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小小说,整体呈现一种崛起与跨越的姿态,突出地表现在文体自觉意识逐渐明显、理论批评开始走上正轨、反拨大众文化精神呈现文学自励,这都既是对80年代小小说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也是新世纪小小说繁荣发展的有益伏笔,为小小说成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提供了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小小说理论研究日益深化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小说创作理论从单纯研究创作技法上升到研究创作规律;二是小小说名作家参与到小小说理论研究队伍中来;三是小小说理论批评对象从国内扩大到国外。这些研究对21世纪小小说的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5):52-57
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发轫至今,已经进入成熟繁盛时期,小小说题材内容与时俱进,小小说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进入活跃阶段,小小说创作产生新的流派形式,形成具有现代派或后现代派艺术特征的新的小说形态。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蔡楠、谢志强、滕刚等。尤其是蔡楠"车祸系列"小小说作品佷有代表性,蔡楠现代派/后现代派小小说作品具有主题不确定性、结构立体化的特征,他擅长运用符号、抽象、象征、荒诞等现代或后现代创作技巧,这些特征和技巧极大地提升了他作品的意蕴,使他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风格独具的实力派作家之一。他在小小说有限的篇幅之内,以其深刻的意蕴、深邃的思想、开拓性的探索,摆脱了小小说"小"的局限,他的小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4.
白小易这个名字,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也许还比较陌生,但如果你是一位小小说的爱好者,你就不难发现,这个名字在刊登小小说的刊物上出现频率是颇高的。他是何许人也,我不知道,只知他是《芒种》编辑部的编辑,主持“永恒的瞬间”栏目(专发小小说),想必是专攻小小说的了。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感到极富人情味,且清新隽永又不乏哲理,就对他的小小说多留了一份心。后来逐渐读了他的一些小小说,虽然并非篇篇精品佳制,然自有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小说作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各地报刊上,深受读者的喜爱。它短小精悍,以小见大,是精巧而灵活的小说新品种。深入开展小小说的研究和探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笔记袖珍体小小说是我国小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现着重从取材的典型性、构思的灵巧性、手法的夸张性和叙述的简洁性四个方面 ,对其写作艺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国芳是全国知名的小小说作家,探讨他那些数量惊人的小小说作品内在的情节结构类型,是小小说评论界深刻把握刘国芳创作必然要做的理论归纳工作。概括起来,刘国芳小小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节结构类型:递升反转式、释悬曲转式、反跌对比式、变异重复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的小小说,与新世纪底层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无论是文体形式、创作主体、受众群体、编辑意识,还是关注对象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底层文学性。探讨新时期小小说的底层文学性,能重构小小说的美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暗示,是小小说独特的艺术技巧之一。小小说作家通过含蓄委婉的表达,借助烘托反衬、象征隐喻和计白当黑等艺术表现手法,曲言尽意,并收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真正实现了小小说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虚写实和深蕴隽永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后,崛起的小小说领域里一批女作家通过创作实绩呈现着独立姿态,充实和提高了小小说这一发展迅速的文体,并极大丰富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某些本质精神,“她们”的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服饰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涌入中国,国人对其无比崇拜,民族服饰因其意蕴风格、设计水平的落后而被冷落。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东方,而国人此时正忙于追赶西方,对民族服饰认识不够,设计师设计水平和创意完成度都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民族服饰的发展。上世纪末,由于西方设计师的引领以及国人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建,使中国民族服饰开始被接受,在新的世界环境中,我国民族服饰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代科学史成为职业领域时,接受科学训练的科学史学家用语文文献学工具或者考证手段分析文本,研究大人物的科学思想。到1970年,多数西方科学史学家接受史学训练,为外行写作历史。19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把研究从古代转到当代,采取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研究不出名的科学家、管理者甚至患者及其家人,并对社会地位、人际关系、财富、权力、说服手段和受众进行分析。近来,科学史的研究焦点已经从普适的知识体转向科学的地方性文化。北宋学人的多才多艺、现代之前科学研究的费用、科学与文学的关系、患者及其家人对于疗效的感受等,都是值得人们结合常规进路和创新进路、智识史与社会史,深入开展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泓峻 《南都学坛》2005,25(3):67-71
20世纪金圣叹在中国学术视野中的身份与地位随百年来中国学术观念与范畴的转换而不断转换。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金圣叹研究虽然开始走出政治研究的误区,恢复了金圣叹文艺理论家的本来面目,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把金圣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理论家进行解释,还是后来把金圣叹作为一个形式主义理论家对待,都不过是试图拿金圣叹的理论与某种既成理论相印证。这种研究不仅剪裁了对象,而且缺乏理论创新的可能。金圣叹的文艺理论与西方20世纪形式主义理论既有相通的地方,更有原则性的差异。任何一种将300年前的金圣叹的理论与今天的某种理论相比附的做法,都是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三十年来西方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七种,各种理论解释都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自身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些年来取得较大进展。要想更好地展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的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如果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界定不够清晰,将会直接导致相关研究的结论出现一定的偏差。本文重点探讨了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变化为契入点,来探究主流经济学理论下国家职能的不断变化对公共教育发展与改革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儒学在体制内的流传始自19世纪中叶,早期是通过当地华人社会办书院、学校来传播除了教材,还辅以对朱熹和孔子的崇祀.自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学的华文课本成为传统上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而本地大学的中文系以及延续的研究院则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成为儒家流传和研究的最理想场所.从八十年代开始在新加坡兴起了波澜壮阔的儒学运动,儒学思想最终找到了流传和发展可以依附的体制.  相似文献   

18.
宋代相权与皇权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于80年代掀起一场激烈的论争,论争的产生是由于对相权、皇权强弱之参照系错误对应及由此产生的同一概念的指向混乱造成的。换句话说,如果研究者对相权、皇权强弱参照系设定一致,论争应该不会产生。虽然如此,论争却使得对宋代相权、皇权的研究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晋方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晋方言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一,19世纪之前的零星记载及20世纪50年代的初步研究;二,80年代以后的晋方言分立及对晋方言全面的共时描写;三,本世纪初的深入研究及对晋方言的历史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创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创新是推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活力之源。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紧紧依托制度创新而不断向前推进。新世纪初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实行自身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以政策法规制度的创新、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中介组织制度的创新为重点,进行更高层次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