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义识解是涉及知觉、记忆、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内的认知行为。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中,话语交际者需要运用语言基本知识及由生活体验而来的各种概念框架对相关内容的语义进行动态地分析识解。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代表性理论,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识解有着重要作用:①概念整合理论反映了概念和心智活动之间的关系;②两个或多个心智空间的信息映射是激活词汇语境意义的预设条件;⑧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能够合理解释隐喻、习语等语言现象的形成,为隐含义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概念整合在语义识解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语习得者在整合模式的形成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联想能力的培养,以此扩展延伸词汇认识;其次要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用文化与语言的关联性指导二语学习;再次,还需要构建全面的学科框架并积累百科常识,为语义理解提供认知库。  相似文献   

2.
识解与分句主语和宾语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句法的任务是描述与句法有关的内在语言知识系统,阻至做到对语言知识的描写具有认知合理性。分句主语和宾语的选用不是语法的,也不是逻辑的,而是语义的,是言语主体不同认知结果在心理上的不同表征,因此是主体识解的认知问题。Langacker从详细度、辖域、背景期待、视角和突显五个方面论述了识解。  相似文献   

3.
利用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的产出和理解开展认知研究,能更加充分、具体地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以认知参照点理论为框架,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参照点选取的认知理据及语用效果。从参照点到目标实体是一个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要依赖语篇语境进行识解;同时在特定场合下,参照点的使用可委婉的表达发话者的意图,最终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并与说话人合意。  相似文献   

4.
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项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前者指词的字面意义;后者超乎字面意义,需要听者去领悟。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修养、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及使用的语体(或变体)等不同,都会使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离或误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随时准确把握话语语境的变迁。文章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1.语境分类与功能的利用;2.语境信息与语义认知;3.信息传递技巧与隐性意义的结缘。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意义观与翻译观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在译文表达时的识解操作应该在考虑目的语读者辖域背景的基础上,保持或调整原文表征的详略度、突显和扫描方式等识解维度,使译文流畅,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最终实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6.
功能话语语法代表了功能类型学的最新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话语表征的本质过程。它以话语行为为基本分析单位,从语用、语义、形态句法和语音四个层次分析和描述语用者在话语表征过程中所蕴含的语用目的、语义认知建构、形态句法编码及话语输出的表现形式。通过应用功能话语语法分析发现,仿拟话语的表征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上而下的话语建构与编码过程,体现了说话者从本体的意义识解到仿体构建与编码的语言技巧与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认知语法中的场景设置与视角选取两个分析维度,对各种转述语中的人称指示进行认知解读。在认知语法中,指示语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场景设置的问题,转述语中的指示语变化体现了不同场景的变化。典型的转述语涉及转述者所在的默认场景和概念主体所在的代理场景,但各种具体的转述语可能会突显两个场景或其中的某一个场景。当转述他人话语时,转述者与概念主体角色分离,概念主体往往作为客体出现在话语舞台中,构成讲述型的客观识解,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概念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在话语内容中,形成表现型的主观识解,如自由间接引语。  相似文献   

8.
话语歧义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产生于言语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它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本文探讨了话语歧义的成因以及认知语境对语义歧义的解释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双关语词是双关话语解读的认知焦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是一个动态的心智加工过程。认知框架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概念系统,是词义识解所必需的认知操作工具。在框架理论基础上,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认知框架的激活是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关键。双关语词意义的识解主要是一个利用认知框架激活以及概念联想来完成的实时在线操作过程。双关语词双重意义的提取依赖于两个不同认知框架的先后激活。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境,将语境定义为“一种心理结构体”,即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动态语境观。话语意义与认知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认知语境对话语意义有解释和制约作用,相同的语言形式,由于认知语境的不同,话语意义不一样;另一方面,话语意义对认知语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观的框架下,以Fauconnier概念复合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认为隐喻是在特定认知语境的前提下多个心智空间映射和概念复合的过程。隐喻识解过程中,认知主体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假设,突出心智空间的相似关系特杠,最终完成隐喻的识解。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语中动构式句式上存在主语附加多重修饰语及谓词特殊处理的现象;语义上,类指性在广告语境下产生一定语义限制。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动构式具有凸显实体属性的认知功能和广告效果。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的认知参照框架下,广告语中动构式事件域内各成分带有语境信息,人们根据这些信息的突显度及它们之间的致使关系,进行识解、概念转喻的认知操作从而得出中动构式义。  相似文献   

13.
叙事化和体验性叙事是认知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事化是通过自然讲述、体验或目击叙事的方式去理解故事中看似违背叙事规约或“矛盾与断裂”的文本现象,体现了读者阅读和消费文本时的认知能力。体验性叙事涉及第一人称体验性叙事和第三人称体验性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强调读者在识解文本时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语境。通过对《尤利西斯》的叙事化和体验性叙事文本分析,揭示了叙事化、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体验性叙事的叙事话语、表达功能以及认知语境与情感体验和认知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认知叙事视角审视乔伊斯的意识流文本的语言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和人类思维的关系。语言为研究认知功能提供了一个窗口,从而可以观察思维和想法的本质、结构和组织关系。基于Ronald Langacker所提出的认知识解理论的详略度和聚焦两个维度来对英语阅读理解进行分析,从而为解析在阅读中复杂的认知过程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在阅读理解时大脑的思维过程,并证明语言与人类思维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5.
修辞认知观是基于修辞认知属性上的一种理论观点,它的产生吸收借鉴了认知理论有关语言认知的研究成果,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修辞的基本理念:修辞是一种认知方式、认知行为和认知过程.修辞的本质特征是认知性、语境性和审美性.修辞的认知机制是以修辞主体的语境认知为起点,指向修辞话语建构或修辞话语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这种取向于认知视角的修辞观为修辞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避免了传统的修辞话语内部功能分析带来的各种局限,使得对话语修辞的研究更为透彻、全面.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语言解码方来说,在部分情况下,并列复句“一会儿p,一会儿q”的语义具有模糊性。这种语义上的模糊性可以通过“固化”、“对举”、副词“又”或“再”对分句p和q谓语中心词的修饰,以及上下文的语境与分句p和q之间的事理逻辑等特定的形式特征反映出来。对语言编码方来说,“一会儿p,一会儿q”语义模糊性的产生与编码方的“识解”过程密切相关,其中详细度、辖域和突显决定了语言编码方对相应形式特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通过语言交际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实现各种社会目的。语用学正是研究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文章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 ,讨论认知语境在相互明白、话语相关及话语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强调交际双方正是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下 ,根据相应的语境因素 ,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 ,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类型学为代表的前期及物性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存在局限性。已有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静态视角,仅从语言内部出发,关注小句及物性的高低不等问题,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加工对小句及物性高低及意义的影响。对于同一情景事件,由于语言使用者认知加工不同,编码的小句及物性的高低和意义都可能不同。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认知识解理论为分析工具,可以探讨相同情景事件下影响不同小句及物性编码的识解维度、识解受制因素及制约关系,提炼为影响小句及物性的识解机制,从理论上为小句及物性差异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言内语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境和语义密切相关,语言哲学界对语境的关注由来已久,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在现当代语言研究中,“语境”已成为人类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等多门学科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对语境研究追根溯源,理性地回顾总结语境研究的发展源流,对于深刻认识语境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