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家庭建设——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依据相关问卷调查,从婚姻家庭观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与邻里社区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和谐家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借鉴国内外家庭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谐家庭是系统稳定与动态和谐的结合,是家庭"同心圆结构"的和谐(即包括家庭成员个体的和谐、家庭系统内部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以及家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四个层次).而创建和谐家庭的实践则需要接纳多元、兼容并陈.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而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系统家庭治疗强调系统的观点和取向来了解家庭与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其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因此解决家庭问题应致力于家庭关系的探究与调整,与家庭生命周期同步进行培训与辅导,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与分享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人格建设具有同质性。和谐人格的发展、生长和转变的逻辑起点从和谐社会建设开始,需要确立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规则、确立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习机制和创造和谐社会建设尊重人的价值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在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来做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的弘扬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本保障。面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建设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家庭既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反映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比较全面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基本现象[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而人所生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千千万万稳定和谐的家庭,就不会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家庭和谐的模式也是不同的,各有特色。传统社会的和谐家庭模式可归结为功能协调型和谐模式,社会转型期的和谐家庭模式可归结为角色期望吻合型和谐模式,而现代社会的家庭追求的是情感协调型和谐模式。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而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系统家庭治疗强调系统的观点和取向来了解家庭与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其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因此解决家庭问题应致力于家庭关系的探究与调整,与家庭生命周期同步进行培训与辅导,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与分享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需要和谐人格。要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个体就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谐人格"是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能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心理、气质、行为习惯的特征的总和。具备"和谐人格"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和谐人格教育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大学应通过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想和情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和谐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与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0.
人格和谐:现代家庭和谐的重要构成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沁芳 《学术论坛》2007,30(9):48-52
对于现代婚姻家庭的构成维度而言,除了经济、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传统维度外,还有一个常被人们忽视但却严重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维度--人格的维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文章指出了人格维度在现代婚姻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人格拒斥造成的婚姻家庭关系的失衡状况;探讨了人格和谐在和谐家庭建构中具有的意义及其对策,以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另一视角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把和谐家庭文化建设置于弘扬大爱精神的视阈下来探索和研究,就是要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为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寻求一条科学化、合理化和时代化的思维进路,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和谐人格的人去创建,和谐社会又给和谐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和环境,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的关系。和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内含着智慧、道德和意志的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要塑造和谐人格,必须促使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必须完善社会运行体制,必须强化教育引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建设的指导,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想教育理念中,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及要求,因此在和谐社会中,在和谐校园里开展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人格、和谐人才都有着相辅相承的联系,改革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晨  傅常红 《理论界》2009,(2):36-3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实现经济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经济公正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维护经济公正要求政府履行应有的职责,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成员的和谐观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就是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条件的。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五对关系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培育大学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和谐、文化整合与文化创新的和谐、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和谐、把握理论导向与提倡学术自由的和谐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琳 《天府新论》2009,(1):10-14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把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状态,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社会和谐是到达这种状态的实践过程,和谐社会是人类利益一致的真实共同体,其实质内涵是关系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出了科学预测,但没有过于具体的措施,为现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具体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列宁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