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无产阶级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继承和借鉴是建立、发展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和借鉴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已有专文论述。太文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是:无产阶级应当从哪些方面去批判继承和借鉴,或者说,无产阶级批判继承和借鉴所涉及的范围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古为今用──学习毛泽东关于文学遗产的理论荣斌一个时期以来,在论述毛泽东关于文学遗产的理论时,往往只是强调其中关于“批判继承”的内容,而且又把“批判继承”简单地解释为“先批判后继承”或“批判为主,继承为次”。这无疑是一种理论上的偏颇。以“批判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最基本方法是批判继承,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科学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要真正搞好批判继承,还需要一系列具体方法来补充。本文仅就几种具体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一般与特殊的批判继承法。这里的一般与特殊指的是前人思想观点中的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分析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舍弃其无价值的东西,继承其合理的因素,就是一般与特殊的批判继承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批判,这又说明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法除了阶级性还有没有共同性?社会主义法对剥削阶级法能否批判继承?这是法学理论界有争议的问题。此文作为作者的一家之言发表,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是思想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除“新儒家”和“全盘西化”论者外,大多学者都主张批判地继承,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批判继承”本身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标准。因此,对传统道德究竟应批判继承些什么、怎样去批判继承、以什么为标准?似乎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在“国学热”的今天,人们从改革开放的需要着眼,对文化保守主义进行批评,这当然有合理性,因为文化保守一旦成为“主义”,即保守成了“唯保守”,保守被当成根本原则,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也要保守下来,势必有碍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但不谈“主义”,而强调对传统文化要保守,即先要保护好、持守住,不要使之毁坏、散佚,这肯定也是合理的。试想传统文化都毁灭了、破坏了、消失了,那还继承什么呢?继承岂不是一句空话了么。即使实行批判地继承(扬弃),连批判的对象也没有了,又怎么批判地继承呢?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就如人活着要吃饭,但不能说人活着就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应当如何对待这个遗产?是抛弃还是继承?是批判继承还是全盘继承?怎样具体地批判继承?上海历史学会和本刊编辑部于1984年1月18日联合召开“历史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座谈会。与会者畅所欲言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现将发言摘要发表于后,以便深入开展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历史从来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发展的,首先是继承,其次是批判,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人们不能不接受既成的历史事实,处于历史形成的社会关系之中,这就是继承。历史强制人们继承,一代一代地保持历史的联系。人们在既定的历史基础上从事新的创造,或推陈出新,或赋予旧形式以新内容,这就是批判。批判不是单纯地否定一切,而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新的肯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只有批判而无继承,也不可能只有继承而无批判。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都是这样。马克思曾经说过:“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做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达一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愈益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延绵不绝。昨天是对前天的批判与继承,今天是对昨天的批判与继承,明天又是对今天的批判与继承。这种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为了认识人类本质的伟大,了解人类在历史上的发展,了解人类一往直前的进步,了解人类对个人的非理性的一贯有把握的胜利,了解人类战胜一切似乎超人的事物,了解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残酷而又顺利的斗争,直到具备自由的人的自觉,明确认识到人和大自然的统一,自由地独立地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为了了解这一切,就必须求助于“历史的启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革命旨在拯救人类以往的全部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因此,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弄清楚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杨浩文重视和研究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几年,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本文结合分析“传统论”倾向的一些观点,就道德遗产批判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思想遺产的批判和继承問題,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这里只想談談有关批判和继承的标准問題。有些人对于思想遗产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他們倾向于无批判地继承,主张不要一定的标准,特別是反对运用馬克思主文的阶級观点去批判和继承思想遗产。其結果,只能是糟粕精华不分,把它囫圇吞枣地全盘接受过来。如果按照这种主张行事,实际上就是传播封建的或資产阶級的毒素,使社会主义的文化不能健康发展。所以,我們对待思想遗产必須批判地继承,必須把继承和批判密切結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有些论述把物质文明遗产同精神文明遗产一起纳入了“批判继承”的范畴。有的文章提出:“整个人类历史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前进的,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更是如此。”物质文明遗产和精神文明遗产有无性质差別?继承的方针方法区别如何?这里略述浅见,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哲学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历史发展,这就使得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特色,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代表作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这种批判继承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早已被实践证明了是科学的、正确的。这个理论,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所继承和发展,并结合中国实际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不可否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致使他在批判继承的实践上与他的批判继承的理论发生了相背离的情况,但是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要“用馬克思主义的方法給以批判的总结”,这就是就,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給历史文化遗产以适当的地位,既不貶抑,也不美化,恰如其分,明其本真,才談得上批判的继承。假如歪曲了历史真实,則所批判的不是它,而是你所歪曲了的,貶抑了的;同样,你所继承的也不是它,而是你所歪曲了的,美化了的。所以科学研究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我們經常努力学习辩証唯物論和历史唯物論。只有掌握好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具体地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批判历史,才能继承历史文化遺产。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这一基本方略,既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精华,又批判地吸收了现代西方各国的治国经验,同时又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健 《甘肃社会科学》2002,2(2):112-113
对待文化遗产历来有两种态度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否定一切。本文分析了前苏联在继承文化遗产上的历史教训 ,对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继承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以“因变”为核心观念,阐述了批判、继承与发展的文学思想.主张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各异时而并异、随质文而沿革,共许音韵天成、常恐词林交丧,倡言风雅以批判柔靡时风.相对于王勃、杨炯、骆宾王的激烈,卢照邻的批判有破有立,呈现出灵光一闪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19.
要真正理解恩格斯关于人性与兽性的命题,就必须理解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是对黑格尔有关思想的批判继承.知识和良心密切相关."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所强调的独立的人格是与个人的自由密切联系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已经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透彻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这几个字:“批判地继承”。我们应该坚定地按照这个方针去做。但是现在仍然有来自两方面的干扰:一方面是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只讲批判,不讲继承;一方面是民族保守主义,对传统文化只讲“弘扬”不讲批判。当前,后一种倾向是主要的。例如有人严厉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主张回到儒家文化的传统上来,以之为基础来建设中国当代新文化,甚至有人鼓吹只有“东方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