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已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探讨这类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对于有效预防此类事件可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低认同、高认同)×2(低效能、高效能)的组间设计,在实验室模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探讨群体认同、集群效能与集群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的水平越高,集群效能水平越高;集群效能的水平越高,个体参与集群的行为越多;集群效能在群体认同与集群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群体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政军  朴勇慧 《理论界》2007,(6):125-12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行为的集群性特点,要求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的群体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的群体心理,通过激励和引导的途径,做到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众网络意见表达的常态化,网络舆论表达呈现出自发、不可预料及无组织的集群性特点,故从集群行为视角出发,对当前青年在网络舆论表达中无序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尤为必要。文章分析了网络集群行为中青年舆论表达的对抗性、极化性与泛娱乐化等无序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以大数据技术阻隔负面信息传播、高效透明机制应对错误言论以及话语体系培育纾解话语狂欢等举措,以期推动青年网络舆论表达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陈相雨陈相雨,1977年生,江苏泗洪人,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及应对研究"(13CXW039)。随着互联网媒体的迅猛崛起,草根民众获得了相对话语赋权,以至网络集群行为成为现实集群行为在互联网空间的衍生和变异。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是网络集群行为的一种重要类型,特别是在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它对于政府、社会及民众产生了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的多种影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量表对1 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行为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显示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作风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据此得出教学行为应具有三维结构.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在个性维度上的需求无明显差异,而在作风和教法维度上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效果应从上述三个维度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6.
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是提高企业绩效与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集群发挥企业间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着力点。关系能力是集群企业在基于信任与利益的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累积性核心资产,决定了集群企业间合作行为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基于江苏部分典型产业集群内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企业间的信任、利益、关系能力均与合作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能力在信任影响企业合作行为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关系能力在利益影响企业合作行为的过程中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应将企业的关系能力作为一项战略资产来进行开发与维系。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演化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产业集群动态演化不仅受内部行为机制的影响,还与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密切关联。本文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该集群发展规模以及效益的演化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是由集群组织环境变迁和组织内部结构、行为相应改变来共同推进的;产业集群演化的阶段性均衡是集群规模和效益之间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规模和效益演化两者间达成协调,促进产业集群的正向演进,是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54-58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由于在理论上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致使不少地方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一些盲目行为,从而制约着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产业集群发展和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可从集群规模、集群结构、集群效应和集群网络四个方面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因为如此,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催生产业集群成长的方式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而政府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有效性,则要以政府角色与功能的正确定位为前提;而政府功能定位和政府的具体行为又要视不同区域、不同制度环境中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客观需求而定。换言之,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与具体行为,要视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内生需求而定。企图设计出一种或数种政府行为的具体模式.是不切实际的;产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行为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行为,提出了"主导产业激励"是地方政府发展产业集群的动机的分析观点.并以此分析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生长和根植性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消费观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走向成熟,与我国当前发展理念相契合,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夙愿。厘清生态消费观的概念,建构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规整其消费行为、升华其消费观念最基本的前提,更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时代性实现,是人之为人为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和谐状态的应具备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消费观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构成等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总和,被用来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矛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等特征,陷入欲望消费、炫富消费的误区。应以生态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引领,避免享乐主义等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有效完成学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完成学业,则是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是学习改革的基本途径。从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内涵出发,在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念、制度建设和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婷 《学术探索》2014,(8):144-14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具理性不断冲击大学生思想意识,使其在丰富的社会思潮中走向多元化,而与之相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随其变化而发展变化。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从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分析了人的思想意识发展状况,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也包含在这三个层面之中,因此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对高校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行为动力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探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小华 《云梦学刊》2013,34(1):119-12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反映出其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在一度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消费伦理现状,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基于此,关注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出现正是这种影响的外显。如何监测并及时科学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应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尊重大学生权利意识,做好舆情引导。  相似文献   

18.
围绕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评价平台的开发,阐述了平台开发的必要性,指出了平台设计应以实现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化并且满足政府、高校、社会机构评价和服务需求为目标,坚持易用性、整体性、实用性与适应性、安全性与发展性的原则,提出了采用B/S架构及设计,设计了政府、高校、社会机构进行评价的基本功能模块以及用户评价反馈模块、基础应用模块、功能拓展模块六大模块,构建了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评价平台的总体框架,为深化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论文针对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高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省8所高等院校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结合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为构建图书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不良亚文化是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社会进步及破坏社会风气、校园文化氛围的文化。这些文化现象对大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又对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规校纪以及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起到了加剧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多方面应对措施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