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专家法律意见书与古今中外相关概念的比较,指出专家法律意见书既不是实然上的证据形式,也不能作为应然上的证据,并从法理和社会意义的角度论证为当事人出具的专家法律意见书不具备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法律专家意见书与日俱增,并对司法审判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它既不属于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又不同于辩护词、代理词,当属学理解释。其存在,有助于保护"弱势"的合法利益,有助于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从比较法学角度出发,借鉴美国的"法庭之友"制度,亟待从立法上赋予法律专家意见书以"名分",确立出具主体资格,明确适用范围,载明邀请主体、费用负担、与当事人利害关系,法律专家仅对适用法律问题发表意见,不能对法律事实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英文法律意见书,试图从语篇结构、句法、用词三方面对其文体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法律意见书作为律师非诉讼文书目一类,具有法律语言正式、庄重的语体特点,和其他法律文书相比,法律意见书的写作风格比较灵活,其正式程度可根据咨询人的法律经验和需要等因素来决定。但总的来说,法律意见书是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综合性的书面文件,同时具备了法律文体和书信文体的写作特色,没有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那么正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权流转是当前城乡统筹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改革的成功与否。但目前农村产权流转的法律依据不足,实践中存在着流转不规范、程序不严谨、法律监督不足等缺陷。中介机构基于其专业性、中立性的地位可以对农村产权流转中的法律风险进行较为公正理性的审查,强制推行法律意见书制度在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中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借鉴国有企业改制中强制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做法,为农村产权流转的合法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律推理研究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承光 《南都学坛》2003,23(5):86-89
法律推理的历史由来已久,西方各派法学家都不同程度地探讨过法律推理的有关问题,尽管他们的观点各异,但大多数法学家都倾向于认为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它是法官裁决案件时的方法论工具或智力手段,其功能就是为了论证判决结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系统的法律推理理论。  相似文献   

7.
法律移植是比较法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但对于它的具体含义、可行性与否,全球的学者们似乎永远都在争议着,其中尤以美国比较法学家艾伦·沃森和法国法学家皮埃尔·勒沆的唇枪舌战最为激烈。本文简要梳理了二人的此番旷世争辩,并结合方孔先生的深刻点评,得出法律移植是在共性的自然法基础之上的实在法范畴内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法律之治,法律之治是以司法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没有完善的司法就没有良好的法治。司法活动的主体实际上是法律共同体,司法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能够建构中国的法律共同体并使之成为司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国情决定法律共同体建构的中坚力量是法学家,司法改革应使法学家阶层成为法治的中心。司法改革为法律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罗杰·科特威尔以法律的独立性为红线,系统简略地介绍了法律社会学的一些基本主张,揭示了法律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为我们全面认识法律提供了方法.在法学知识体系尚不发达的社会,法学家们更应重视法律的独立性,以便为法治社会构建较为完善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5):F0002-F0002
杨大文教授(1931-),男,江苏常州人。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婚姻家庭法学研究所所长,《法学家》杂志编委。兼任北京人文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曾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妇女儿童专门小组成员,中国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副会长,民政部婚姻专家委员会委员,《法律学习与研究》《法学家》杂志主编,《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女性与法律”栏目特邀专家主持等职。长期从事民法学、婚姻家庭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作为一种本土文化资源,在经历了消沉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复兴。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植根于社会转型、孕育于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早在民国时期,以董康为代表,部分法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发现了全盘接受西方法律文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弊端,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存在于中国本土社会的合理性。虽然其中有些观点过于偏激或武断,但对于中国现代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不乏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研究董康法律创制思想的意义,分析了董康的立法精神和刑罚思想并探讨了董康法律创新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专业的法学家,弗兰茨·卡夫卡作品中的法律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在法的门前》为我们进入卡夫卡笔下的法律世界提供了一个入口,寓言中的乡下人在自我欺骗,没有意识到法的大门是专门为他而开的,与他人无关。《诉讼》和《城堡》中的两位主人公也同样身陷于自我欺骗的迷雾。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向内闯,才有机会进入法的大门。卡夫卡作品中的法可被解读为犹太人的法律,他的小说由此表现出的是现代犹太人在接近犹太之法时所遭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法律推理是西方法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法哲学家或法学家对此阐述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从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特点,研究法律运作过程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当代西方法哲学研究法律推理的基本出发点。由此,揭示两大法系在法律运作中逻辑思维方法的差别,进而说明法律推理在其中所起的方法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著作<法律篇>中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从"人治"转向了"法治".这一转型不仅丰富了法治问题的基本范式思考,而且也为后世的法学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源泉.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公共服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法律思想渊源主要有:以洛克、卢梭等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理论;法国公法学家狄骥提出的公共服务理论;德国法学家福斯多夫提出的“服务行政”理论。分析了此3种公共服务法律思想渊源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西方现代公共服务实践的重要影响,指出了其对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法学家认为男女两性具有性别气质差异,并通过对社会性别和关怀伦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女性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从而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独特的女性风格,而以上女性特质恰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某些传统相符.中国古代司法具有反形式化的特点,传统法官的思维是一种实质性的思维,这与女性主义法学家所提出的女性法律方法中实际推理方法所体现的注重实质正义的特征相吻合.传统法律文化以和谐为宗旨的特点也与女性注重维系关系、强调关怀的特质相符.而中国法律文化的儒家学说与女性的关怀伦理学更是有很多契合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女性特质,而此一特质仍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法律思想史家的学术贡献。认为张国华、饶鑫贤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法律史研究的组织者、学术活动家和著名法学家;在总结与继承、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骨干、开展学术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言道“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信仰的缺失,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法律信仰作为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服和尊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的法律哲学的三个主流学派,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法社会学三大法学派在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分别提出各自的主张,法律是价值?是形式?还是事实?三大主流学派各主张法律研究的某一方面,进而围绕法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论战。由于三大法学派的片面性和排他性,法学家们呼吁各流派相互融合、补充,以此来形成一个新的法学理论体系,综合法学理论便应运而生。但综合法学理论还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本文将从法律概念、法律规则的角度来评述综合法学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法律共同体是在对于法律事业团体性的研究中,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家等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群体成员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疆域的法律事业共同体、解释共同体以及协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