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同光之交即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元年(1874年至1875年),清政府内部展开了长达七个月之久的“海防议”。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海防议”虽有较多评说,但不少评说不能令人信服。本文拟对“海防议”中的几个问题略作辨析,偏颇之处,祈请识者匡正。一关于“海防议”的历史地位“海防议”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中国国防建设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是不能低估的。首先,“海防议”表明清政府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众所周  相似文献   

2.
李小荣 《兰州学刊》2009,(8):1-7,30
作为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之一的“论议经”,其文体性质具有双重性:一日动态性,既用于实际的论辩活动,又结合于具体的伎艺表演;二曰静态性,即形成了内容各异的经典文本。“论议经”东传中土之后,其影响之主要表现有三:一者深化了世人对“论”体的认识,二者促进了三教“论议”程式的定型,三者加速了论议伎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可见,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国实行的议行合一的国家政体制度,现在还有不同观点。一是学术界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当前还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那种“议行合一”制度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因而我们不应该要求议行合一;二是从根本上否定我国实行议行合一,主张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提出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了的“议行合一”的组织形式。为了澄清理论是非,有必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关于“议行合一”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现实意义,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民  相似文献   

5.
一、萨特与波伏娃?“同居”的思想追求 关于萨特与波伏娃的两性关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舆论热议的一个话题。 英国《新政治家》的主编保罗·约翰逊,在《萨特:“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一文中,对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一事一议”为何效果不佳:基于机制设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事一议”在实践中效果不佳。文章从机制设计视角出发,分析讨论了“一事一议”制度的目标设计、激励机制和实施机制,指出制度设计不当,对于农民群众和乡镇干部激励不足,实施成本过高且缺乏可操作性是“一事一议”在终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需要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一国两制”解决了祖国统一的大问题,那么CEPA则是试图解决“两制”情况下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如何进行市场经济的问题。CEPA作为一种获得潜在利益的制度安排,无论对港澳还是内地,都是一种“双赢”的制度安排,它表现出社会总福利增加的制度效应。同时,CEPA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其实施的主体是政府,但不确定性和政府及其官员在认知上的缺欠,也会加大制度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一事一议”制度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模式,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对33个县382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对“一事一议”制度运行绩效及其评价进行分析发现:“一事一议”财政美补制度实施以来,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热情得到了激发,农村公共品供给得到一定的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制度优势逐步体现,有效激活了原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生命力.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议榔,苗语称“构榔”。“构”即议,议订,“榔”即公约。“构榔”即议约或议订公约。议榔又有议约组织之意,是苗族古代一种议订社会公约的组织或制度。它起源于苗族远古的氏族社会,是苗族原始共产主义时代经济生活条件的反映,是氏族社会的上层建筑。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部分议榔演变成为反映私有制生产关系的习惯法。现在,原始议榔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为黔东南地区苗族所继承,用于社会主义文明村寨建设。本文拟就原始议榔的性质及其在苗族地区文明村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些初浅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叙事结构具有超越文字的意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该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叙事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叙事佳作。该部小说采用叙述分层的方式建构文本,富有技巧地展现了整个故事。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该小说遵循季节的循环,同时又调整时间的速度和顺序,带有现代小说的非线形发展的特征。另外,小说中空间上“东部”与“西部”、“东卵”与“西卵”、“纽约”与“灰堆”的对立构成超越地理意义的隐喻,揭示和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1.
司法集议主要分为指定集议、法定集议和申请集议三种类型。就法定集议和申请集议而论,它们基本上都是三省制框架内尚书省系统政务运作的一个环节。指定集议实际上是一种辅助皇帝决策的制度安排,减少了皇帝权断权行使的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种缓冲性和补充性的司法机制。司法集议是一个开放性、临时性的介入程序,在集议的结果出来以后,司法机关可以对之进行驳议,门下省也可以行使其封驳程序,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专门意见对常识判断、少数专家对多数意见的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国家经纪体制”下的“乡镇自治”、“国家全能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早期为“议行合一”制度)和“乡政村治”下的“村民自治”三种制度变迁。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农业财政体制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体制改革,本文认为对此应在转变政权职能、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统一财政体制与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学术论坛1981年第6期发表了娄永清同志的文章《唯物辩证法规律新议》(以下简称《新议》),读来启发思想,颇受教益。但文章中对新陈代谢规律及其与肯定否定规律关系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文章“不赞成”哲学界流行着的“认为新陈代谢只是肯定否定规律的一个侧面,而不是一个有独特内容的普遍规律”的观点,认为新陈代谢规律是与肯定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并列而且“有着原则的区别”,同为对立统一规律的“派生规律”。其根据有三: 首先是“内容上的区别”。文章说:肯定否定规律的任务是“揭示事物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线”,而新陈代谢规律的任务是概括出“新旧斗争,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肯定否定规律只揭示事物发展的路线吗?不是的。这一规律不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路线,而且揭示了新陈代谢的根本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对事物中过时的、腐朽的东西的否定,事物的否定,即是从旧事物到新事物的根本性质变。第二,事物的发展,在于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矛盾性,而事物内部本质的差别,即对立的最根本内容是肯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罗立刚 《学术研究》2003,(7):133-137
唐末五代的笔记小说出现了“志文”的新特点 ,“志文”内容明显增加且相对集中 ,甚至出现了以文坛史料为主要内容的笔记小说 ,这对同为杂体文的诗话的兴起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这类“志文”小说与一般笔记小说在结构上大体一致 ,但以诗文为中心的情节安排 ,则使之具备区别于一般笔记小说的特征 ,并最终导致诗话著作的出现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由于不会安排闲暇时光,在周末休息时觉得无事可做。下面的小测试会帮助你了解自己。你只需回答“是”、“有时”,或“不是”。 1、你是否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度过休闲时光? 2、你每周都去听音乐会或看演出吗? 3、你至少每个月去一次博物馆吗?  相似文献   

