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亲贫困增长测度及其分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阮敬 《统计研究》2007,24(11):54-58
摘  要: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在讨论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并用Shapley值法对之进行因素分解,并采用CHNS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缓解贫困,需要进一步采取瞄准式扶贫措施来解决的结论 。  相似文献   

2.
李丹 《统计教育》2008,(6):13-18,36
本文基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采用GQ Model和Beta Model拟合收入分布函数并计算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贫困规模;采用最新的Shapely分解方法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三部分效应之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三因素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2006年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贫困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其中经济增长是减贫的绝对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困线变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贫困率的上升,但总体上增长还是亲贫困的。  相似文献   

3.
阮敬  纪宏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11):29-33,39
在现有亲贫困增长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现实发展状况剖析亲贫困增长的类型与内涵,厘清亲贫困增长的研究思路,从贫困缓解、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亲贫困增长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建立基于收入分配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的亲贫困增长分析矩形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探讨和拓展,以期完善和修正中国的亲贫困增长理论和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4.
亲贫困增长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生云 《统计研究》2012,29(7):101-106
阐述亲贫困增长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目的在于总结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的主要理论成果。有关亲贫困增长测度的方法主要有七种,都是从收入增长率变动或贫困指数变动角度进行构建。现有文献研究从收入维来测度亲贫困增长,有关多维度的亲贫困增长测度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相应地也可以从多维角度分解经济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目前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都是基于匿名性假定,如何考虑非匿名性情况下的亲贫困增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这种高速增长是否亲贫?本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数据,运用修正的减贫等值增长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亲贫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亲贫性,但农村经济增长的亲贫性欠佳.  相似文献   

6.
贫困缺口总指数的构造、分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映梅  张提 《统计研究》2016,33(7):3-10
本文构造了一个新贫困指数 ,通过对 指数的因素分解及衍生指数的构造,提出了一些重要贫困指标的预测和推算办法。基于CHNS1991-2011年跨度20年的8轮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近20年来总贫困缺口率呈现年均6.39%的缩减率,其贡献全部来自贫困人口总规模递减这一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两个因素,即平均贫困缺口水平和贫困差异度则呈现年均小幅上升趋势,表明减贫质量不容乐观;以现有减贫模式对我国农村2020年的平均贫困缺口水平、贫困不平等程度、贫困规模等指标进行预测显示,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提出了采用精准减贫,重心在于提升贫困人口获取收入的能力和缩小贫困不平等程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依据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在综合性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性资本溢出因素,且将数据结构面板化,深入挖掘R&D驱动型经济增长协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将影响因子依据空间距离衰减原则进行内外源分解,分别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本土直接推动效应和跨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研发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创新系统的诸要素对于R&D驱动型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内源性FDI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外源性FDI未能发挥显著作用;邻近城市的外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本地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利用CHNS调查数据,分两个阶段:1990-1999、1999-2005,依据收入分布函数定量讨论了收入增长、分配公平与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均值回归与O-B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决定机制是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然而需要关注在1999-2005年间教育的系数效应为负。分位数回归与M-M分解显示:两个阶段,收入决定机制是导致居民收入分布向右偏移的主要原因;第一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源于劳动力特征的变化,第二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难以解释。Shapley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增长能显著减少贫困,而收入差距扩大会累及减贫效果;在两个不同阶段,贫困减少的增长效应贡献始终最大,而分配效应与贫困线变动效应贡献顺序发生了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的作用差异。通过数学变量模型分析表明,贸易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其他要素禀赋和发展效率并没有随时间得到减小,这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两极分化趋势还可能加剧。  相似文献   

11.
益贫式增长与社会机会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秀兰  李宝卿 《统计研究》2011,28(12):41-48
 目前的益贫式增长测度方法局限于从收入或支出角度考察增长是否益贫,没有足够重视教育、医疗、保险等社会服务机会分配的益贫性。本文用基于社会机会函数(SOF)构造机会指数(OI)和机会益贫指数(PIO)的方法测度中国教育和医疗服务机会分配的益贫性及其动态变化,采用CHNS住户调查数据(2000-2009年)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作为考察增长益贫性以及制订和执行更具针对性的益贫策略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部分学者在运用经济增长率分解法时存在的误区,对现有经济增长率分解法进行改进,推导出多因素指数分解的一般公式,并利用这一原理测算出1978—2013年期间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省际配置效率,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投入总量的增长,在只考虑有户籍变动的劳动力跨省迁移的前提下,劳动力省际配置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有限,总体配置效率较低;只有当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或当劳动力资源转向相对短缺时,劳动力省际配置效率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各部门的能源效率,本文利用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1997-2002年期间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得出我国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该对目前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调整,建立起一个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其次,放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选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出2002-2007年度中国隐含碳排放总量和分部门的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法研究了排放强度、生产技术、国内需求结构、贸易结构和经济规模五个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放强度和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生产技术、贸易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从部门结构上看,贸易结构因素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分布特征的变化,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贸易结构的变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小;另外,虽然直接碳排强度明显下降,但受碳排强度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共同影响的完全碳排强度却几乎没有变化,反映出能源政策在各部门的实际效果受到生产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nlarges the covariance configurations, on which the classica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is based, by considering the four models arising from the spectral decomposition when eigenvalues and/or eigenvectors matrices are allowed to vary or not between groups. As in the classical approach, the assessment of these configurations is accomplished via a test on the training set. The discrimination rule is then built upon the configuration provided by the test, considering or not the unlabeled data.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simulated and real data, have been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gain of our proposal with respect to th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孙欣 《统计教育》2010,(2):49-54
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出现了波动这一新现象。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解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00—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中,强度效应占主导作用,结构效应作用较小。其中,第二产业对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影响最大,而制造业对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起主导作用。(2)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波动的影响较小,2000—2002年降低了能源强度,2002年-2007年增加了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个体微观数据基尼系数的组群、要素统一分解式,并利用该分解式考察消费结构、区域结构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采用了2009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食品、衣着类消费的增长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平等,其中谷物、薯类、食用油、蔬菜及制品、肉禽蛋奶及制品的消费增长对消费公平性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组内不平等在总体消费不平等中占80%以上,消费差异主要表现为内部的差异;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平等受收入不平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