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重要编年史著。作者司马光等呕心沥血,费时十九年方完成。它上始於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讫止公元九五九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二百九十四卷。外加《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共三百五十四卷。全书以政治上的治乱分合,王朝的兴衰更替为主线,融冶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为一体。不但规模宏阔,洋洋大观,而且旨趣高远,精深博大,堪称我国史著的巨璧。  相似文献   

2.
关于沙汀的出生时间,除了一些著述谈得不够具体外,还有两种不正确的说法。其一认为是1905年。香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司马长风在他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 1978年12月初版)中,以及台湾省学者刘心皇先生在《一九三二年中国文坛鸟瞰》(载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东亚季刊》1983年7月第15卷第1期)一文里均持此说,中南七院校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长江文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是在近八九百年内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一位有不朽名著的历史学家。他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日(公元1086年10月11日)逝世的,986年10月是他逝世的九百周年。关于司马光的生平,不但《宋史》上为他立传,而且苏轼、范镇为他所做的《行状》、《墓志铭》,以及清人陈弘谋和顾栋高为他所做的两部《年谱》,都流传至今。司马光本人的文集既有一种《司马文正公文集》,还有一种《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我们现在还要向大家介绍一部有关的书,那就是《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这是明朝万历年间所编成的一部书,是一部可靠的书,是一部不但为现代人所少见,而且连为他编纂年谱的陈宏谋和顾栋高也都不曾见过的一部书。司马光的家乡是山西夏县的高堠里,因为涑水环行其地,所以司马光就自称为涑水人氏,他  相似文献   

4.
予点校整理之《西汉年纪》三十卷附考异十卷,宋大理司直金华王益之行甫撰,乃西汉断代编年体史籍,付梓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是时,史学巨构《资治通鉴》业已行世百馀年。以温公修《通鉴》为契机,促进了学界对西汉历史研究之繁荣及史料考订学风之勃兴与发展。王益之承此馀绪,潜心研究三十馀载,撰成是书。《年纪》与《通鉴》同为编年体。  相似文献   

5.
司马文森(1916-1968)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归侨作家,也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文艺活动家和卓有贡献的外交家。在烽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他同广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九三九年春,司马文森离开了广东韶关,风尘仆仆,终于来到了西南  相似文献   

6.
马振颖  黄瑞娜 《西域研究》2023,(4):80-86+168
敦煌新出土的隋大业八年(612)《鄯善郡司马张毅墓志》,是敦煌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隋代墓志之一。该墓志为考古发掘出土,墓志内容涉及北朝至隋时期敦煌张氏家族、西域历史、府兵制等诸多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志主有可能为隋大业五年平吐谷浑后所置鄯善郡的第一任司马,志文记载可补史籍之阙。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中国革命文学家联名发表的最早的反对帝国主义国际性宣言之一,是一份富有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献。《宣言》在郁达夫编辑的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洪水》半月刊第三卷第三十期(实为五月中旬出版)上发表时,签名者署“成仿  相似文献   

8.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丛考》是吴恩裕先生逝世前亲自编定的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论文结集。这部著作编为八卷,共约三十余万字。卷一是关于曹雪芹佚著(包括《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自题画石》诗)的研宄;卷二是关于新发现的曹雪芹传记材料的考证;卷三是对上两卷资料的诂解;卷四是关于曹雪芹生平事迹的杂考,如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居处和他同敦敏兄弟的交往关系等;卷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概况社会学这门学科是1836年由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1798-1857年)正式命名的.孔德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一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他曾用社会物理学(Phrsics Sociale)一词,从第四卷便用社会学(Sociologie)这个词.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他把"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应用于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已进到实证阶段的社会.因而他把哲学改成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应从观察到的事实归结出现象的规律.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是经过什么途径向外西传呢?这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许多有关史料探讨,认为是通过海路向外西传,泉州很可能是指南针、印刷术向外西传的主要港口。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指南始祖“司马”的记载。葛洪在公元四世纪之《抱朴子》中已将针和“司马”并列(当时司马一般认为系磁杓之置于式之地盘上者)。在九世纪末或十世纪文献中,不仅提到磁针,而且有磁偏差的数值。曾公亮(泉州人)在公元1044年主编《武经总要》时描述过指南鱼。他说:“当车队遇到昏暗天气或是夜晚,方向不辨时,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唐求,鲜为人知,湮于诗海。这对于唐代诗歌来说,实不免有遗珠之憾。一、生平籍地考证关于唐求,能研究的资料极少,他的诗遗失很多,《全唐诗》仅收录三十首。他的生卒年已无法翔实考出。至于他的籍贯,有三说。一说是长安人,居味江。(《舆地纪胜》),明人杨慎则说:“唐求,嘉州沫江人,所谓诗瓢唐山人也”(《升庵诗话·卷八》)。这两说都不确。今据乾隆《崇庆州志·隐逸三十二》)引宋人《茅亭客话·卷三》有味江山人一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楚国司马的系列,《左传》、《国语》诸书虽然有所提示,但在不少地方仍然含混不清,或多存缺环.古今史家对此系列的论述亦不乏错误之处.以下,笔者想从分析史料、辨正诸说的途径入手,对这一时期楚国的司马依次作一考述,以图能显示出一个大致无误的春秋楚司马系列.斗子良若敖之孙,伯比之子.这是见于《左传》的楚国首任司马.不过,《左传》不是正面记载,而是以追叙的笔法,将他任司马一事补记于鲁宣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良是令尹子文之弟.子文任令尹长达二十八年(前664-前637),子良为司马亦当在这一时期.子文任令尹的前期,有职掌相当于司马的莫敖屈完主管军事,后期司马为成得臣(详下),故子良任司马当在子  相似文献   

