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区学校能有效集中地使用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羌族传统文化附着于发展变化中的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的学生身上,具有"活化"的功能,是羌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羌族拥有独特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并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羌区学校应充分挖掘羌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方面的教育特质,可以创建羌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适合于羌族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发羌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传承羌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羌族体育文化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缺乏文字记载的时空背景下得到了传承,并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进程之中;发展羌族体育文化当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保持原生态民族文化为根本,以服务于社会大众;加强羌族体育文化研究,对于保护传承该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重点探讨了羌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和主要形式,并就该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进行了策略阐述。  相似文献   

3.
范雨涛 《民族学刊》2018,9(2):52-58, 114-116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席卷下,尤其是“5?12”地震后羌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得羌族传统文化生态遭受极大的冲击,面临着文化空间退化、特色文化资源流失及利用不足、传统村寨凋敝、包括羌语、羌族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趋势加速以及现代语境下的羌族城乡社区传统文化生态亟待恢复和重建等问题。基于文化的多元共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狭义传承和广义传承以及格兰特濒危音乐评估框架等理论视角,在分析羌族传统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维护羌族传统村寨的传统文化生态;恢复和重建现代语境下的羌族城乡社区传统文化生态、构建和完善羌区城乡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和拓展羌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借助新媒体运用创新性思维和手段保护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建立羌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及其与社区的互惠和回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梁黎 《中国民族》2008,(10):57-58
9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民进中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等联合主办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羌族文化学生读本》首发式,并向四川地震灾区学校学生捐书1万册。来自灾区的北川中学、八一帐篷学校的师生代表灾区学校师生接受了这批珍贵的图书。与《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同时出版发行的还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一书。《羌族文化学生读本》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本为学生写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读物。为一个少数民族写文化读本,在全国尚属首创。这本印制精关、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化读本从写作到成书,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下了我国图书出版的先例,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一个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5.
周莉  解梦伟  曾俊华 《民族学刊》2017,8(5):41-46, 109-110
阿坝州羌族文化艺术中的羌族刺绣,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承载着独具羌族特征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审美特征,羌族刺绣中的云纹符号既反映出羌族人民本真的生活写照,同时也体现了羌族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特征.云纹作为最具特色的羌族传统纹饰,变化最为丰富、功能特色最多、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在我国的传统纹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文化内涵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表达方式,变幻无穷的云朵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人们将这种变换无穷的形态总结归纳为云纹,并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人对原始宗教、原始观念的情绪表达,并产生吉祥、平和、美好的意义,成为代表羌族文明的文化符号象征.本文选取典型的云纹纹样进行比较,研究云纹的造型种类、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分析羌族刺绣中云纹的艺术特征,并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进一步探究云纹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6.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本文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述,进而分析当前形势下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此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羌族的文化丰富深厚,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汶川大地震中羌族人生活的地区遭到较大破坏,也让社会提高了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视.但建立文化保护区,提高旅游业只能对羌族的硬文化加以保护,却忽略了羌语、文化信仰等软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些文化面临着威胁.  相似文献   

8.
张世均  徐全利  朱彬 《民族学刊》2011,2(3):80-85,96
民族地区跨区域迁移和安置首先面临的是物质层面的差异,物质层面的差异只是非物质文化差异的表面现象。在物质层面下将隐藏着安置移民因地域变迁带来的饮食、服饰、建筑、节日、婚丧,方言等许多非物质文化的差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在这次羌族异地安置中受到严重冲击,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升冠挂红、婚礼十二歌、羌族碉楼建筑等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羌族的文化丰富深厚,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汶川大地震中羌族人生活的地区遭到较大破坏,也让社会提高了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视。但建立文化保护区,提高旅游业只能对羌族的硬文化加以保护,却忽略了羌语、文化信仰等软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些文化面临着威胁。  相似文献   

10.
对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文化保护开发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一场惨烈的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及汶川等地,这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又恰恰是我国羌族人民聚居地.地震不仅带走了数万人的宝贵生命,而且摧毁了羌族及其他生活于此的人民的家园,严重破坏了羌文化生息、繁衍的自然及人文环境.2008年9月,笔者冒着塌方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亲赴羌文化核心区--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考察调研.尽管震后,诸多专家都亲临灾区,为羌文化的保护献计献策,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大多都停留在保护原则、思路的层面,本文则在整合、参考专家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具体保护、开发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羌人渊源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羌人的“被发履面”习俗、古羌人的火葬之俗、古羌人的白石崇拜、羌族虎图腾等几方面 ,借助丰富的考古学材料 ,有力地论证了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并非羌人之祖先 ,而宗日文化才是先羌文化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记载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发展。民俗博物馆建设作为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简单介绍民俗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功能,提出现阶段民俗博物馆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展的困境,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民俗博物馆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的堕距性、文化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文化重构与发展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建设,是构建玉树灾后文化关系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社会重建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玉树灾后民族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西部民族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建设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社会进程。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特别古老的民族,2008年10月,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省的羌族聚集地和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共同被列入保护区范围.本文结合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西省汉中市的工作实践,梳理陕西省南部汉中市羌族文化的源流、特点及整体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指的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发展和生产的基础,在当今世界热内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组成部分,呈现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当今社会,民族经济高速发展,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本文对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历史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当今全球化文化的影响下,给予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可以对知识文化给予正确的认识,可以对传统文化更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17.
冉光荣 《民族学刊》2015,6(2):46-49,107-109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第一本民族史——《羌族史》一书的撰写起因及背景,在《羌族史》成书的背后,既有胡鉴民、冯汉骥、葛维汉等中外专家杰出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又有徐中舒先生的支持和期盼,更有特定历史时期,羌学研究者的忧患责任意识。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建立催生了四川大禹学会,大禹学会成立十余年,对全球大禹文化资源进行了最为全面的收集和研究,提出了禹羌文化的研究课题。而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地区灾后重建所激发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和发展机遇,极大地扩展了羌学研究的领域,有待学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力保护和挖掘承德历史文化遗产和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发挥承德区位、资源、旅游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本文着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阐述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和挖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得以凸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产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
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羌族史诗《羌戈大战》,描述的是羌族祖先与魔抗争、与戈人抗争的历史,史诗中歌颂了羌族祖先的勇敢和智慧,传达着羌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于祖先的崇拜敬仰。作为羌族民族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羌戈大战》这部史诗中体现的语言和思想更是对于羌族民间文化传统的宣扬,羌族自古宗教色彩浓厚,神权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介绍了《羌戈大战》这部史诗著作,其次分析其中体现的宗教权力话语与文学权利话语的关系,并探究羌族民间文学中的权力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