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民间流传署名欧阳修撰的《郭氏族谱序》一文,从某些内容和撰写时间上分析似有可能是欧阳修佚文。然而通过细微环节的比较考析,这篇署名欧阳修作的族谱序文在没有发现新的文献证据之前当是后人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2.
以郭氏六代传承人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考察洛阳平乐正骨的传承和传播,梳理平乐正骨的主要传说,依据史实、医道和众人的口承,可以确定洛阳平乐正骨实起于明末清初的祝尧民。只是到了清朝中叶的郭祥泰时才形成了品牌“平乐正骨”。今天的洛阳平乐正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骨伤科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3.
《小康生活》2000,(5):63-63
全国骨伤医院学术研究会理事、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管城中医院骨病科主任郭永昌,创立了“郭氏疗法”——非手术治疗骨坏死、椎间盘突出等症.疗效显著。●骨坏死的十种类型对症查因诊断准确。(1)创伤导致骨坏死;(2)药物导致骨坏死;(3)寒湿导致骨坏死;(4)肝肾亏虚导致骨坏死;  相似文献   

4.
并州自传说中的大禹始置,迄隋代终废,前后大约经历2 000余年。在这2 000余年中,并州辖地非一。由最初的天下十二州之一,到北周的二郡十县,并州的领域面积在不断地缩小。就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古代并州辖地并非仅限于今天的山西。然自汉代始,并州辖地基本上是今天的山西。自汉至隋的700余年间,并州辖地儒学复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儒学家,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文学家。以王氏、郭氏、温氏和孙氏为代表的并州四姓的文学创作,促使了先唐山西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洛阳平乐家族第十七世孙郭祥泰自幼即好岐伯之学,他广泛研读医药书籍,继承中国传统医学和家族医术,开办人和堂,专习骨科,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平乐正骨医术。从郭氏十七世及其前后几代人生活活动的年代、郭祥泰生子授徒等和郭氏世系传承情况分析研究,可推定郭祥泰生于清乾隆晚期,平乐正骨的形成最迟不晚于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至今已有214年历史。这一重要结论,对于廓清洛阳平乐正骨源起的迷雾有着不可或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对明初移居西宁卫的郭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作了初步考察,通过勾画这一军户家族在西宁卫定居、发展并兴盛的曲折历程,映射出明代河湟边地社会军户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轨迹,并对明代以来国家力量不断深入边地社会的背景下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的复杂进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曾入翰林,参加湘军,署理广东巡抚,充任兵部、礼部侍郎,且为清延第一位放洋大臣,先后出使英、法,因而郭氏不仅曾办"洋务",亦且了解国际情形.一再败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之后,清廷朝野上下,昧于形势而又有心雪耻,于是主战者形成一股强大势力.郭氏深知,洋人原以相互"通商"为目的,因遭清廷拒绝,加以官吏及民间之阻难,终至引起战争.因而郭氏力主一面图谋自强,一面以谈和为因应之方,在力不如人之时,惟有以"理"抗"力".不幸其言未被清延采纳,终有"甲午"及"八国联军"之惨败.  相似文献   

8.
郭雍是宋代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核心的思想是“《易》言三才之道”。他将“三才之道”贯穿到天人起源、《周易》创作、本体衍化、卦爻交感等易学解释体系的各个层面,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日-4日,首届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学院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科技局、平顶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同各地的11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围绕"伏牛山文化圈的地域范围"、"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华文明起源"、"伏牛山文化圈的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的自然环境、战略地位"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正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主办,宝鸡文理学院承办的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于2013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宝鸡文理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宝鸡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刚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代表围绕"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的会议主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16日,东北文化研究院举行东北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著名学者叶舒宪、萧兵、傅谨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学者、专家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就东北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东北文化研究的丰富的内容、东北文化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专家、学者发表的见解对东北文化研究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河北省磁县召开。这次研讨会以北朝史与河北历史文化为主题,对河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对提升地域文化品味、强化省内史学工作者的交流机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韩国中国史学会第九届国际学术大会在韩国清州国立中北大学校举行。来自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通过法律看中国历史",与会学者提交的39篇论文围绕法理念、法律文献和唐宋、明清、近现代三个时期的法律等方面对中国法制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这次会议将会对中国法制史乃至中国历史的研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于2013年9月15日至18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研讨会由贵州大学主办,东盟研究院承办。会议共邀请到来自东盟8个国家、韩国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深刻内涵、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讨论。通过研讨会,来自东南亚特别是来自东盟的学者与中国学者加强了交流、增进了理解、升华了友谊、收获了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结合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深入分析了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18日至20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党校系统党史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围绕改革开放30年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朱子研究会、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主要就朱子民本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朱子理学思想渊源与影响等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朱子学说作了广泛研讨,丰富了朱子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24日至26日,"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河北保定清西陵召开。会议围绕"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近况,从酋邦问题、国家起源问题、理论与方法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了先秦史与考古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化发达,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称之为"眉山现象".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由家族文化发展为文化家族,通过教育与科举,部分人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谓"眉山现象",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张文显教授2014年4月19日在扬州大学召开的"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学术研讨会上所做的学术总结,根据张文显教授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文稿已经过张文显教授的审核。区域法治文化是新兴的区域法治发展法学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区域问题的特殊性和文化问题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区域法治文化研究中出现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张文显教授在本文中将这种百家争鸣的状况概括为区域法治文化问题的"扬州棱镜",他认为这种学术上的争鸣与批判是学术繁荣的现象,将促进区域法治发展法学学科知识的增长和创新。在总结不同观点的同时,张文显教授在文中提出了许多的真知灼见,为区域法治文化的研究乃至区域法治发展法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方向性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