤应注意辨识写本俗字."明词",就是进行词的切分,区别词与非词,明确考释对象."释义"包括查考、汇证、推阐、审例、比较、探源、求验等步骤.具体释义时往往是多种方法交错贯通、综合运用的,不能机械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口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迄今仅有二十余年历史。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10个,最大的也不过100万字,而且种类单一(会议口译)、标注简单。相应的研究数量较少,集中在口译文本语言特征和口译操作过程两方面。因此,未来口译语料库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多类型、不同性质语料库的建设与完善,语料库规模的扩大,停顿、填充语、省略等副语言信息的精确标注与转写,口译语料库的信息对应,适合口译语料的检索工具的研发。同时,基于口译语料库的研究应该考虑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集中讨论口译文本的语篇特征、口译实践策略、口译相关理论和概念的验证与发展等关键问题,促进口译研究与教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开个玩笑”的语篇功能看相关词语的词典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对"玩笑"、"开玩笑"、"开个玩笑"、"开什么玩笑"的收录处理和释义做法尚需推敲。可根据语料,根据语篇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开个玩笑"、"开什么玩笑"的性质、含义和用法作充分描写和解释,由此对"玩笑"和"开玩笑"等词和短语作出新的释义修改和示例调整。此项研究表明,在语篇分析视角下,基于语料库,多角度考察词语的性质、义项和实际用法,有利于全面认识词语的意义,有利于解决具体词语的词典收录问题和释义问题。此项研究还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汉语"词"和"语"的构成以及词汇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偶观念是汉民族深入人心的古老传统观念之一 ,它体现在汉民族各种形式的表达中 ,其中以汉语这种言语表达形式体现得最为充分。无论是静态的各级语法单位 ,还是动态的言语表达 ,汉语都无处不体现着对偶观念 ,特别是对联这种汉语特有的话语形式。汉语表达中广泛体现出的对偶观念 ,反映了汉民族对称均衡、好事成双的审美意趣。从这个角度讲 ,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甚至可以说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出土文书因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和新词新义而成为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以《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例,其中的"勘责"、"庄坞"、"保知"、"即顿"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多为唐代新兴语词;而" "、"餧"等俗语词系形近而误录,"的见/的知"、"百方"则例证偏晚。正确释读这些俗语词,对于系统整理敦煌文书和深入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口译与语言学研究实例、会议语言的特点分析,阐述了"词语对等"在会议口译中至关重要这一论点。研究表明,"词语对等"的随时获得是实现译文"功能对等"的基础。此外,还对文化词语的对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文化对应词语的建立包括发言人对文化差异的兼顾、听众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口译员的文化传播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洲方言中许多词语听起来很"土",像[ts‘o^11][diau^11][kε^33][ko^212][xo^11][lin^35][miε^11]等。然而研究发现,这些很"土"的词语实际上很古雅,它们不但能在《说文》中找到其对应的本字,并且在其他很多古代文献中也能看到。  相似文献   

18.
"插花山"作为一种"在地"的林权形态,融合了地理景观、历史记忆、道德表述、农业技术、市场体系等诸多要素。而这些学术性字眼,在当地人的表述中,会还原为日常生活实践,比如"祠堂山"、"势力山场"、"种跳田"等等。而这些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本身并不能直接构成"在地理解范畴",但却是"插花山"作为"在地"林权形态的实践表征。  相似文献   

19.
文字记录语言,也能影响语言。在汉语中,有一些词语的用字,并非采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而是采用它们的形体特征。其中,有基于汉字形体分析理论的假会意结构,有以汉字整体轮廓为基础的各种比拟表形。由这些方式产生的词语,具有明显的俚俗色彩。  相似文献   

20.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