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知识转移在ERP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到ERP实施的成败。本文从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内容出发,提出了知识转移能力评价模型,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知识特性与转移工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求知  关涛 《管理科学》2006,9(6):64-72
为了揭示知识特性和知识转移工具对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结果的影响程度,构建了一个包含知识特性、转移工具和知识跨国界转移结果的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并做出相应假设,然后对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做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知识的默会性、简单嵌入性、初级转移工具对知识从国外母公司向中国子公司的跨国界转移起到了显著的直接作用,而高级转移工具对默会性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对关系嵌入变量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浩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594-597
事业部间的知识转移和分享,可以改进企业绩效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研究了多事业部企业内的知识转移过程,得出了多事业部企业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分析了事业部间结成的知识网络,研究了网络配置和网络中事业部间的联系.分析了多事业部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和关系维度,并分别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企业内部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借鉴知识转移的SECI模型,分别从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融合化、内化等4个过程探讨供应链知识转移的具体过程模式,并且推演供应链知识创造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5.
ERP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知识转移是否成功.本文从ERP系统实施的目标出发,提出知识转移的目标和内容,根据知识转移的目标和内容分析知识转移的层次,进而论述了知识转移的管理内容,要把握知识转移的规律,对知识转移进行评估,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整合过程中有效的知识转移是提升企业并购成功率的关键,然而在现有以知识转移为视角的并购整合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考察知识转移与并购整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并购整合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完整的知识转移过程的探究较少。本文采用知识转移的分析框架,从转移主体、转移情境、转移内容以及转移媒介四个方面探讨了并购整合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并初步构建了并购整合中知识转移过程的概念性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研究校企合作中组织知识创新的内部结构,探究其运作规律,可以更好提升高校和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通过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SECI模型理论,将组织知识创新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和四个阶段,构建组织知识创新共时和历时结构图,并从知识转移的视角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校企合作中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知识在联盟中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建立了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联盟隐性知识转移的渐近解的主要参数控制.模型揭示了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指出了企业获得联盟中隐性知识的条件及隐性知识在联盟企业中传播的条件,同时也阐明了一些能改进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文中最后还分析了模型对联盟中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疏礼兵 《管理学报》2012,(2):219-224
在有关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着重从团队层面揭示了企业研发团队内部技术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和内在机理,进而借用NONAKA等的模型思想,设计了研发团队内部技术知识转移的途径框架,解析知识转移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从研发团队内部技术知识转移视角为我国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提供了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锋  尹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1):102-104
有效的知识转移将提高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参与主体,研究了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从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知识自身特征、转移情境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3种知识转移方式,展开了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的知识转移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位势的组织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中存在员工知识向组织知识转移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的囚徒困境。文章通过组织中知识转移与共享的过程和障碍分析,探讨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博弈模型,指出针对不同知识位势的员工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通过对激励机制中委托代理的分析,在激励机制设计中对影响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关键源高知识位势员工引入股权激励方式从而产生无限次重复博弈,这样使得打破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囚徒困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网络演化中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平  张苏荣 《管理学报》2011,(9):1372-1377
基于信任与合作博弈构建了产业集群网络演化模型,并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易关系型产业集群、混合型产业集群以及过度嵌入型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知识转移特征。模拟分析表明:在此3种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交易关系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高,过度嵌入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集群增长速度在降低;通过扩大产业集群网络规模、提高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吸收能力以及提高知识转移率,均可提高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在知识转移率较小时,只有大幅度提高知识转移率,其对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提升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13.
Coordinating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multi‐plant manufacturing networks is a challenging task. Using a computational model, we examine when it is beneficial to create production knowledge within a central unit, the “lead factory,” and transfer it to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plant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knowledge transfer generates a trade‐off between a positive cost‐saving effect due to fewer adaptations in each plant, and a negative transfer cost effect due to the costly knowledge transfer itself.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oderates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the knowledge transfer because it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these two effects. For production processes with low complexity, knowledge transfer can engender superior network performance. Here, an optimal extent of knowledge transfer exists, and thus, a complete knowledge transfer is not performance maximizing. For production processes with medium and high levels of complexity, performance is reduced rather than enhanced through knowledge transfer so that it is optimal not to transfer any knowledge from the lead factory to the plants. While we analyze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a manufacturing network, our results are transferable to other settings that consist of a knowledge sending and receiving unit.  相似文献   

14.
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转移可以为组织带来比较竞争优势,而组织学习可以提高其对未来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共同作用可实现组织的持续成长.在回顾关于组织的重叠知识、知识转移以及学习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了重叠知识与组织知识转移,以及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从组织生态学角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论证了重叠知识可以充当优化知识转移效率与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器;最后给出了一些知识转移的管理寓意分析.  相似文献   

15.
One means of innovation is the adoption of new knowledge from external sourc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ory building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businesses that are collaborating together. Using pilot studi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based on real-life innovation projects, the research identified and confirmed two hypothetical constructs; that successful knowledge transfer comes from th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and that tacit knowledge can best be transferred in this arena using rich media channel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earch and goes on to assess a range of channels for their media richness and their ability to transfer taci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then positions this in the frame of collaborative or open innovation. It concludes that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channel can improve the innovation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between organisations and presents a model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知识转移是企业保存知识、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中介机构在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企业的不同心理压力,首先建立了联盟企业双方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其次构建了考虑中介机构参与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三方收益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在直接知识转移博弈中,转移主体的收益大小与自身的心理压力呈负相关,而与对方的心理压力呈正相关,同等心理压力下知识转出方占优;中介机构参与博弈情形下,中介机构作为协作角色的博弈收益仅受博弈双方心理压力影响,且与知识接收方协作可获得更大收益,而主导角色博弈情形下收益受到三方主体心理压力的综合影响,并在主导知识接收博弈时获得收益更大;中介机构的角色选择与知识转出方心理压力变化相关性不明显,主要受到知识接收方及自身心理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春平  毛基业 《管理评论》2012,(2):131-139,176
离岸IT服务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过程,从海外客户到国内供应商的有效知识转移是成功的关键。然而,针对客户的不同控制模式和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不同影响,以及这两种知识转移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极其有限。本文基于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客户的正式控制对显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比非正式控制的作用更强。隐性知识转移比显性知识转移更依赖于供应商的吸收能力,显性知识转移对隐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还显示,正式控制对离岸IT服务外包绩效有直接影响,但知识转移对外包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团队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促进团队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但已有研究对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团队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引入交互记忆系统作为中介变量,对社会资本是否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知识转移产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对23家软件外包承接企业的93个项目团队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发现,交互记忆系统在社会资本与团队知识转移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团队通过社会资本促进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是提高知识转移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