14.
一、正史  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史事的纪传体正史 ,共有五部。《隋书》八十五卷 ,实由两部书组成 ,其中纪传部分五十五卷 ,是贞观十年 (6 36 )由魏征领衔修成 ,记载隋代 37年史事 ,志三十卷 ,显庆元年(6 5 6 )由长孙无忌奏进 ,记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制度 ,原名《五代史志》。由于这一原因 ,《隋书》有单署魏征等撰和分署魏征与长孙无忌的不同方式。《隋书》撰修于唐初 ,相距甚近 ,有王劭《隋书》、王胄《大业起居注》等可为基础 ,预修诸人又均曾经历隋末变故 ,故所记大多较翔实 ,同时 ,也不免因与现实政治有关而多有讳饰。《隋书》诸志…  相似文献   

15.
<正>在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时刻,《王梦奎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问世了。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庆献出的一份厚礼。《王梦奎文集》收录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从1979年以来撰写的专著和文章,共分八卷。其中:论文占2卷(1—2卷);专著占2卷(3—4卷);国际对话、回忆和自述、杂著及书信各占1卷(5—8卷)。40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新中国三十年文学走过的艰难历程?怎样评判这三十年文学发展的是是非非?虽然有关这方面的专著、教材已有不少,但陈墨不囿已有成果,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扭曲、变态的三十年文学》即是他对当代文学史研究方面作出的独特判断(该文认为,这三十年文学一方面表现在“历史的扭曲和变态”在客观上必然导致文学的扭曲和变态,另一方面,文学家心灵的扭曲和变态则是它的主观上的原因)。尽管作者持论远非称得上全面,不过该文的思路和一些观点,却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英籍匈牙利科学哲学家伊·拉卡托斯(1922—1974)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科学哲学著作基本上包括在他死后于1978年出版的两卷《哲学文集》之中,第一卷题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第二卷题为《数学,科学和认识论》。他正是以第一卷(中译本,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创立了他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李白自称“谪仙人”,他在两首诗中说得最为直接和明白。《玉壶吟》云:“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吟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勒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玉虽爱峨眉好,无奈罐中妒杀人。”《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简称《答》):“直莲居士谪仙人,酒肄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  相似文献   

19.
《惜余鬒赋》是王夫之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撰著和康熙三十年(1691)夏季书写给他的学生兼儿女亲家衡阳唐端笏的,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年历史了。它与是年深秋王夫之撰写的《船山记》同为王氏晚年绝笔之作。为了深入研究此赋,特将赋主唐端笏,以及是赋的撰书年代、内容题跋、版本流传等情况考述如下,疏漏之处,望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20.
清朝皇帝康熙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人物。他懂得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登基不久,他就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圣祖实录》卷44,页11。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卷数与页码),“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卷83,页17)。他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对选才、用人、察吏始终殚心竭力、慎密图维,虽谈不上能知奇士,善驭雄才,但却扭转了登基伊始文治不光的局面,一度“廉吏辈出”(《清史稿》卷111《考绩》),成为他在守成之中兼寓创业之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