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台湾同胞不畏强暴,浴血奋战,进行了英勇、悲壮的反对日本割台的军事斗争。这些斗争,充分体现了台湾同胞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感和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传统。1、台湾在战略地位上扼着日本南进道路的要冲,早在十六、十七世纪日本商业资本初步形成、发展时期,车臣秀吉和德川家族就曾多次出兵窥伺台湾。1874年,经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悍然出兵牡丹社,除索取赔款外,还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吞并琉球,以为侵略台湾的…  相似文献   

2.
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承认这个不平等条约。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失地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定《马关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约束力,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坚决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驳斥美国部分人士染指台湾的设想。中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国民政府难以派军队攻克台湾,如何收复台湾考验着蒋介石的政治智慧。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促成美、英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回台湾,而台湾的军事由占领军负责。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美军占领台湾的计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其行使主权,不但以“盟军代表”身份接收台湾军事,更是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行政。“中国代表盟军占领台湾论”完全是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的无知。  相似文献   

3.
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宝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中华儿女血汗浇灌,炎黄子孙世代蕃衍。但是,近百年来,它屡遭帝国主义的觊觎和侵略。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这国土沦丧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爱国将领刘永福和台湾军民一起,高举反割台斗争的大旗,浴血苦战。他们的英雄业绩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了璀灿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1894年8月朝廷命其为台湾防务帮办,10月起署台湾巡抚。自此起至1895年6月初内渡,主持台湾军民抗日保台斗争8个月。唐景崧在台主持的抗日保台斗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10月中旬就任署台湾巡抚起至1895年9月中匈中日马关议和止,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唐景忠根据朝廷谕旨布置台湾防务,调兵遣将、筹响募勇购械,进行抗日保台的准备工作。1894年10月13日,朝廷明降浙旨,电寄唐景崧,“台湾防务极关紧要,唐景益既经署理巡抚,责任基重,一切事宜即责成该抚安为筹划,并著与杨峡移、刘永福会商布置,…  相似文献   

5.
清朝光绪乙未年(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但台湾人民"义不臣倭",与留守的清军一起.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军民利用一起可能条件,充分创造和运用一些战术,来反抗实力占优的日本侵略者.本文从有关的当时的官方档案、个人游记,特别是结合日本当年的官方战史、随军记者报道,对1895年台湾军民抗日的战术运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略论丘逢甲抗日保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前,腐败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不顾举国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出卖和抛弃了台湾的土地和人民。台湾人民以举起台湾民主国的黄虎蓝地旗为起点,进行抗日保台,与侵台日寇浴血奋战近五个月,使日寇付出了比之整个甲午战争还要大的伤亡代价,才占领台湾。台湾民主国所播下的斗争火种,一直鼓舞着台湾人民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直到半个世纪后台湾重归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发生于1897年的德占胶澳事件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实际上近代中国的瓜分危机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以《.与京条约》为开端,中国的领土不断地被列强蚕食和鲸吞,如英国蚕食香港、九龙,俄国鲸吞我国的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日本利占台湾、澎湖等等。因此,到了19世纪末瓜分之说出笼时,瓜分之实早已发生。至于瓜分狂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895年11月8日中日《辽南条约》为起卢、,历时2年零5个月,是列强合伙图谋瓜分中国利权的时期;第二阶段以1898年3月6日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为开端,历时1年零1个月,是德、妖、英、法强索租地而引发瓜分和反瓜分斗争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七·七”事变后,华北战场形势危急,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日本在轻取平津之后,华北敌军由五个半师团猛增至十二个半师团,共30万人,并沿主要交通线长驱直入,妄图速战速决。 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表《抗战宣言》,9日,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抗日。15日,中共中央发出《国共合作宣言》。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坚持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以极大力量去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会议还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立即向日军的侧后进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  相似文献   

9.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又一次站到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坐镇台南,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守土抗战于前,弃台内逃于后,使得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促成刘永福守土抗战和后来弃台内逃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拟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矛盾表现作一探讨,以便对其历史功过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甲戌台湾危机”时中日军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5月,日本扩张主义者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出动军队在台湾南端的琅桥地区登陆,侵占该地区,挑起“台湾危机”。软弱的清政府竟出银50万两换取日本撤兵,以解决危机”。当时,日本军事力量远不及中国,其外交上亦陷于孤立·清军以武力驱逐侵略者绝对胜算。本文试就该胜算进行讨论。在台湾的中日两军实力从1874年5月6日首批日军270人在社案登陆起,至5月22日狂热的扩张主义者西乡从道中将抵达琅球止,聚积在台岛南端的日本侵略军“不满二千”“。其部署为,“大浦角者二百余人,琅桥者六百余人,龟山后者千余人”②。6月份,曾有一些日…  相似文献   

