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葛逻禄乃异姓突厥强部之一。源出漠北九姓铁勒,突厥化后分为东、西二支,分别成为东、西突厥汗国的属部。其东支于后东突厥默啜政权溃灭后复分为南、北二支,至毗伽可汗之世又合流漠北。其西支先游牧于金山西,后渐西迁,一支求于突骑施汗国,突骑施衰而代兴,其东支迫于回鹘亦西徙相会。8世纪中叶后势力日盛,建立起强大的葛逻禄国,在中亚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辽王朝(1124—1211年)虽在中亚统治仅88年,但在中亚历史上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在政治上开创了一个新的统治局面,并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我国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中亚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西辽统治下哈萨克草原主要是哈萨克族的葛逻禄、康里、突骑施(乌孙)各部,另巴拉沙衮地区还有不少回鹘族,但由于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位于哈萨克草原,因而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在哈萨克草原。而西辽建国前后又去了不少契丹族人和汉族人,这些契丹人和汉人主要是在西辽统治中心的哈萨克草原,当然其附庸国的高昌回鹘及东西喀喇汗朝地区也分布着契丹人和汉人。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古称“怛逻斯”。公元5世纪,粟特人建怛逻斯城,后来成为西突厥领地。唐朝称霸中亚后,在西域所设最远的羁縻州就在怛逻斯城,后为突骑施可汗占据。8世纪,突骑施的兴起,客观上为唐朝在西方建立了一道军事屏障,对遏止阿拉伯帝国东侵至关重要。然而,唐高宗却自毁长城,多次向突骑施汗国发动战争,导致安西四镇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黑衣大食的军事威胁。751年的怛逻斯之役,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兵败大食。对古代中国来说,怛逻斯河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谓汉唐王朝国力向西发展的极点。  相似文献   

4.
从西部突厥到西突厥汗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突厥与西突厥汗国是两个不同概念。西部突厥乃突厥汗国下属西部地区的简称,自始就由木杆、室点密两大汗系组成,并非出自任何单一汗系。作为政权概念的西突厥汗国则是突厥汗国全面分裂、20年内战演变的最终结局。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并非出自室点密汗系的达头可汗或射匮可汗,木杆-阿波汗系的泥利可汗乃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仁寿三年(603)是西突厥建国的历史标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的深入探讨,文章肯定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为两汉的奄蔡、南北朝的曷萨、隋唐的突厥可萨;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国和元朝西迁至钦察草原的蒙古人。又在细致分析“迦沙”、“曷萨”、“克普恰克”等突厥语词汇的基础上,认为“哈萨克”族名的含义是“聪明能干的人”、“形质兼美”的人。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新疆哈萨克族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本土化”的历史.经过兴建清真寺、开展经文教育、设立宗教管理组织、确立宗教教规等历史过程,阐释伊斯兰文化的共性与哈萨克族文化个性之间张力的消解,形成了带有草原游牧特色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视差背景下对哈萨克汗国隶属问题,展开主客位的观察与讨论,以澄清事实,排除干扰,从而明确古代哈萨克汗国的隶属关系,这对优化中哈关系、构建和谐国际社会、制定政策以及对国际话语权的运用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哈萨克族“跨国民族”问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作为哈萨克族起源的各部族到了公元6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的中叶经历了突厥汗的统治时期。研究突厥汗及其管理体系和习惯法对研究哈萨克族古代习惯法和法律文化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和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突厥汗国及其管理体系和习惯法。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草原以后,历经了漫长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最终在哈萨克人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哈萨克族伊斯兰化不仅表现为哈萨克族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也包括伊斯兰教顺应哈萨克族传统信仰习俗,使伊斯兰教逐渐“哈萨克化”的过程。与其他定居民族伊斯兰化相比,哈萨克族伊斯兰化的程度相对偏低,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草原火母》是叶尔克西的散文集,这是作家有意识地返归母族文化和历史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作者在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中徜徉,用女性特有的生命激情、浪漫气质和一颗哈萨克的心书写着草原上女性怀抱中的西域,不仅从阳性西域的深处挖掘出了令人吃惊的阴柔之美,呈现出西域文学风格特征的丰富性,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在无限开阔的时空视野中重新审视自我及民族存在的机会,也为人们探视哈萨克民族尤其是女性心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特征始终体现了游牧民族传统的观念和草原伊斯兰教的惯性及延续性。伊斯兰教对新疆哈萨克族人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承袭的习俗型宗教;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地缘因素和地域差异;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代际差异,以及由半定居与定居等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产生宗教活动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历史传承、地理环境和草原游牧生活等造就了哈萨克族别具风采的民间文学,源远流长的哈萨克族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作家与优秀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文学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喷发期”。哈萨克当代诗歌和小说是90年代成就最为显著的两种体裁。进入新世纪,原来很不发达的散文和戏剧文学,以及新兴的影视文学、报告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哈萨克文学“从小毡房走向全世界”的目标是能够预期的。  相似文献   

13.
和亲,是古代政权对外交往的一种主要形式,突厥政权也一贯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以服务于其政权扩张和发展战略。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一、哈萨克族中帐的游牧地域组成哈萨克族中帐的主要部落是克烈、乃蛮、弘吉剌脱、蔑儿乞、阿尔根、克卜恰克等。这些部落在成吉思汗崛起时,基本上游牧于蒙古及阿尔泰山的广大草原,现在哈萨克族中仍保留了这些部落名称。克烈部落在辽时被列入北阻卜内,当时牧场在回鹘汗庭故地周围,到成吉思汗崛起时克烈已成了漠北西部草原的主要部落。乃蛮部落据《元史·地理志》指出最初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吉尔吉思地方,由于黠戛斯大批南下击溃回鹘汗国,乃蛮也就乘机占领了从额尔齐斯河到和林的广大土地,文化较高,西辽末年,乃蛮酋屈出律曾篡夺了西辽的统治权,成为中亚统治者。蔑儿乞原系蒙古部落,十三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流域,剌失丁说:“这个部落人丁众多,兵马强壮。”在《辽史》中称为梅里急、密儿纪。弘吉剌脱在成吉思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验、观察和思想以及信念的记录,它涉及哈萨克族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质等等。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它是哈萨克语言的精华。同时,也是哈萨克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是它由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转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新传播地域的社会状况,作出不同程度的调节和调适.驱动伊斯兰教向超民族宗教转化的源泉与活力来自于其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兼容并蓄的因子.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传播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哈萨克族化"的历史.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传统信奉的萨满教之间的文化整合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具体表现,而伊斯兰教"草原化"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族早期的神话与宗教关系密切,它将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等包容在优美神奇的神话传说中,构成情调各异的民俗画和风景画,呈现出在特定历史、宗教背景下的文化形态,从中渗透出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哈萨克族的原始宗教信仰,都与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有关,反映出哈萨克先民强烈的部落意识,在本质上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草原文化特征,对现代哈萨克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草原文化、马背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和英雄崇拜文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哈萨克族源之一的奄蔡,对中国统一事业和草原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疆从事新闻工作的哈萨克族普遍年龄较大而且较少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从其现状看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较缺少既精通新闻理论又了解哈萨克族文化的专业教师等方面。这影响了哈萨克族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分析其产生问题的社会原因和媒体自身原因,旨在早日建立专业的哈萨克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哈萨克族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进而提高新疆新闻事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