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的劣根性和落后性不应称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作为支撑,才从未被彻底征服过.正确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敏生兰 《社科纵横》2005,20(1):104-105
民族文化孕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两者在紧密相连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正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多元一体”、众志成城的民族统一凝聚力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向心力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生命力 ;众志成城、战胜非典、持续发展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适应时代的呼唤,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纳外来文化中新的时代内容,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通过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保持和发扬,只有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才能获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以辩证的观点,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外延有褒义和贬义;民族精神的性质和内容有主次,同一内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民族精神的作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辩证认识民族精神的目的就是要对民族精神采取科学的态度,以利于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根据这一论断 ,着重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论述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 ,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文营 《探求》2009,(2):61-67
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可分别从时空维度、内涵维度和功能维度三个层面进行:第一,从时空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坚韧顽强,具有极强的民族融合创新力;第二,从内涵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以联系和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辩证理性特征、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丰富的道德理性色彩,以及以创新自强为特征的经世致用倾向;第三,从功能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精神有极强的民族凝聚能力和广泛的普世性价值,是维护中华民族大一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成为鞭策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力量。当代大学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学术交流过程中,探索榜样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通过从人文精神、务实精神、重和精神、自强精神、创新精神方面入手,继承、借鉴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有效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吴韩青 《社科纵横》2012,(1):170-17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所引发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不同文化的渗透、国家治理的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外环境、主要内容和实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传承、创新和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突出表现在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爱国精神、伟大的民本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等方面。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升华,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且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世界由诸多民族构成。民族与文化间的联系是深刻而密切的,而决定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伦理文化,可见伦理对于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为伦理钍的共体的民族与作为普遍物或普遍定在的精神的结合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伦理精神的具体化,伦理精神内在于民族精神之中。伦理精神和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精神,即民族作为伦理实体的精神。民族伦理实体一经形成,其内在的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便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并以“整个的个体”即主体的形式出现在由诸多民族伦理实体所构成的伦理世界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增强作为伦理实体的中华民族的伦理认同,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自强及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并为构建和谐世界、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进入新世纪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途径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与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尼采战争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崇尚强权的政治哲学传统、德意志尚武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家们对人性伦理的极大关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深入追踪尼采哲学及其战争伦理思想,了解其背景、主旨和矛盾困境,才能理解尼采的"战争"的真正含义,理清他与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种种纠葛。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阶段,历史和时代赋予了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它要求我们党必须在实践上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在理论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相当的历史高度来认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不仅是因其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标志,更重要的它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时代价值,现实和历史交融的情景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个体情感空间的主体构建和客体交融,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感空间。因此,立足于《这边风景》中个体范式的情感转变,将个体情感和民族精神熔铸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贯彻落实到现实个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范式传承中,进而实现主客体间以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价值意蕴、逻辑关联、广阔平台和实践路向等认同基础上的个体情感、民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空间的双向互动。在情感认知、价值判断、行为准则和精神传承等维度交织交融的基础上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空间的内在机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空间的坚定内燃力。  相似文献   

19.
徐虎 《社科纵横》2005,20(4):150-15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的重要时期。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空前增强和发扬光大的必然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成晓星 《社科纵横》2003,18(6):13-14
本文全面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阐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论述了先进文化的作用以及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