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歇后语是汉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现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对不同种类的汉语歇后语的意义的构建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汉语歇后语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在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中,将概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发展并完善成新的心理空间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长期以来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对它的兴趣。歇后语的研究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对歇后语的界定、分类和主要特征作了说明,论述了前人对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探讨了歇后语理解中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过程,为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四。认为,复杂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策略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作为ERP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使用歇后语反映了讲话人根据语境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思想活动,动态地加工、组合概念结构的认知能力和语用技巧。文章运用参照点结构对歇后语的构成和理解进行认知分析,并得出歇后语可以给听话人提供认知参照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川方言歇后语的隐喻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其中各方言区的歇后语尤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对方言歇后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言修辞层面,而文中拟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川方言歇后语进行解读并着重指出其认知功能和语言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和语法是密不可分的,语法是概念内容的结构化,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法。因此,概念化也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概念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对概念化所涉及的认知心理机制作出了初步阐释,认为注意机制在概念化及其方式的选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鉴认知心理学所揭示的认知机制和规律,不仅能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还能更有效地指导语言研究实践,加深对概念化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运用"认知语言学"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如隐喻、转喻等炙手可热。歇后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现象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在"内涵外延传承"这一新兴认知理论框架指导下,将汉语歇后语分为隐喻式歇后语和转喻式歇后语,通过分析这两种不同种类的歇后语,对汉语歇后语的内在机制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试图为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之前对歇后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歇后语的来源、命名、分类、结构以及修辞功能等方面的探讨上.基于认知主义哲学观的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当前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认知主义的哲学观认为语言意义存在于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歇后语的解读涉及复杂的幕后认知,是在给出的显性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并进行概念合成和推理的结果,语境在歇后语成功解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歇后语的转喻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之一,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而针对其生成与识解进行的分析并不多。将其置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之下,借助转喻理论对其构建及识解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汉语歇后语置于框架理论之下对其生成与识解进行阐释,认为汉语歇后语的前段为其后段的生成及识解提供了框架背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尝试对闽南文化特有的歇后语进行语义认知阐释。文章首先梳理了闽南方言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视角,指出当前在闽南歇后语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则从先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入手,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选取九条闽南语特有的歇后语,对其认知动因及意义建构进行深入解析。研究发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闽南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进行整合网络构建,对闽南歇后语的语义认知提供较强的阐释力,同时为闽南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英语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英语阅读的理论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研究英语阅读的理论中,图式阅读理论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因而对它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展。本文拟用追本溯源的方法,通过对历代哲学、心理学名家关于图式理论的论述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试图对图式的存在形式、认知作用、心理机制、功能原理、特点分析等一系列因素提出较为系统、合理、科学的见解,为同行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图式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是汉语中较常见也很独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对话和文学作品中,这种表达方式屡见不鲜。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此文试图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歇后语的表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歇后语的文字这一输入空间和人类认知常识的认知空间相结合和相互作用能更好的被人们所认知。而且这种分析可以清楚地再现人类的认知机构是如何理解语言现象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对语言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源自于数学,是关于语义对应和匹配关系的理论.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心理空间映射是意境现实化的重要认知机制和手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投射映射是把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映射的基础是两域的认知相似性.语用函数映射是同一个认知域内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映射,映射的理据是两个事物的认知相关性.图式映射则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映射,是抽象图式的空档与具体情境中的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式的映射,映射的根据是空档和值之间的认知相配性.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with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with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with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  相似文献   

16.
“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下汉语歇后语认知机理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有研究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分析,但对这种语言形式的认知过程阐述得还不够清晰。故以“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为基础,对汉语歇后语的认知机理进行再探析。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有极深的民族文化底蕴,表达力很强,雅俗共赏,深受海内外华人的青睐,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枚瑰宝。卡特福德的不可译性理论在翻译歇后语中显得特别明显。针对不可译性,为了实现语言交际和文化沟通,人们必须在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和翻译学等多方面的结合点上,探索英译歇后语的操控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和分析凉山歇后语的方言特点,并且分类列出。  相似文献   

19.
汉英回文诗认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文诗作为正统诗歌之外的一种诗体,不仅出现在汉语中,英语中也有。在简单回顾回文诗历史的基础上,从现有例子出发,着重探讨了汉英回文诗的特征和逆向认知模式,继而指出回文诗存在着一致性和偏离性,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回文诗产生偏离阿原因,以此达到深入了解回文诗的目的。回文诗的研究成果会给诗歌界带来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类典型图式是指能激活一个或多个认知图式的语义图式结构(常表征为关键词或短语、主题句、重点语段等),该图式内的相关元素具有原型特征,能引导人们根据上下文语境及先验的百科知识对语篇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预测。基于对由类典型图式激活的常见图式类型的介绍,阐释了它在二语阅读理解中的识别/构建、组合、完善和扩展的合成机制。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对特定的类典型图式的识别与构建、掌握相关的认知策略,有助于二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