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周易外传》堪称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王夫之早期的“哲学宣言”。在这部重要论著中,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当时“天崩地解”的政治大变局、厕身反清斗争的坎坷体验和自己良好的文化素养,借助对儒家经典之首——《周易》的“推故而别致其新”的解释,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传统哲学中所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在深入批判历代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的基础上,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积极的思想成果,从而形成了富有“破块启蒙”特色的、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体系蓝本。  相似文献   

3.
《周易》将"诚"的思想衍化为形上之境界层次,而先秦诸子时期对"诚"的论及多涉及侧重于"行"的方面,而后周敦颐又将"诚"提拔至道体,实现天道与人道的互通.且周敦颐对儒家经典《周易》极为推崇,其"诚"的思想也多来自对《周易》的发微,他在对《周易》义理阐释的基础上赋予了"诚"新的意义.《周易》中的"诚"之动静的规定性来自于对《周易》卦辞与义理的阐发,"诚"的两种修养方法亦鉴于《周易》所提倡的内在修养方法.周敦颐更承袭《周易》形上之境界形态,使"诚"上达天命、下立人极,可见《周易》对周敦颐"诚"的思想体系的建构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与西方的上古文化遗产稍一比较,你就会发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史学、科学、文学、美学等就已经界线分明,并沿着各自独立的道路发展,可是在我国上古时期,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却往往混杂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在这方面,《周易》可说是一个典型。《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一般认为:《易经》约编纂于三千年前的殷周之际,而《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周易》最初虽系卜筮之书,但历代有识之士都是“取其义不取其占”,把它当作一部哲学著作,但它同时又包含历史、伦理、宗教、科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今天完全可以采取苏轼提出的“八面受敌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它进行研究。鲁迅先生曾指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化,才能认识世界;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还要推动变化的过程,成就这个世界的变化。人必须与世界的变化相配合,形成自觉的变化观,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的历史实践,既有损益的渐变,也有剧变式的革命,而人类大部分的活动,是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和自我的不断更新,以促进人类生活的繁盛发展。天地是永恒变化的,而圣人的使命就是仿效天地的变化,掌握变化的法则,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变通”是人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永远要把握的枢纽。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周易》的变易哲学不仅在历史上曾经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华民族实践智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献 ,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意在由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周易》中的商代文献@贾海生$浙江大学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37~~~~① 关于卦、爻辞中保存的古代诗歌,可参看黄玉顺《周易古歌考》,巴蜀出版社1995年;关于卦、爻辞中的格言,见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50-52页。 ② 参见张政娘《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考古学报》1980年4期;张亚初、刘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考古》1981年2期;郑若葵《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的殷代刻数石器及相关问题》,《文物》1986年2期;肖楠…  相似文献   

7.
《周易》中的自强不息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中的自强不息精神郝长江《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周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反思,是他们对人类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其中蕴涵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舍生取义等精神,构成了中华传统文...  相似文献   

8.
朱熹与《周易》先天学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不仅关注《周易》先天学,而且在该领域颇有建树。他的《周易》先天学充满了寻根意识,在对先天图的渊源追溯中,他不仅看到了陈抟、邵雍在传承先天图过程中的作用,而且由邵、陈再往前追溯到了《参同契》。他所阐发的先天学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先天图,而是将表现自然意蕴的相关图式都加以整合,诸如河图、太极图等等都被纳入其先天学的文化体系。朱熹排除门户之见,将象数学家的易图形式融入自己的易学体系之中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周易》先天学内容,而且推动了南宋以来易学的发展,促进了儒道思想的深层次融合。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宋代以前,人们对《渔父》的著作权从未提出过怀疑。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然明代张京元(《删注楚辞》)以后的注家却有人开始对其著作权问题提出怀疑。他们认为《渔父》非屈原所作,或为宋玉、景差等楚人所为,或为汉人伪作(如清代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及胡适《读楚辞》和陆侃如等)。马茂元先生主编的《楚辞注释》亦认为“本篇是楚人悼念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一、窦娥的卒年和贞节观念《窦娥冤》对窦娥一生经历作了概察:她七岁别父,作了童养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上二年丈夫“害弱症死了”,接着守寡三年;正当她孝服将满的时候,遭张驴儿的坑害,被贪官杀死。照说她死时正好二十二岁。但《元曲选》中的《窦娥冤》在两个地方出了破绽:一是第一折窦娥的自白:  相似文献   