11.
广泛而又极具杀伤力的游击战争,使大量日军陷入华北战场的泥沼,损失极其惨重,在同我八路军交战的各日军师团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致于日军一些师团的番号都打没了,这其中之一就有日寇第一О八师团。日军一О八师团,是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直属师团,这个师团从1937年8月底进入中国华北后,便开始了它的梦魇般的行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我八路军的多次沉重打击下几近伤亡殆尽。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割占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是近代远东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的事件,牵涉面很广。中日两国是此事件直接当事者,西方列强也插手其中,局面错综复杂。日本割占台湾是其长期既定的方针,而非临时决定。西方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日本割台的举动持旁观的态度,或坐观其成,或不情愿而最终放弃介入,没有一个是真正同情和支持中国的。中国朝野在割台问题上曾寄希望于外援交涉,但依然不能改变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占之命运。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1928年济南惨案前后,日本出兵山东的总人数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国民党军联络参谋1928年5月15日报称:“总计胶济路各站所驻之日兵约万余人。”①此数显然不包括5月17日以后陆续侵鲁之第三师团及其他部队在内;二、1931年出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认为:日本对山东出兵额“总计三万余人”②;三、苏友文回忆录中也持此说;李仙洲认为:“在‘五三’惨案事件中”,日军在济南即有“三万多人”。同时,苏、李都把日侨义勇团、便衣队、特务、浪人也算在其内③;四、日本史学家  相似文献   

14.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侵略者。在日据台湾的50年里,祖国大陆人民并没有忘记遭受日寇蹂躏的台湾同胞,尽己所能,开展对台湾情况的介绍与研究,为中国最终收复台湾做了必要的准备。笔者查阅图书、报刊资料,试图对日据时期祖国大陆台湾研究状况作一述评。祖国大陆对日据下台湾研究的草创(1895~1927)20世纪初,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创办了许多杂志,介绍西方的新知识,鼓吹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利用在日本的有利条件,开始关注台湾问题,如《浙江潮》经常刊发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文章。《江苏》杂…  相似文献   

15.
柴文华  周璇 《天府新论》2006,2(5):28-34
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开始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人营,袭击沈阳。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2月25日是香港历史上的“黑色圣诞日”.在一万五千多英军抵抗18天之后,时任港督杨慕琦宣布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从此,香港开始了3年零8个月黑暗的日占时期.沦陷期间,日军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对香港进行了残酷的统治,而且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给初步繁荣的香港经济造成惨病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远东战役本身即具独特性,而特殊研究环境下又使得某些观点与史实记述沉淀为经典话语,其中不乏错讹或不实之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疑误和辨析:苏、日中立条约保持到开战之际,苏联希图依赖远东战役有更大的收获:至1945年3月原关东军15个精锐师团全部调出,远东战役发起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约51万人、70%师团为当年新编;苏军战绩为歼灭日军24万、受降日军44万:远东战役主战场的结束延迟到8月20日,未举行正式受降仪式。  相似文献   

18.
<正> 甲午战争后保卫台湾之战,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这次战役的研究还相当不够,有不少问题亟待于进一步探讨.下面拟将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加以论述.战役的第一阶段,从1895年5月29日至6月11日,为时十四天.  相似文献   

19.
1945年后,美国军事占领琉球、钓鱼岛,依据《旧金山和约》,单独对琉球实行托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退据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对美国准备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未敢公开抗议。1970年,围绕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及石油勘探、钓鱼岛主权争端,蒋介石政权与美国、日本发生争执,动员台湾民众,反对美日的私相授受,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和实际使用权,引发了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  相似文献   

20.
日军部署及战略意图与南京大屠杀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军攻击南京的军事部署来看,日军兵分八路攻击南京,其意图显然是想占领中国的首都南京,并将中国精锐部队围歼于南京城下,彻底消灭中国军队的精锐力量。正因为如此,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即展开所谓"扫荡",大肆搜捕并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从战略角度来分析,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占领南京在政治上意义重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消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打击和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与之签订城下之约,一举彻底解决所谓的"支那事变",对日本来说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