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我国1995—2011年相关数据,对我国提高单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并对其与农户经营收入增加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稳步上升,并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以化学化和水利化为主。当前我国农户人力资本水平与以化学化和水利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相适应,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化学化和水利化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但却与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高度矛盾,农户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抑制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对农户经营性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国1995—2011年相关数据,对我国提高单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并对其与农户经营收入增加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稳步上升,并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以化学化和水利化为主。当前我国农户人力资本水平与以化学化和水利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相适应,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化学化和水利化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但却与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高度矛盾,农户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抑制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对农户经营性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缩小收入差距与不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2013年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着重考察了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显著减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存在动态性,有利于从长期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减小。人力资本积累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减小其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从不同财政支农支出类型看,农业支出对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其次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财政支农支出对女性户主家庭和干部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小其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影响。相比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地区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小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精准扶贫战略作为近年来帮扶农村增收减贫的重要方略,其实施也有效促进了财政支农支出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和其他支出.利用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各类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时滞;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为66.7%,而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仅为12.3%,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虽然仅为0.9%,但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达到了20.6%。最后提出建议:政府应特别加强对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部分的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而提升对这部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对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口径有大、中、小等多种,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和偏差,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分析方法的不当及其对实际工作的负面影响。另外,纳入财政支农支出口径的一些项目与农业和农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农民也没有得益,使财政支农支出不能真实地反映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程度,影响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益。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必须重新界定财政支农支出口径,调整不合理的支农支出统计口径并改进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劳动力外流过程中,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户生产投资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顺畅农村劳动力流动通道。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效率,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专业化发展,推动农户从生产管理走向经营管理,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吸引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结合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分析假设,进一步分析发现,支持力度、线块整合等提高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促进作用,与农户生产短期投资较高的互补性提高了两者耦合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促进作用。优化中央地方两级财政支农结构,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专业化发展,建设管理经营性农民队伍,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财政农业农村支出持续增加,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对河南、宁夏、陕西3省1 434户农户实地调查表明,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效果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一结果与不同农户间农业收入差异有密切关系。通过采用有序Logit模型,基于1 434户微观农户数据,探析不同农业收入水平农户关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需求是否满足、与邻村比较情况、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的便利性及其维护管理情况是影响不同农业收入差异农户评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农户性别、子女是否上学、近五年供给变化情况、水利管理部门重视程度、灌溉用水价格对部分农业收入差异组农户评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影响也较显著。从进一步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加强基层水利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监管机制和农户需求表达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不成熟时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过度投资,极易陷入“拔苗助长”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泥潭,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势必会导致农户生活消费发生变化,人力资本投资是土地被征农户维持并改善家庭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基于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土地征收对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支出和健康支出)的影响。研究显示:土地征收显著提升了农户生活消费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且农户户主特征、健康与保障状况也对生活消费、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显著影响;土地征收使得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上升幅度为19.0%~22.2%;土地征收使得农户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支出分别提高了9.6%~15.5%和20.6%~20.9%;并且,东部地区农户相对中西部地区农户的生活消费支出更高、教育和健康投资力度更大。由此提出政府在实施土地征收制度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家庭差异,进一步引导农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帮助不同地区农户实现生活平稳过渡,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1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关注财政支出结构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并进一步考虑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制度背景因素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非农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显著,职能性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第二,财政农业支出与财政非农支出在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与溢出效应;第三,无论是以本土市场规模衡量的扩大内需战略,还是以政策实施衡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显著促进了财政支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未来应在保证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前提下,更加注重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安排,适度降低生产性支出份额,增加教育和科技等服务性支出,促进绿色农业技术人才的不断积累;同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利用本土市场深化扩大内需战略,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作用,提高绿色农业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1.
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支出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所以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1978-2004年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一个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达到0.33,1978-2004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46.73%.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南应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比例的大小是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个地区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投入公共资金的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这一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桎梏。而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会产生惯性效应,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一定基础,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碳减排则是“三农”问题的难点,研究数字化与农业碳减排二者关系,有助于为农业生产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探寻新的路径。在构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对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碳减排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碳减排的动态影响呈现出产业差异,面临乡村数字化的冲击,种植业净碳汇在整个考察期呈现出稳定的正面响应,畜牧业碳排放则总体呈现出负面响应,从后期趋势来看乡村数字化对种植业的冲击力度要大于畜牧业;(2)乡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全国层面农业碳减排,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畜牧业的影响则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对种植业的影响则不会受到制约;(3)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利于显著增加东部地区种植业净碳汇,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畜牧业碳排放量,但对中西部种植业和西部畜牧业不显著;(4)财政支农力度的增加有助于农业碳减排,财政支农力度除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减排不显著外,对其他地区农业碳减排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优化财政支出的空间结构,对于提高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运用空间Panel方法对我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格局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相邻地区财政支农投入的增加能够引致本地区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因此,在划分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权时,应对财政支农投入空间外部性给予充分关注.同时也表明:以往以税收竞争为主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逐步向包括提供农业基础平台服务的公共服务支出竞争过渡.上述结论的得出为最优政府分权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6年CFPS调查数据,分析互联网、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积累又提升了农村家庭消费,考虑内生性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机制,互联网使用用户可能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增加消费支出.为此,提出以下建...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购买力 ,不仅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而且也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因此 ,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 ,主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调整财政支农政策 ;加大支农信贷力度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不同角度 ,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或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购买力 ,不仅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而且也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因此 ,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 ,主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调整财政支农政策 ;加大支农信贷力度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不同角度 ,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或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购买力 ,不仅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而且也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因此 ,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 ,主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调整财政支农政策 ;加大支农信贷力度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不同角度 ,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或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定位农村金融职能加大支农信贷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购买力 ,不仅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而且也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因此 ,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 ,主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调整财政支农政策 ;加大支农信贷力度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不同角度 ,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或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加强财政支农支出监管 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我国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农业是弱势产业,国家在注入大量的财政支农资金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监管.使有限的支农资金落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我国政府存在着预算不太规范、支出结构不太合理、资金使用方式不合理和资金效益低下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财政支农支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