16.
考察明中叶政治与学术的互动,嘉靖前期的“大礼议”与更定祀典无疑是一个重要而有益的视角.“大礼议”反映了皇权与阁权之间的斗争,这已经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然而与以往许多赤裸裸的政争不同的是.“大礼议”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礼仪形式之争,权力的对抗是在议礼双方论辩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既然是辩论就需要有一定的根据、以理服人,那么双方论辩的基础或思想背景如何?真的像前人所说的那样:“大礼之议.重嗣者议虽非而心则忠.重统者议虽正而意则媚”,仅仅是一些下级官僚的“希意干进”吗?令人的考证其实已否认了这一点.而极为巧合的是,议礼过程中新旧两派的对立,实际在学术背景上正是正统的朱学与新兴的工学之间的互相诋娸.早在四十多年前.欧阳琛先生就已对此作过考证.他指出:“考赞礼诸臣之思想渊源.多为姚江王门高弟,则此一新旧士大夫集团之政争,实与当时新兴王学及正统朱学之对立有关,此又欲明大礼议之思想背景者不可不知也。”欧阳先生以朱王二派的对立考察了从嘉靖到万历一段时期的党争,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将嘉靖一朝很有影响的“伪学”之禁与“大礼议”《含更定祀典》关系极为密切,笔者对“大礼议”的整个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略述-孔之见。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结构、操作路线和评价方式三个叙议维度入手,较为详尽地探讨了中国特色文化预算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制度安排,从而为未来的文化预算制度建构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参照.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快乐青春》2014,(12):52-52
编辑老师您好:我仔细地阅读了小学版《经典阅读》1—10期,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个个启发人、鼓舞人的故事让我爱不释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刊物了。在此,我想提点建议:应增加一点阅读知识的内容,只安排一篇《阅读一对一》显然不够,应以三篇为宜,内容要多样化。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古诗学习,应增加一个“古诗欣赏”栏目,便于我们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  相似文献   

19.
王东洋 《东岳论丛》2023,(1):154-162
秦汉帝王功成封禅泰山,成为王朝正统、天下一统与盛世太平的标志,为后世帝王封禅创建了可资遵循的“古典”模式。魏明帝朝“遵古封禅”之议,时在天下三分;孙皓采纳群臣封禅之议,遣使“封禅国山”,时在吴晋对峙;晋武帝朝“古典封禅东岳”之议,时在天下一统。“天下未一”则拒绝封禅,正是大一统思想在分裂割据时代的独特作用方式。魏晋时期的“古典”封禅之议,体现了君臣对“功成封禅”“封禅以告太平”的古典模式的认知与理解,彰显了“古典”封禅所承载的大一统思想对魏晋君臣的影响与塑造,其实质是对秦汉大一统思想的认同与继承。在天下分合的三国西晋历史进程中,大一统思想通过魏晋君臣“古典”封禅的政治言行得以维系、传承与强化,从而对该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认为“党本来是人治,不是法治”。这一治党思想从中华革命党创建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甚至直至孙中山去世,虽然中间经历几多形式变化,但一直贯彻始终。它以“党魁独裁,服从个人”为中心内容,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做保障安排,努力探索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革命政党的建设道路。尽管这套党建原则和具体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对中国现代政党的内部建设却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