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王船山哲学思想体系宏大而丰富。学术界关于船山政治思想之研究颇多,但对其政治思想之逻辑体系与逻辑建构的关注不多。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矛盾交织的整体社会环境催生了王船山的政治思想。船山"推其故而别致其新",创造性提出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与政治逻辑结构体系:"道统"与"治统"并重的治国依据;"存人立礼"的治国之本;"双严清源"的治国举措;"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船山政治思想因社会现实问题而起,并由理论度越到实践,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具有"一以贯之"的贯通性、四位一体的逻辑度越性。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礼学思想在学术界多有关注,但其遵礼实践的逻辑展开在学术界缺乏探讨。船山遵礼之道的逻辑开显表现为如下几个层次:即作为遵礼之礼的"礼"彰显为人道而为人之独;作为遵礼之理的"理"贯通于气、礼之间,并与人息息相关;"礼"与"理"贯通:彰显了遵礼的必要理由而最终得以逻辑展开。船山遵礼之理的逻辑展开,实质上彰显了礼、气、理之间的相互贯通与度越,背后实质上凸显了船山遵礼实践的必要理由。  相似文献   

3.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4.
<正> 王船山政治,伦理观念中确有很多封建糟粕。例如,他极力鼓吹“君臣之义”“父子之仁”这些,杨昌济早就指出:“船山所论多有已成明日黄花者”。但这只是船山思想的一个方面。船山在论述自己的治学方法时曾说,“而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诎,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我们分析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乃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一生有着伟大的责任担当意识,这种责任担当意识铸就了船山梦。船山梦与当下中国梦在三个层面相契合:船山主张"大贾富民"以发展商品经济的富国政策与中国梦之国家富强相契合;船山力推彰显华夏民族特色的振兴华夏民族之梦与当下中国梦之民族振兴梦相契合;船山主张"以人为依"、"依人建极"的人本哲学内蕴着人民幸福与当下中国梦之人民幸福相契合。虽然船山梦带有很强的历史、民族局限性,但船山梦与当下中国梦的契合是客观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的吏治思想是一个"以法相裁,以义相制,以廉相帅"的完备体系,他主张将法律的制裁作用、考察制度的制约作用、廉洁品质的统帅作用结合起来,构筑了法律、制度、道德三位一体的吏治机制。船山注重防治上层官员的贪污的思想主要体现船山"以法相裁"的宗旨;船山对于治吏制度的构思主要凸显了船山"以义相制"的旨趣;船山关于养廉的思考主要反映了船山"以廉相帅"的精神。王船山吏治思想的核心是要根治皇权官僚专制主义社会中官僚政治的贪渎腐败、庸碌无为、冗官冗政这三大顽疾,其中合理的进步的因素即使对于现代社会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依然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本人对船山思想体系的理解,故有《王船山沉思录》之续作。所以在《王船山沉思录》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的义利观即对“利”在心理与行为上应持的处置态度,有先利后义、先义后利、义利和合三个基本层次。边沁认为判断行为“义”与不“义”的标准是“利”与不“利”;王船山坚持“善”是人性之独的儒家传统,反对唯利是图。边沁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其功利主义容易走向泛道德工具主义;船山认为正确处理公利、私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公利”大于“私利”。边沁的功利原则并不能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人熙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主张以传统道德拯救中国。从青年时候他就开始就崇拜王船山,研习王船山的著作。他认为王船山继承孔孟程朱思想又有所发展。刘人熙对王船山的推崇仰慕影响了谭嗣同,使谭嗣同崇拜王船山,但刘人熙又不赞成谭嗣同的"变法",未参加辛亥革命的有关活动,民国建立后虽对民主自由等现代观念有微辞,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民主自由独立的思想,尤其赞成民主共和的建国思想。正因为这样,刘人熙认为以船山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新湘"、"新天下",所以他创立了船山学社。  相似文献   

10.
许家星 《中州学刊》2024,(1):117-124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山严格辨析真心、本心与佛老之别,对双峰以人心为仁之解极表赞赏;在仁与礼乐、仁与不仁、孝与义等问题上,船山提出新的看法,批评双峰“谕父母于道”说违背了孝道精神。船山对双峰的反思与接受,表明船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对朱子后学继承与批判之上,朱子后学构成船山思想的重要来源,显示出船山学的朱学底色。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中具有道德意蕴的君子观念,结合对心之主导的肯定,提出了自己对成就君子的独特看法。在《四书训义·论语》中,王船山肯定心对人之行为的主导,认为人之心是人行为方向和动力的源头。船山认为君子所体现的崇高道德境界,关键在于具有仁德之心,由此他确立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差别在于"立心异":君子心怀仁德、小人醉心欲望。并由内而外展现出两者的巨大差异。同时王船山又为成就君子,特别是小人向君子的渡越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抓住内心志趣对人的重要性,船山指出如志在君子,培养仁德之心最为重要。确立了正确的志趣,通过内外交相为养的修养工夫,以此涵养内在德性而成为君子。  相似文献   

