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0个农村社区中的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监护类型,而处于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最多。从监护人、学校和社区的角度出发,应增加社区家长学校中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农村社区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的压力,使监护人有更多精力去照顾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西省贵溪市雄石街道办事处采取"政府连心、学校留心、家庭爱心、社会关心"的工作方法,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甘肃通渭县关注留守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_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也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呵护和温情。  相似文献   

4.
针对麦收以后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的现状,杜林乡于近日及时启动“春蕾助学计划”,确保了近百名“留守女孩”无一辍学。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97~2011年六轮家庭数据,研究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和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影响的城乡差异。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文章运用工具变量法构建了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主要结论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尤以农村儿童突出;对儿童身高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尤以城市儿童突出;对儿童体重产生显著改善作用,超重减少,尤以农村儿童突出;对儿童过去四周内的患病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也因儿童年龄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3):38-5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不完全流动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已有的流出地环境极大地制约着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家庭成员也会通过积极、消极抑或是不自觉的行动来回应现实需求。因此在分析父母外出对家庭结构和个人所带来制约的同时,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后家庭成员能动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13年CEPS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母亲外出的流动安排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极不利影响;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氛围、家庭及个人的自致性因素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发展;学校和朋辈群体环境中阻碍因素的影响大于支持因素;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留守男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认知水平优于留守女生,但留守女生的成绩和综合发展能力更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差异在于身心健康。基于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减少发展代价;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应嵌入家庭视角,自觉顺应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强化家庭责任、发掘能动性,联结多方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友好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留守儿童问题看我国监护制度之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忠 《西北人口》2009,30(2):67-7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带来了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不力。在我国现阶段的留守儿童监护中。法定监护普遍存在监护不力的问题;而自愿监护和委托监护在现实中还不普遍,在个别存在的自愿监护和委托监护中也同样存在激励不足、监护不力的问题。所以应当在立法上区分亲权与监护,在监护制度的设计上强化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设立专门的国家监护组织,推行监护的社会化运作,着重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并切实加强国家的监护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既有留守儿童研究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忽视留守儿童内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特征,本研究从分离的形式、时间、空间、时机等多个维度来还原具体的亲子分离模式,并藉此考察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在劳动负担、自闭倾向、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和主观幸福感五个方面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上述五个方面,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差异。特别是,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与母亲分离显著影响儿童的自闭倾向、幸福感等主观方面,与父亲分离对儿童的学业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论点深化了目前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对农民工的家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住在城市里的人,忙碌中也能感到周围的环境变化,一片绿地的出现;一条换新的路边步行路;特别是一幢幢高大的建筑,从灰不溜秋到色彩斑斓地矗立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是否想到了那些为此付出劳动的、离我们并不远的人们,那些被称作农民工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吉林省在"三结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在探索人口自身发展规律,计划生育工作规律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基层“三结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关爱”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城乡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姜又春 《西北人口》2010,31(3):27-31,36
文章以湖南潭村为田野点,探讨了该社区在打工经济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养育模式。由于抚育留守儿童的功能需要,潭村的家庭结构由以核心家庭为主转变为以主干式家庭、扩大式或者联合式家庭为主。家庭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迁,婆媳关系趋向陌生或融洽,妯娌关系变得淡漠或利益化,家庭的“抚育性社会化”功能弱化导致了亲予亲密关系日益疏远。在此背景下,潭村为解决留守儿童养育问题,形成了五种养育模式,即祖父母养育模式、单亲养育模式、外祖父母养育模式、叔伯养育模式以及母系亲属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劳动力转移大军中。他们在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家庭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因务工、经商不便携带未成年子女,将其留在家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活、学习、教育、安全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表现:一是父母长期在外,亲情关怀缺失,致使其人格难以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关爱”是实现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多赢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载体的创新,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理论和文献没有就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达成共识.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年和2012年两期数据分析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从家庭支持角度入手探讨影响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作用的重要机制.考虑到可能存在样本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对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会对农村老年人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两地分离而导致家庭照顾支持和情感支持减少是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差的主要原因.另外,家庭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有关.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和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菖县招贤镇计生办联合妇联、公安、辖区学校专题召开留守儿童暑假安全教育工作会议,共同构建安全网,编织爱心网,组建活动网,确保留守儿童暑期安全。  相似文献   

18.
“五关爱”是人口与计划生工作实践精髓的体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对当前的人口与计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走在河南省荥阳市的一条繁华大街上,一个大型的宣传牌映入了记者的眼帘:“关爱女孩,从心开始”,充满动感的画面和温暖的语言,正映照着此刻记者的心情。在采访荥阳市关爱女孩行动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处处涌动着的爱的真情,他们开通了一条条通向女孩的爱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浮粱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以“五关爱”活动为抓手,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满意度。1.关爱计划生育干部,建立一支高素质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