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心理距离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汉语词语“老外”对外国人和中国人双方都造成了心理负面影响 ,拉大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老外”是落后的 ,应当被摒弃  相似文献   

4.
5.
“心理距离说”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是一种审美态度理论,心理距离实即审美态度。布洛本来是为了取代“主观的”和“客观的”、“人情的”和“非人情的”这样一些对立概念而创立“心理距离”这一概念的,但他在用“心理距离”来指代审美态度时,又将共鸣和经验差异塞进这一概念中,造成了概念的混乱。从“心理距离”角度来讨论审美对象的虚构性,是布洛所独创。  相似文献   

6.
布洛和葛兰西分别提出过"距离说",两人主张的内涵并非恰恰相反,而是能够相互补充的。同时,他们提出各自的主张时,并不是站在同一语境之下,即布洛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距离说",而葛兰西则是从审美批评的角度提出"距离说"。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思想的创建与实践同他前半期的学术人生道路是紧密相连的,本文把他的"人生的艺术化"思想过程理解为两次创建和两次实践时期,以此来考察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及各个时期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对心理距离说批判最有代表性的分析美学家迪基(Dickie)的基本观点以及得失所在,并试图得出结论,即在这场论争中,尽管是以迪基为代表的持批判立场的学者.对心理距离说的退出历史舞台起到了摧毁性的作用,但以卡塞比尔(Casebier)为代表的持坚持和修正立场的学者,对心理距离说的解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对心理距离说在中国传播中的转变及对中国美学建设的价值给予了一定的观照.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的“美感经验”理论是其前期美学思想的核心。在探讨美感经验时,朱光潜主要以艺术为中心,在吸收、借鉴与批判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审美直觉论、心理距离观、审美移情说为支点的独特的美感经验理论。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与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的美学思想相比较下,朱光潜自身的美感经验理论的内容得以明确化、系统化,其美感经验理论的独特性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心理学、青年学等科学理论,分析了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逆反、依赖等心理现象,以及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解决和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以利于完善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心理距离、审美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与空间造就了心理距离,心理的距离创造了审美,旅游活动恰恰就因为其自身时空变迁的特点,而演绎为了审美活动。人的审美是一种情绪上的认知,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往往有知觉的闭合原理和再造想象的参与,所以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呼唤关于景区景点的一种开放性的弹性结构,旅游者不仅可以审美、赏美,还可以创作,旅游者也因此在距离与审美、审美与认知、审美与创作中不断的掀起愉悦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打破了学界一般把朱光潜对克罗齐和尼采美学的整合看作是一种简单地“凑合” ,而认为在克罗齐理性美学和尼采非理性美学之间有若干“中介”环节 ,叔本华美学便是这种“中介”。朱光潜通过对叔本华的审美直观的经验化诠释 ,得出“形象的直觉” ,这既和尼采的“从形象中得到解救” ,又和克罗齐“美即直觉”贯通起来。同时指出 ,朱光潜心目中的叔本华和尼采在人生观上是有本质差别的 ,叔本华是悲观的 ,尼采则是化凄苦为快乐。后者才是朱光潜的早期艺术人生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思想就是使用语言”的命题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传达论,很可能吸收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暗含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康德先验主义的自觉克服,显示出对意识哲学的主体间性改造之趋势.遗憾的是该文未曾引起足够的关注,错失了在其引导下,中国美学本该早就进行的“语言学转向”,从而后者一直未能从“意识哲学”范式进入“语言哲学”范式.如果从日常语言哲学和哲学解释学及阿佩尔等人先验语用学出发,阐释朱光潜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如何可能,又将产生何种后果,将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孟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性善论"入手,从审美观、人格美的塑造、美感的普遍性规律及艺术美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孟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朱熹"气象"审美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是继“意境”之后的充分体现宋代美学精神的基本范畴。“气象”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底里。以追求一种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为目标,以不同于“意境”而倾向于“境界”意蕴的重要范畴。文章从“气象”的流变、朱熹与“气象”范畴以及“气象”基本品格——“中和”、“浑成”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朱熹是“气象”理论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6.
朱敦儒是南宋著名词人,从其诗词可以看出:他高度重视休闲的自由之价值,"出红尘"、"胸中无事"、"会良朋、逢美景"的休闲伦理观,展现了对人格美的推崇;他的人格美形态可提炼为"闲旷",并通过旅行、游猎,赏花、种植,弹琴、垂钓,饮食、睡眠等休闲活动选择审美方式,达到了高雅而非高蹈,通俗而不庸俗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朱熹“仁”学思想内涵超越了以往儒家传统的内容,是在继承、发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他认为立意为善是仁的首要含义;“仁是爱之理”;“仁是心之德”;仁有层次性,等等,是仁的具体内容。他的仁学思想是终极目的和科学方法的和谐统一论,是人人立意为人人好,用实际行动为人人好,用科学的方法为人人好。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福建省闽学研究会、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四地“朱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儒商经贸论坛”于2014年8月22至24日在芜湖市隆重召开.会议主要就朱子教育思想与当代价值、多重视阈下的朱子学说、围绕朱子学而生发的其他哲学问题、儒学与当代经济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拓宽了朱子学研究的路径,展示了朱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道家的“虚静”说与西方的“距离”说都是审美鉴赏中审美主体的态度和修养,二者在揭示审美活动主体作用的特征上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不仅在于二者都是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审美主体对审美容体的一种有动机的选择性的行为,同时,二者都是强调在审美观照中保持一种非理性的、无功利的态度.然而,由于“虚静”说和“距离”说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因此,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首先,道家的“虚静”说与西方的“距离”说产生的哲学渊源不同;其次,“虚静”说主要强调物我两忘的状态,而“距离”说主要强调物我有别;再次,道家的“虚静”说比西方的“距离”说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0.
"回到三代"是朱熹毕生努力的理想追求,他建构这一理论体系是在继承二程"道心"、"人心"二分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地贯通起来的,并对"道心"、"人心"提出完整的诠释,使"道心"、"人心"合而为一.朱熹"回到三代"的理论构想是在解决"道心"与"人心"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道心"与"人心"是同一的,不是对立不可调和的,"回到三代"是符合"道心"的,但更需要人去实现它,需要"人心"的作用--发为情、发为人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