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作家群里,最具代表性的应推王统照。他在文学史上被公认为是这时期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他早期(1921-1924)的翻译文学与创作的问题小说之间的互文性对话关系:从俄罗斯、东欧等弱小国家现实主义作品的翻译中,王统照确立自己创作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方向;从对泰戈尔和叶芝等作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中形成了“爱”和“美”的理念,用此解决中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其创作的问题作品,大都可以找到其与外国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本研究表明,王统照的创作主题、题材和创作手法等,都是通过借鉴诸多外国作家和作品,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问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间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的历程,清楚地阐释了创作主体的阅历、知识、思想,尤其是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烛照"作用,作品的主题是创作主体思想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5.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犹太教的创立、发展与整个犹太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连在一起,宗教信仰被视为犹太民族生存的文化形式。宗教因素对马拉默德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宗教意象成为马拉默德小说创作的文化源泉。在小说《店员》、《基辅怨》、《上帝的恩赐》等作品中,作者成功地运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人类恒定的命题相结合,通过作品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等文学怍品,作品浩瀚准以全面论述。今愿就其中部分作品,探讨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特征问题。时代的画卷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除了少数儿篇历史题材外,大量的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在他的笔下,不是泛泛地反映一般现实生活的作品,他从作品的主题、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考述了现存的凌氵蒙初戏曲小说中侠义作品的渊源。凌氵蒙初在创作或改编戏曲小说中侠义题材的作品时,十分重视吸取宋明笔记小说乃至民间传说中的素材,尤其重视《剑侠传》、《亘史》这两部著作。凌氵蒙初创作或改编了一些侠义题材的小说和戏曲,并得到了行家们的好评,这在戏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上来说,作家的一切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色彩。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将经验、情感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倾注于作品当中,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文学作品。张爱玲在其中年时期花费大量心思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不仅向读者呈现出了别样的自传体小说,也给了读者一个更贴近的机会去了解张爱玲的生平,为"张学"的研究扩大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多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创作手法来体现主题思想,同时也运用了诗化意象张力使作品叙述层次丰富。对小说中的诗美的具体体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对小说中意象、隐喻、象征手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庹政2018年创作的长篇商业小说《商藏》,在人物、情节、价值观等方面,相较网络上其它类似的商业小说,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但与文学经典相比,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作为现实题材作品的《商藏》,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塑造了主人公叶山河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现实题材作品的独特魅力;但作为类型小说,其同样具有类型小说的先天不足,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佳作。《商藏》的创作,为研究网络时代现实题材类型小说的创作局限和未来发展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分析探讨了丁玲”左联”时期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既肯定了她勇于开拓新的描写领域的创新精神,以及作品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也分析了本时期丁玲小说艺术水准下降的原因,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写作理论中,小说中的人称仅指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也就是用什么身份、什么口气来说话。这样,如何运用人称似乎完全取决于作者的选择。随着小说文本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人称的内涵不像传统写作理论所界定的那么简单,其实,如何运用人称是小说创作中一个非常复杂的技巧,它要解决的是小说作者、故事叙述者、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和读者的关系。人称运用得恰当与否,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为此,本文从小说创作中人称运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出发,主要结合蒋韵等人的作品,阐述了小说人称运用的技巧特点,希望能够纠正人们对小说人称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4.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汪曾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远离庙堂,与当代主流文化也保持着距离,驻足于民间这块自由广阔的空间里深耕。民间意识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特点,表现在小说中诗意的民俗风貌、诗意的小说语言、诗意的民间人物等方面,作品着力于营造出一种自在的民间生活形态,构建出诗意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李渔的小说,与在他之前的中国古典小说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作家小说创作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了,即作品出现了作家自我形象的寄寓。无论是《十二楼》还是《连城壁》莫不彰示这一独特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小说直到李渔才比较清晰地在作品中出现作家之自我形象,这与中国古代小说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传统密切相关,与小说作家创作的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颇有关系。李渔之后无论是吴敬梓《儒林外史》塑造的杜少卿,还是曹雪  相似文献   

16.
罗淑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逝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三十年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指出,她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苏丹.张波拉托夫从事小说创作以来,填补了我国哈萨克文学没有科幻小说的空白,在微型小说、长篇历史小说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猎骄昆弥》在选题、作品结构、故事情节的安排、现实意义和塑造人物形象等诸多方面为我国哈萨克长篇小说创作做出了典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小说文本的“自在”性分析,借以“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将小说创作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知”把握出小说创作的“异化”与“间离”的自然“张力效应”。使人与自然、人与作品在现实世界中达到统一,由此找到了小说创作在审美取向中的生命韵味。作为小说创作的载体,本文更多地通过现代文学创作动态休验的“直觉思维”,把“理性感知”的形象在特定的语言(母语)环境(生活)中,揭示、敞开出小说创作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19.
哈代的作品具有浓浓的基督教堂文化气息。哈代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从事基督教堂建筑工作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如此,一些小说的情节结构与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不无相通之处。哈代小说中的教堂场号的描写具有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辰和人物命运演进的作用;有关教堂的钟声扣音乐的描写渲染了神圣氛固和人物的复杂心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以此作为作品艺术结构以及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宋懋澄是明末重要的诗文与文言小说作家,其作品为白话小说和戏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冯梦龙就以其文言小说作为蓝本,创作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拟话本。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没有对其创作成就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