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豪放词探源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合乐歌唱的诗体。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考察其产生和发展,它当萌发于隋,兴起于唐,鼎盛于宋。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直与唐诗争奇,同元曲斗妍,和明清小说媲美,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宝”之一。把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在宋代便有所意识,如“红牙铁板”之喻和“自是一家”之说以及“抵掌而歌”和“吹箫低唱”等描述,已经看出两种词的风格之异、唱法之别和伴奏乐器之不同,但无以名之。最早以“婉约”和“豪放”名词派的人是明代张綎,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曰婉约,一体曰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手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綎不仅明确地以“婉约”和“豪放”命词派之名,而且还概括了这两种词的基本特点,并列举了各自的代表作家。后世论者多从张氏之说。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同为山东济南人,故称“济南二安”。王渔洋《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此虽称颂,实未中肯。其实,易安寓豪放于婉约之中,幼安寓婉约于豪放之中。若一味婉约,则失纤丽;若一味豪放,则失之粗犷。兼而用之,不着迹相,始为大家。试看易安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轻易地上了天,并且与天帝谈心,其豪气远胜于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沈曾植云:“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是易安之作,兼神  相似文献   

3.
杜牧的艳情诗以男女之情为中心,跟其它高雅题材内容融合,能够俗不伤雅英国议会议员,雅不避俗,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词体文学作为艳科,正是源自于它俗艳婉约的风格.而词的雅化也必然带来词体风格的转变,即在香软靡艳的婉约词风基础上,向俊逸雄肆的豪放词风转型.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词学体派宗尚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偏于推扬婉约之体的承传,二是偏于推扬豪放之体的承传,三是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不同维面上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时主流词作风格与体派的宗尚,建构出我国古典词学审美风格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5.
苏轼成就文坛巨人声名,而其创作又多有争议。他的词是主要争论焦点之一。仅就它的历史意义而言,就有两种截然对峙的观点: 苏轼“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  相似文献   

6.
全国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8日至13日在湖北黄冈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苏轼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上收到论文九十四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苏词的风格和苏轼“以诗为词”关于苏词的艺术风格,会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苏词的风格主要还是豪放,他们不同意下述观点:苏轼早期的词还是婉约风格,后来形成豪放风格,其间存在着一个由婉约向豪放的转变过程。他们指出,苏轼在青年时代奋力向上,期于建功立业,对都市生活习染不深,还未掌握词这一艺术形式。他在中年受到打击外任杭州之后,才着手学习填词。苏轼作词的最初两年——熙宁五年和六年的尝试之作(《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行香子·过七里濑》),就不是婉约词,而是豪放词。熙宁八年他在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已经  相似文献   

7.
姚蓉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4,(11):117-121
本文从唱和活动入手考察明末云间词派的词论与词作,认为唱和活动的游戏性、竞技性对云间词人的词学观念、创作实践影响甚大。云间词派以词为“小道”、以词为“言情之作”的词学观念,及其词作多闺阁题材、小令体裁,其婉约风格、浓艳词藻等风貌,都和他们的唱和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论姜夔词的"清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夔和苏轼同属"清空"的创作风格,但是他们名同而实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创作途径.苏轼无意为词、蔑视词体的法度,他的"清空"是一种得之于天,极具个性的风格.姜夔则是有意为词,出入于法度之间,他的"清空"蕴含着一系列的法度,是一种可以普及开来创作风格.正因为姜夔的"清空"讲究法度,所以与吴文英、沈义父的"质实"词法及辛弃疾词的"骚雅"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张涤云在《语文导报》1987年第12期著文认为,宋词应当分为四大流派:婉约、豪放、雅正、闲逸,而各大流派之中还可以其不同特点再分若干派,这样才能显示宋词风格流派的多样性,反映不同的历史时代特色。一、婉约派:1.西江派(婉雅派).2.市井派(俚俗派),3.奇艳派,4.正宗派(清婉派),5.大晨派(精雅派)。各以晏殊、柳永、张先、秦观、周邦彦为代表。二、豪放派:1.苏派(豪旷派),2.中兴词派(豪雄派),3.辛派(豪壮派)。各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三、雅正派:1.姜  相似文献   

