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这一论断的理解很不一致。周启伦、李铁城二同志在《“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吗》一文中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对立统一规律阐述为“对立面的相互渗透规律”,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把对立统一表述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而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仅仅是列宁所说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3.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思想基础。胡玉衡在《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方法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列宁非常重视黑格尔关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己运动等思想,在对这些思想作唯物主义改造的同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普遍运动和变化的思想(逻辑学,1813年)未被应用于生命和社会以前,就被猜测到了。这一思想先公诸社会方面(1847年),而后在应用于人类方面得到了证实(1859年)。”这里列宁只标出“1847年”,而没有作详细说明。《哲学笔记》俄文版编注者在书末的第54条往释中认为,最先把这一思想公诸社会方面是《共产党宣言》。在我看来,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不符合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 列宁的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其发展脉络看,可分为确立、发展和逐步成熟三个时期。从1905年至1918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的确立时期。其思想特点是实行直接民主制。从1919年至1921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转向通过无产阶级先进组织即布尔什维克党,代替人民对国家事务实行间接管理。从1922年至1923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逐步成熟的时期。列宁在总结苏维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权机关的新思想。其核心是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监督,彻底改革苏维埃政权体制。在他生前口述的《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提出了许多完善苏维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马列毛泽东著作研究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革命导师列宁逝世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南京举行。有关单位的3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会上,与会者围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列宁的建党学说、列宁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思想三个专题进行了讨论。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的黄绍栋同志在讨论会上介绍了他学习列宁《论俄国革命》一文的体会。他说:列宁《论俄国革命》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  相似文献   

7.
《河北学刊》1982年第2期发表刘勤署同志的文章,题目是《也谈客观真理的定义——与徐飞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定义”),对我在《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10期上发表的《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文提出不同意见,我觉得有必要作一答辩,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深入研究是有益的。 “定义”对我文章中引用和阐述的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观点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说我在理解列宁的那句话时抹掉了在“人的表象中”五个字;二是说我断章取义,没有将这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有在这里将列宁对这个问题的提法全部引出。列宁批判说,波格丹诺夫“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有没有个“实质”的问题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列宁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一个深刻总结。列宁在作出这一论断的同时又指出:“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挥。” 毛泽东十分重视列宁的这个思想,他在《矛盾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这个思想,并作了重要“发挥”。比如,他第一次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论和“矛盾双方必分主次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这就把研究重点深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列宁哲学思想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884 - 1904 年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主题的早期阶段;1905 - 1914 年以《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为标志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发展阶段;1914年以后以《哲学笔记》为核心的后期哲学思想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思想发展过程,《哲学笔记》是前两个阶段研究主题的综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一、美学就其根本来说是人学。研究人的生理机制这一唯物的根本,不能说是唯心主义。 蔡仪同志在《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美既然有美的规律,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就在它的美的规律。必须了解规律是客观的,美的规律也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即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美的规律并不是因人类社会而有的,也不会是因没有人类社会而没有的。”并说这是按列宁的客观真理导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般将列宁的哲学思想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①1894~1905年,列宁哲学思想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怎么办?》;②1905~1914年,列宁哲学思想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列宁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认识论问题上,发表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③1914~1924年,列宁哲学思想的成熟时期,主要著作即《哲学笔记》。1905年前后,俄国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如何对待革命问题·上,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与此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20世纪问世的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持久的哲学著作,当首推列宁的《哲学笔记》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然而,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却常常把卢卡奇和他的思想、著作排除在研究和论述的范围之外,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某些基本观点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其次是只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看作列宁的哲学代表作,由于《历史与阶级意识》批评过反映论,便认为卢卡奇的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是冲突的。这是国际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总和”的思想,是列宁《辩证法的要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思想。《辩证法的要素》一共十六条,其中直接讲到“总和”的就有三条(二、五、七),间接讲到的则有七条(一、三、四、六、八、九、十)。在整个《哲学笔记》中,更是多次谈到“总和”问题。本文认为,认真学习和研究《辩证法的要素》中这一基本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感兴趣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对于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观点,人们的看法就不同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历史哲学》这部著作的研究,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相比,究竟谁的观点更深刻呢? 诚然,如果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列宁的摘要的确不如普列汉诺夫的《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那样首尾一贯、斐然可观。但是,如果把列宁的摘要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分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列宁分析精微、见解卓越,在一些基本观点上远远超过了他。列宁从两个方面对《历史哲学》作了总的评价,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完整思想,即:就历史哲学关于历史问题的具体观点来说,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但是,与科学的历史观相比,却成了过时的东西。因此,我们对历史哲学的研究不能象在海滩上拾贝壳那样去拾取什么“经济事实”,而要按照恩格斯的指示,去揭示它所留下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深入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列宁的哲学遗产中,关于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思想,是一个尚未引起理论界应有重视的重大问题。高清海同志在其长篇论文《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2期)中,对列宁的这一思想作出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希望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我们认为,列宁的这一思想关系到唯物辩证法的全局和发展,开展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对列宁是怎样提出和论证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以及这一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认识的规律。这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阐发的一个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原则性观点。可是,这一观点至今仍不能为一些人所理解。他们认为,列宁关于“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这句话的前半句,即“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或说“一分为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7.
《辞海》中的《自然辩证法》条目写到,该书是“恩格斯在1873—1883年间研究自然辩证法问题时写的一些论文、札记和片断的汇编。”(《辞海》哲学分册第20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写作的时间上限,《辞海》定为1873年,这是以该书第一个片断,即《华希纳》的写作时间1873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772页注释376),来确定的,而不是把该书第一篇论文,即《导言》的写作时间1876年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今年第3期登载了陈昌曙同志的《科学技术哲学之我见》一文,提出将“自然辩证法”的名称改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更名”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应遵循正确的原则,认真对待。我们的观点与陈昌曙先生不同,本文将表明我们对自然辩证法应改为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意见。一、一个应该花大力气认真解决的巨大问题正如列宁所说,概念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网结。有许多概念问题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对自然辩证法的“更名”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比较彻底地讨论一番,特别是如…  相似文献   

19.
质变有没有始点?如果有,叉在何处?这应是研究质量互变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就此作些初步的分析,以供讨论。质变不能没有始点质变应该有一个始点,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必然结论。恩格斯说:“质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具有质并且具有无限多的质的物。”(《自然辩证法》第193页)既然没有抽象的质,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集中地论述了辩证逻辑思想,阐述了辩证逻辑的对象、性质和作用;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关系,以及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等,科学地规定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理。 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第一次使用了“辩证逻辑”这一名称。恩格斯指出,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辩证思维,而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的思维又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思维从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