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低碳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低碳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自觉实践低碳行动,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充分重视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性,引进高科技并完善节能基础设施建设,开设低碳教育方面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建设低碳校园。  相似文献   

2.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人类长期反思和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高等学校由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决定它应把低碳校园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高校离低碳校园距离甚大,应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低碳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低碳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必须利用校园这个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从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制定适合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以及合理利用高新低碳技术三个方面,查找自身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上的缺陷和不足,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途径完善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为建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低碳金融是我国从依托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依托新资源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虽已得到初步的政策支持并显现出市场雏形,但政策支持体系仍不完善、市场要素尚不健全。为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体系,我国既需要政府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税收政策和转变监管思路等加以外部的制度引导,又需要市场层面通过增加市场参与主体、开发低碳金融产品、建设交易平台等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制度创新,低碳经济是一种制度安排,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制度创新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主要源于路径依赖,发展模式制约、利益因素制约以及不完全市场因素是主要表现形式。制度创新是打破路径依赖的主要手段。建设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技术创新机制和产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有力工具。重庆已经初步形成绿色信贷体系,但重庆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形式单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要求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信息机制,创建环保政策性银行、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制度,实现金融法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7.
低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在发展低碳校园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外对低碳校园的认识重在零碳能源或低碳能源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国内对低碳校园尚无统一定义,重在减少能源使用以节约资源。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可以增加垃圾分类系统、碳足迹计算、新供能系统、绿色建筑认证等方式,宣传低碳理念,促进低碳校园的实施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三峡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基础上,分析了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有关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推进法规政策建设,建立实施农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机制;统筹规划,实施农村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加强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和实施农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9.
低碳技术产业化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化和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应加强相关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立法,进行园区土地规划,设置碳排放交易、碳税、低碳产品标识等弹性化法律机制,强化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设立低碳技术标准、设置合理的碳排放监控程序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大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和实践"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加强大学生"低碳"理念培养意义重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积极履行其在倡导"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校园以及"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社会义务。"低碳"生活不单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在借鉴外国低碳生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这种责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履行才能共同建立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是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从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碳排放约束机制4个方面研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构建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考虑政府的声誉成本以及低碳消费补偿因素,研究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内在规律、稳定均衡策略和影响机理,并利用仿真模拟分析相关参数对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和低碳生产时的额外技术成本。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越大,低碳生产的额外技术成本越低,建筑企业越倾向于进行低碳生产。(2)政府是否进行环境调控主要取决于环境规制的管理成本、声誉成本以及对非低碳建筑企业的罚金。(3)影响消费者低碳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污染补偿以及选择低碳产品时的额外收益。因此从建筑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低碳交易市场机制、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低碳城市与发展低碳经济密切相关。江苏常州在建设低碳城市的实践中采取了产业结构调整、低碳产业优先发展、引进和创新研发低碳技术、公交优先、开发低碳住宅、建立低碳示范区等措施,成效显著。据此提出了重视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产业结构优化、低碳技术支持、发展低碳交通和建筑、提高碳汇、宣传市民低碳意识、参与低碳行动等8条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推动低碳社会建设。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中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着选择困境、整合困境、持续困境以及外部突围困境和协同困境。为此,建设中国低碳社会应当充分发挥现有体制的优势,但需推动其必要的功能转换,建立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适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绿色交通和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形式,绿色交通侧重于生态环境,低碳交通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绿道规划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较好的实现了绿色低碳的结合。长株潭绿道规划体系的构建可依托生态绿心区的形成和系列绿色低碳的服务配套,从区域和城乡规划层面对绿道的选线和定位进行构建,从生态修复和规划控制对绿道的选线和定位进行构建,从绿色低碳交通构建对绿道规划进行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并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两型"社会与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的系统工程,我们应促进他们并轨发展。通过分析它们在终极目标、内在要求、实施手段上的协同一致性,探索了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了建设"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并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考究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蓬勃发展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大庆市为例,分析了油气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推进非油产业发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加强低碳经济制度建设、建立低碳经济开发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区域低碳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创新是区域低碳创新的内在灵魂。区域低碳创新的文化制约主要表现为:缺乏低碳创新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性认知,传统落后文化、高碳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的制约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区域低碳创新的文化策略选择,应该从政府、企业、社会群众、服务体系等层面加强低碳创新文化宣传,树立清洁生产和低碳消费理念,建设低碳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和实现低碳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19.
低碳产业园区是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武进高新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实践的分析,总结了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和框架,指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应在低碳化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生产、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排放等层面系统展开,才能实现低碳产业园区的生态低碳化,同时对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