12.
<正> 1987年10月20日至22日,由湖南省船山学社、省中哲史研究会、衡阳市博物馆,衡阳市社联,共同发起召开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在衡阳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54人,大会收到论文22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认识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与会者就船山刑德相辅、任法与任人、成身与成性、贵士而不治士、贵生与务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历来的封建史学家和理学家,无不贬斥桓温和刘裕为破坏“君臣之义”的“名教罪人”、王船山却能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对他们进行评价,一方面责其有乖彝伦,另一方面在谴责桓、刘时却盛赞其不可抹煞的维护民族利益的历史功绩。透过船山对桓、刘的这些论述,我们不仅可以窥见船山史学思想的进步性,而且可以更清楚地把握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4.
<正> 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是蔡尚思先生所撰《王船山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色,在人们把视野集注于王船山批判程朱理学时,作者却以翔实的资料,说明船山对程朱理学的核心命题“理一分殊”仍有所眷恋;在人们汲汲于发掘船山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时,作者却认为“王船山提出绝对君权论” (《王船山思想体系》第20页,以下引该书只注页数。);在人们盛赞船山的进化史观时,作者却认为船山主要是“主张退化史观与赞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阳明学研究比较热门,而船山学研究表现的相对冷清,相对船山博大的思想体系而言,船山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当下学术界关于船山思想研究有四个时新的逻辑层次:船山学的诠释离不开多元文明的视角和自我定位,这关切到中国古典思想诠释困境的反思;在船山看来,学统和道统要和政治保持距离,将教化之权柄放在师儒、学者手中,通过复礼之学统摄克己功夫,构建一种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明政治社会生活形式;船山站在儒家的立场批判释、老,正视"正统"与"异端"的区分,同时也吸收释、老思想,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船山学梦体现儒者的使命和担当,本质上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谋求未来的理论建构和体系建构之事业,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在四个时新维度的透视下,船山思想研究获得立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吕锡琛 《船山学刊》2014,(3):148-148
正力祥博士长期从事船山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延续博士论文的研究,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2014年3月版),是陈力祥博士新近思考船山思想、与船山神交的一部力作。该成果获得了第50批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获此殊荣,实乃不易。近日拜读此书,感受颇多:深感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抱负正在当代湖湘青年学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出生、成长、生活、著述于湖湘大地,从地域理学的维度考察船山思想的形成,既能深化船山思想的研究,又能深入对湘学的了解。船山思想与湖湘学派之间有重要的思想承接关系。一方面,从湖湘学派到王船山,其间有明晰的人物传承谱系:胡安国-胡宏-张栻-吴猎-吴道行-王船山;另一方面,王船山在辟佛观、理欲观、人性论、知行观、经世观等方面,与湖湘学派之间表现出深刻的思想传承。  相似文献   

18.
冯琳 《船山学刊》2015,(5):30-38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中西方文明的深度交流,中国学术界对"实践"及"实践哲学"的研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船山曾明确地提出了"实践"的概念。目前学界或受培根以来近代技术实践论的影响注重船山"实践"思想的社会生产维度,或者秉承中国传统哲学的安身立命之道而注重船山"实践"思想的道德维度,各有侧重但不全面,这种偏颇导致了对船山"实践"思想的误读。本文考察并借鉴西方实践哲学的思想,从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完整实践观的构建等角度探讨了王船山"实践"思想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明 《船山学刊》2015,(4):96-100
君子与小人之辨是王船山道德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船山从根本上延续了儒家关于君子与小人之辨的价值立场,认为君子与小人之别乃"质"之差异,是由内在的精神气质迥异而造成的根本差别,而不是表面文章使然。与此同时,船山对二者关系从人生志趣、中庸之道、慎独精神以及敬畏感等层面的不同进行了具体分判,并将这种关系寄寓于历史中进行品评。王船山的君子与小人之辨具有鲜明的价值立场和情感色彩,却也潜在着"刚性"划分所带来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20.
方克立 《船山学刊》2015,(4):108-112
《现代新儒学与船山学》一书于201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现代新儒学与船山思想的相关度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对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就现代新儒家学者重视船山的原因、关注船山思想的两大基本点、"后牟宗三"时代"批判的新儒家"所提出的"回到船山"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研究的总体逻辑进程,并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船山学研究做了比较,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是船山学研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