11.
<正> 战国齐威宣王之世,临淄稷门之下有一个研究机构,聚集着天下学者。曾在其中“三为祭酒”的赵人荀况,无疑是学者中的最大学者。传世的三十二篇《荀子》,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雍容典雅的风度,给这个推论提供着坚实证据。这三十二篇作品,除卷末数篇或出于弟子纂述外,绝大部分当出于荀子手笔。这些作品,涉及当时学术的所有主要领域,其方面之广,论证之精,为先秦任何个人著作所不及;是一部值得认真重视的高文典册。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荀子》因其性恶论的主张而一直受着冷遇。近代以还,注者渐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我国学术文化史上集大成的一个时期。惠栋(1697—1758),上承清初学者,下启乾嘉后学,在文字、音韵、训估、辨伪、辑佚、补注、校勘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清代及后世古籍整理的风气、方法、宗旨及目的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于《周易》之研究成果及影响最为突出,不仅在整理、保存汉代赐》学著作及思想上功不可没,而且开启了乾嘉时代《易》学研究新的走向。此外,其《九经古义》纯主汉学以说经,详辨九经之古字、古青、古训,为清代专采汉注说经第一家,开风气之先河,功不可没。故本文从《周易》学、九经训诂学两方面入…  相似文献   

13.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6,(2):151-154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抽象思维水平的典籍,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开端。对《周易》中逻辑思想的关注开始于近代严复、胡适。《易经》及其后的《易传》包含了较为丰富的逻辑理论,其主导的推理形式是“推类”。《周易》中的逻辑思想包括:阴阳、八卦是按照归类方法建立的;《易》的逻辑系统是变化的和可推的,这种性质为《易》的逻辑推演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推理的规则是“与类行”即“依类相推”,并进一步确定“依类相推”可行性;说明了《易》逻辑系统的开放性和逻辑功能。《易》中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中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主观能动性思想对我们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说明《周易》中强调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存在客观规律,人应尊重客观规律,顺从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应把握好时机,还要具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注意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如此,才能趋吉避凶,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的类比推论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 ,它通过对卦象的阐释 ,论述了“观物取象、以象尽意”、“取象比类”等类比推论思想 ;刻画出了“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等直观性、经验性的意象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 ,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并影响至巨。  相似文献   

16.
《周易》卦爻辞中的天人关系是尊神尚天的。在这种天人关系背景下,卦爻辞的作者对"人力"进行多方面的开掘,反映了主体精神和理性意识的自觉,人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这对现代人塑造自己的理想人生当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易》历来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内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周易》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本身的和谐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人和自身的和谐美;人和他人的和谐美;人和社会的和谐美。人与民众、社会和国家要保持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天下、宇宙之整体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8.
语言研究并非仅是语言层面问题,还反映不同的语言观和世界观.论文从认知角度,探讨<周易>书中的"象"与"隐喻",并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书中隐喻结构的使用,为<周易>的语言研究及运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周易》,又称《易经》,其实叫《易》,因它是周代的著作,所以称为《周易》,又因后人奉之为经典,所以又叫《易经》。夏代有同类书,名叫《连山》,取其形象如同山中出纳云气、接地连天而得名;商代也有同类书,名叫《归藏》,以乾坤为首章,谓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至周文王姬昌时,把他演着的书取名叫《易》。《易》是含有修、治和形象变化的意思,就是借八卦的形象,阐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准则,在形态万千、变化不尽的复杂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位奇偶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 商周之前,早在原始社会淞泽文化中已出现数字卦。由一、二、三、X、∧这六位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如骨器上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