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历史人文地理学建构的自然地理区划、历史行政区划、历史要素区划的模式,对贵州五个历史区域文化的分析研究,探讨贵州高原中华文明演绎“走廊”的进程,揭示中原“文明缘何上山”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文化区域与区域文化性格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因而文化区域的划分亦应是具象因素和非具象因素的统一;文化区域的边界有软硬之分,而区域文化性格却没有边界;文化区域是历史形成的,但在历史演进中往往被行政区划分割,而分割后的行政区随着历史积淀往往又形成新的文化区域;区域文化性格在文化区域中形成,但它与以地域为载体并具有外部特征的区域文化不同,它作为内化于心的文化要素,以人为载体可向其他文化区域四处流动。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开放,就出现了一个在层层嵌套、复合交叉、互渗融会、动态演变的文化区域系统中对不同的区域文化性格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国旭 《南都学坛》2009,29(6):41-43
汉宛文化是植根于汉宛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汉宛文化的地域范围除了自然地理上的盆地区域,还应更多地考虑历史上的行政区划,该文化区有着独特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它的研究领域可以归纳为科学技术、古史地理等八个方面,初步构建汉宛文化研究的框架,对于目前的地方文化研究、文化建设当有裨益,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把汉宛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文化与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近 10年的研究和几万公里的田野考察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赋予建筑文化体系特征的要素为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当要素某因子与其它因子关系发生变化并起主导作用时 ,赋予建筑文化区域支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推进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对高师音乐教育本科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本文以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论题,阐述利用地域音乐文化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培养特色音乐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特色音乐师资,为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培养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体系,"吴越文化"是这一母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文化,吴文化与越文化在今日地域文化研究中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对高速发展的"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文化支撑作用,这一文化如何生成?其文化历史渊源与文化性征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其文化走向与未来指向如何?此乃文章所重点研究与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乡愁”研究的文化地理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愁”涉及空间和地方,且与人之情感密切关联,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很有必要依据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框架、核心概念、基本理论,梳理、分析地理学者如何在乡愁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视角和观点.本文采用经验主义的方法,最终建立一个文化地理学视角的乡愁研究框架.该框架是用尺度、距离、移动性刻画乡愁的空间性;用身体感知、情感记忆和文化建构分析乡愁的地方性;用对自己、对他者、对自然的三个道德评价维度,评判留住乡愁的空间实践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文化简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区域文化由于长期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使其具有自然与人为综合构成的独特性:既有以空间地域而定的“东西”“南北”和以文化品位而定的“华夷”“中外”一级地域文化的定义和划分;又有由中原区系、南方区系、北方区系、青藏区系四大文化拼块构成的次一级文化区系。在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又经历了只有考古和文献意义的、有较强自然属性和较少人为因素的萌芽阶段;以封国独立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文化成型的方国时代和以地方行政区划为类征的区域文化发展的史志阶段.而其“核心-边缘”结构的游移、变化则最终形成了我国区域文化的全面缀连。  相似文献   

9.
“冀”以早期九州之首之冀州为基础,经过强盛之冀发展到今天的河北之冀.“冀域”则是包括京津在内的京津冀区域.与“冀域”相对应,经过五千年兴衰变迁发展,融行政区划和文化形态为一体,形成了包括今日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内的冀文化、京文化、津文化等多样化文化集合体,称之为京津冀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区域性研究特点的集中体现,但传统的区域地理学已难以解决愈益复杂的区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文以人—地关系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永恒地理哲学命题为基点,分析了现代区域地理学鲜明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和教育功能,并在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学科体系的改革优化方面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意向。  相似文献   

11.
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行政区划间隔、重复开发、粗放式开发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造成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导致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单一。因此,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应加强区域合作,进行跨区域联动,以专业化与差异化的文化园区整合文化资源,加强行业间、企业间合作,依托创意和科技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歌师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师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性音乐文化形态,它以各族族民日常生活中的所谓"歌师"为传承主体,以口耳相传为承传方式,以所属民族各类文化活动为留存空间。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态势下,此种文化事象的传承已显举步维艰之势。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象,当下文化人类学界应该对其给予更高层次的学术观照与更深层面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何积累和利用延边地区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点来构筑产业化体系,应成为延边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和路径。其基本的思路是,以延边地区天然的区域优势为背景,在延边地区构筑连接东北亚区域的战略性边缘文化支点区域,并以此为依托建构产业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围绕"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建设"、"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等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思维碰撞和学术交锋,表现出一流的学术水平并取得丰富的讨论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是关乎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中国传统音乐独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至今尚未完全建立,传统音乐课程所占比例颇为不足,从基本乐理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基本沿用欧洲教学理念与体系。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科主体性阙如,青年学生群体与传统音乐之间的文化隔膜日益明显。摆在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是,厘清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发展逻辑与规律,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通过全面推进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核心的知识框架和教学体系的建构,突出开放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资料的时代性特点,特别是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智慧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践,由点及线,由面及体地进行深度调整、递次推进,以推动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7.
“陇中”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地域经济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尽管与地域行政区划密不可分,但陇中还是与行政区划不同,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地理、语言、民俗于一体的区域性地名.,其文化现象具有独特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陇中文化研究起步慢,底子薄,经费投入不足,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陇中文化研究要突出“两河一路”的基本构架,争取双向构建,打造多层平台;取长补短,科学论证,实现与区域文化研究的联姻,提高科研水平,防止搞文化政绩工程等有违文化伦理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根据地自1938年创建到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根据地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存在近11年。十余年的艰苦斗争岁月,晋察冀以其光辉业绩被党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模范抗日根据地"的音乐文化建设亦是模范的,其具体表现:一是音乐"战地之花"竞相开放,音乐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二是输入一批音乐家,音乐创作走向繁荣。三是培训音乐队伍中坚力量,音乐骨干人才辈出。四是开辟音乐宣传阵地,音乐刊物春笋般涌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应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其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利用软硬实力相互融合产生的"巧实力"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文化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由省委宣传部牵头,规划和实施齐鲁文化品牌战略,依靠名牌"闯天下";加快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有线与无线网络"四网融合"及"有线与无线的天地合一",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以创建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为核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文化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文化软实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存留大量"活化石"级的音乐遗存,在保护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却致使这些遗存遭到损伤。文章通过资料的查阅论述福建南音保护措施意在能够展现出一个活化石音乐"官产学研"的保护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安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