10.
宋代苏轼实在是位能豪能婉、能刚能柔的词坛多面手。他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婉约词也写得辞情蕴藉,韵味醇厚,有的还能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使其婉约词独具个人风采。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首先提出“豪放”这一审美范畴并用于诗歌批评。随着苏轼的进入词坛,“豪放”一语被引入词学批评领域。它初指词的形式“不入律吕”,但其内涵迅速扩大至包括词的内容逸出传统范围,表达豪壮之情,阔大之景,词人的性情具有“豪放”的特征,等等。明代张(?)将“豪放”与“婉约”作为词的两种典型风格提出,这在对词体的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清代的词学家们从词调的要求、词的内容及词人的素质等方面论证了“豪放”作为一种词学风格存在的必然性,并进而探讨了“豪放”词风的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12.
宋人论词,多执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论词》)之见,这种词学观并延及元、明、清诸朝。所谓“词别是一家”,无非视婉约为词之正宗,以区别于“载道”的文与“言志”的诗。婉约词大抵有几项基本的特点:一是词的内容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主;二是词的风格须温柔敦厚,委婉曲折;二者又与词的协音和律本色密切相关,由此构成婉约派词的基本风貌。历史地看,婉约作为词之正宗,原有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宋末词人张玉田的《山中白云词》以黍离之悲的主题,清空骚雅的风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玉田体",这也使得玉田区别于其他宋际遗民词家,在词坛上享有重要地位。可见作为宋遗民的玉田的《山中白云词》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深含了文化悼亡意义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4.
由范仲淹、王安石的部份词作为滥筋,以苏轼有意改革词风为转折,到南宋辛弃疾时期始蔚为大观的豪放词创作,终于进入了能够“立派”的新阶段。长期以来,从风格的主导方面着眼,沿用传统的划分风格、流派的术语,人们目辛弃疾为继苏轼之后的最杰出的豪放词人代表,对辛弃疾在中国词体文学(尤其是豪放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价,自然是正确的。然而稼轩词中虽有豪放之作,但观全部现存辛词,不能不看到其中存在着婉约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其它豪放派词人笔下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圣手哲匠。清·佚名《静居绪言》谓:“金元之际,要惟元遗山骚坛一旅,驰骋其间,摩盾横槊,英姿飒爽,可入东坡之垒,张放翁之军。”(《清诗话续编》<三>)所言极是。元好问“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力图熔“豪放”与“婉约”为一炉,将陶诗的冲淡、李诗的俊逸、杜诗的沉郁、苏词的旷朗、辛词的雄放巧妙地融合,铸入伟词,形成其清雄顿挫的特有词风。  相似文献   

16.
苏词、毛词中都广泛地运用了风景意象,但又各呈异彩。苏词的风格“偏于婉约,新立豪放”;毛词的风格“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面对自然山水,苏轼能摆脱一己之“欲”,出现“宁静”的审美观照时多;毛泽东能排除一切欲望,出现“纯净”的审美观照时多。苏词、毛词中的风景美,是词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的、诗意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李西玲  孙娟 《西部论坛》2001,3(1):43-46,51
关于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孕育→萌芽→产生→成熟→兴盛”等几个不同阶段。从产生时起,就与“燕乐”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到了宋代,已经有词19900余首,收录了1331位作家的作品,有名姓可考者几达873人之多,形成了“豪放”、“雅正”、“婉约”和“闲逸”等四大词派。为我国词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成为世界文坛上一朵壮美、诱人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山谷雅词是典型的文人词,其题材广泛,意境奇特,格调高雅,体现了其求新求变的美学追求。山谷雅词常以典入词;常寓有戏谑之笔;常于清新中蕴蓄刚直之气;常于词中自抒胸臆,表现对人生世事的感叹与超脱。其咏物词形象质朴,茶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边事武功之词寓豪放之气,开南宋抗战词派的先河。山谷雅词无论是题材内容或是表现方法,都在传统词作中蕴涵了新变的因素,婉约之作能于往复回旋中孕育深情,豪放之作也能澄澈明净,抒胸臆于沉郁之中,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论贺铸词风格的多样化李维新明人张在《诗余图谱·凡例》中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其后谈词者便习惯按风格把词人纳入豪放派或婉约派。由于词体以及词学发展史的特殊性,这样的分法对大多数词人来说,基...  相似文献   

20.
苏词札记     
一、关于苏词的“豪放”词至苏轼,开豪放一派。自此,终八百余年词坛,两旗并展:一曰豪放,一曰婉约。与苏轼高举豪放大旗的同时,执婉约词派旗帜的是柳永。关于苏柳两家的不同词风,俞文豹有一段精采的描述,向为论者所注目: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吹钊录》) 这段评论结合词这一歌唱文学的特点,把苏柳两家不同词风——豪放与婉约,描绘得生动而精当。但试读《东坡乐府》三百余篇,非铜琶铁板不足以高唱者,却不多见。若以严格意义上的“豪放”词风来衡选,真可谓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