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庙宇型民间信仰与道德教化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庙宇型民间信仰在地方社区中能否发挥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这是民间信仰研究中值得考究的两个问题。考据文献,虽然民间信仰并不具有独立的伦理体系,但对中国儒家伦理起到很重要的支持作用。民间信仰蕴含着比较丰富的伦理资源,具备发挥道德教化功能的可能性。但民间信仰中的道德要求大多只是停留在寇传、楹联、庙记、志书等文本层面,而未能形成对广大信众的有效的道德教化,未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行为。这表明在民间信仰道德教化的可能性资源与现实性实践之间存在巨大沟壑。弥合这条沟壑的具体路径是,由各级政府引导、各级佛道教协会组织、各民间信仰场所具体承担在各庙宇开辟专门讲堂,对信众加强三世因果教育,如此方能达到提升社会道德及增进社会秩序之功效,最终为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村道德教化文本。其乡村道德教化思想呈现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要义,展现出宗于儒家传统、本于乡村实际、凸显道德本位等理论特质。通过对《吕氏乡约》合法性的讨论、是否强人所难的讨论以及实践程度的考察能够展开对这一主题的多维认知。  相似文献   

3.
从人性的社会行为、市场经济中个体腐败行为和腐败行为的社会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德教化施行的客观基础及其在反腐倡廉中的发展价值功能、导向价值功能 ,提出实施道德教化的社会内涵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提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指出对领导干部施行道德教化应强调终身化、全员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化是实现道德之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当前的道德教化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社会背景的变迁、道德教化的内容、方法等着手,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揭示和探讨道德教化走出困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化作为道德法律和道德内化的必须手段,其规律性、科学性的运作近年逐渐为教育学、德育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所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育德价值和自我享用价值。但是,与之相伴的部分领域的教化误区也突出存在,文章例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大误区:一是道德善恶标准误区;二是道德教化方法误区;三是道德教化内容的或缺性吸纳。并对其误区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孔子道德教化思想的义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开道德教化思想之先河,从而将"二帝""三王"所开创的"礼乐之教"化转为"成德之教".客观地看,"成德之教"表现为一种道德教化思想,而这种道德教化展示为一个内容丰富的义理体系:"性相近,习相远"是道德教化的人性论基础,"文""行""忠""信"是道德教化的基本内容,"中庸"是实施道德教化的方法论,"内圣外王"则是道德教化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化的目标分为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层次,其中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孔子的教化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强调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努力实现道德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德服人,注重道德感化。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努力施行道德教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自身的特点,强调善政不如善教和郡守的教化责任,注意以品行用人和“观物起兴”的实物教育。  相似文献   

9.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乡村叙事的方式之一,有着勒石为记、传之久远的特点。湖南江永上甘棠村存有11方明代石刻,内容主要包括称颂地方官功绩、歌咏上甘棠村景色、赞誉公共性工程的兴修等,展现了明代内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石刻内容表明,乡绅是明代乡村的核心人物,他们以符合儒学标准的德行引领村民知恩图报、崇尚文教、仁爱至善、造福乡里。一代代村民则在反复吟咏石刻文献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并将之融入日常言行。摩崖石刻叙事将有形的人物、景观、事件转化为乡村的精神内核,对中国古代乡村的长期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革命道德教化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以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来分析,革命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革命道德教化作为“非常时期”的道德教化活动,不能实现对启蒙道德教化的超越,与之形成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某种断裂。透析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断裂现象,对当代道德教化有着重要启示。“和谐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是当代道德教化的核心理念,是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全国革命及建设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新时期新阶段的德育与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息息相关。从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两个视角审视群众路线,发现群众路线具有意识导向、方法保证、实践载体、能力强化、反馈协调等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浅议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德育过程中 ,隐性教育较显性教育有着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教育内容的隐含性 ,教育过程的顺然性等特征。在德育效能弱化的形势下 ,教育工作者应从扩大教育领域 ,树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 ,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等方面着手 ,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从德育方面来讲 ,其作用表现在 :音乐教育可促进理想人格的形成 ;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根本性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隐性德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通过所有学科和课外活动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全面的教育活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并规范隐性德育课程,首先须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和队伍的建设;其次是开发学科教学层面、校园物质层面、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德育和德育教学的主导因素具有多层涵义。德育教师的主导职能是 :(1)提升德育境界 ,把握宏观走势 ;(2 )认知德育对象 ,塑造德育主体 ;(3)把握德育契机 ,促成道德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德育低效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仅仅通过从德育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努力,而试图达到德育目标的做法无异于舍本求末.对德育理念的反思和厘定,并以其价值追求贯穿于德育实践体系才是根本之道.最后提出提高德育效能的途径:人的发展是永恒主题;德育要素旨在和谐发展;德性养成重在循序渐进;道德教育贵在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8.
美育的德育功能主要在于:使人追求真善美、确立高尚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并影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趋进,以美辅德;有助于人们认知和理解艺术作品、感悟艺术的道德力量、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和人格,以美益德;促进人的能力与修养不断提高,激发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在追求美中积极进取、发展创造、提升素质,以美塑德。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体现着主体间性的交互作用。当前的大学德育仍然是一种知性德育 ,强调道德理性 ,缺乏真正的交往 ,导致了德育的弱效。由知性德育向交往德育转变 ,应成为大学德育创新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青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受政治、经济、经济消费、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青年的道德品质因此呈现出人生价值取向自我,道德自我评判能力增强、道德情感丰富等特点。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促进青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