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与陈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在上海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 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  相似文献   

2.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第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通过《新青年》,陈独秀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文学革命”,并进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组建中国共产党和推动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唐启悟 《老友》2014,(7):13-13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给黑暗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图书馆主任李大钊。1918年11月,他在同为北大教授的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著名的文章:《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介绍布尔什维主义的观点.标志着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是五四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1918年,他被北京大学聘为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了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工作,又与陈独秀等人创办  相似文献   

5.
申由 《金陵瞭望》2005,(10):8-8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周子信 《百姓生活》2012,(11):52-53
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中共各地的早期组织,则是由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发起并先后建立的,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相似文献   

7.
《源流》2000,(4)
在广东,“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使用的是无政府主义者。1914年,刘师复曾撰《无政府共产党的目的与手段》,并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这种团体,与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地方组织没有内在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指导和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努力而创建起来的。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为比较定形的组织。广东“共产党“——1920年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成立了中国第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文献《中国共产党宣言》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直接影响下于1920年11月定稿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具有重大意义。它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提高了第一批共产党员的思想认识,并且为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提供了蓝本。这份宣言也有历史局限性:没有联系中国实际,并且有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工团主义观点。经过考证认定,这份宣言的作者,不会是出于陈独秀、维经斯基或李大钊个人手笔,很可能是上海和北京的共产党组织集体讨论、反复修改的产物。把这份宣言英文稿译回中文的不是张国焘,而是张太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倡导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失败后死寂沉沉的中国思想界以巨大震动。“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等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然而他却被日后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从而没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但是,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1889~192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青少年时起,李大钊就刻苦读书,立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1913年冬,24岁的李大钊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6年回国后,他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本质,讴歌十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同志(1889—1927)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著述较多,收集在1984年出版的《李大钊文集》里。这些文章记录了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的伟大贡献;同时,还为我们写下了关于文字学研究的篇章,记录了他学术思想上的唯物史观,也是研究李大钊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富于理论创造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本世纪做了三大贡献。本世纪之初,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在困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本世纪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本世纪晚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发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影响.为《新青年》作出贡献的有一大批杰出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反封建思想深度而论,陈独秀比不上鲁迅,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陈独秀更远落在李大钊之后.但纵观全局,陈独秀对《新青年》的影响是全面的,又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比拟的.陈独秀是《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从创刊到终刊的七年间,除了一九二○年十一月到次年九月这段时间外,他一直主持编辑部工作.作为刊物的主持者,陈独秀的作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党的生日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在党诞生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将开辟专栏纪念这一光辉的节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在各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周恩来、蔡和森等在欧洲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宣传马列主义。这样,就使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1921年7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中  相似文献   

15.
巩梅 《中华魂》2021,(4):F0004-F0004
北京大学红楼1918年落成,曾是文科、校部和图书馆所在地。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写下了《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宣传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并陆续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学说正式列入大学课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时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迅速转变。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秘密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共产主义图书藏书室"亢慕义斋"即"共产主义小室"。10月,李大钊等在红楼成立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发起思想启蒙以救国的新文化运动,但因救国理论与主体政治激进、客观启蒙环境的内在矛盾与冲突,终导致其转向政治改造。政治改造的践行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准备,也成为《新青年》文人群体裂变的显因。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传播与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阐释李汉俊对中共创建的历史功绩。在理论传播方面:从1919年到1922年,他撰写、翻译了100余篇文章。在初期传播史上,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一个揭起批判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一个将彻底的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打通为一,第一个全面介绍国际共运史,与陈独秀创办中共第一个无产阶级大众刊物《劳动界》。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与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直接筹备了中共创建。主要有:与陈独秀等5人于1920年6月创建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共发起组的核心作用,与陈独秀等帮助湖北等地区创立党的组织,在中共一大上发挥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动界》周刊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第一个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通俗宣传的刊物,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珍贵资料。它创刊于1920年8月15日,每期16页,32开本,每星期日出版,由上海“新青年社”发行。《劳动界》第1—12、14—19册已于1958年由工人出版社影印出版,第20—24册也在1960年由《中国工运史料》第1、4两期上分别刊载,惟独第13册因缺佚,至今未见重新刊印。我校藏有第13册最初版本,现将全文刊载如下,供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同志们参考。这期《劳动界》有几则资料是比较有价值的: 一是吴廷康《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的文章。吴延康系第三国际东方局的负贵人魏金斯基的中国化名。他于1920年春偕秘书马迈耶夫及其夫人、翻译杨明斋到北京,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会晤,后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同《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会谈,并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至是年冬回国。年192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周年,魏金斯基用吴廷康的化名,发表了《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这是我们所见到的魏金斯基在中国最早的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二是《湖南劳工会发起启事》、《湖南劳工会筹备会纪事》和黄爱给陈独秀的一封信等三则有关湖南劳工会的资料。它们比较祥细地介绍了湖南劳工会成立的情况、参加的人员、该会的章程。湖南劳工会是由黄爱、庞人铨等无政府主义者组织起来的,会员曾发展到四、五千人,是当时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劳工团体。1920年冬,毛泽东同志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时,仔细了解了湖南劳工会的内部情况,向其中的工人群众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终于争取了其中的先进分子抛弃无政府主义思想,它的上层人物中某些真诚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如黄爱、庞人铨等,在被争取过来以后,于1921年冬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次年一月因领导湖南第一纱厂罢工,遭军阀赵恒惕惨杀,为革命而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使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以中国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而闻名的陈望道同志,是其中卓越的一员,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陈望道同志诞生一百周年,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这位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在新文化运动中,《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影响最大,它的创始人、编辑、主要撰稿人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吴虞,以及胡适等,又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因此,一般均以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许多研究或回忆新文化运动的著作,也就往往围绕着《新青年》杂志和这些主将们而展开。这是符台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