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日报》焦点新闻版2000-2008年间429篇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内涵报道的内容分析,得出党报报道议题呈现民生化取向,话语权由党政部门向民间分化,并致力于多元表达渠道的开拓及公共话语空间的建设,显示了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以人为本"的话语转向及更加关注民生,倾听民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走来,信心成为很多人缺乏的东西,人们究竟该信什么?"达芬奇案中案"是与非在一年当中,达芬奇造假事件算是一个焦点新闻。而在2011年年底此事又再次跌宕起伏。据2012年1月2日财新《新世纪》报道,达芬奇自称汇了100万元给记者来摆平造假门,消息一经传出各方哗然。据财新《新世纪》这篇《达芬奇案中案》报道称,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指  相似文献   

3.
唐宋省试"放榜"是古代新闻传播手段的一种,是省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新闻。唐宋省试制度的不同,也会造成"放榜"行为的新闻性差异。"放榜"除去实现信息告知功能之外,还具有文化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年初,全国多家媒体相继刊载一则“焦点新闻”:黄格选于1998年12月5日晚在重庆船堤俱乐部唱了6首歌,拿走35000元,在接受采访时竟声称是“周瑜打黄盖”,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问题!由此引发社会对艺人收入争议的又一轮轩然大波,作为“被控对象”的黄本人在数月来对此却未有丝毫反应,近日在记者的再三“逼问”下,终于听到——’99“中国歌坛第一风波”当事人开金口:  相似文献   

5.
自林清玄再婚的消息由台湾的媒体披露后,立即成为当地社会的焦点新闻,更有读者声言要退书、焚书才能一泄心头之愤。 照说台湾社会这每四对就有一对离婚的比率,离婚已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那么,为什么对林清玄的离婚和再婚,又会如此激烈地反应呢? 我想,这得从几方面来说。首先他才离婚不久,新婚妻子就已接近临盆,让人推断他是与人有染在前,而与妻子离婚在后。即使这点还有待证实,但,他在婚姻有效期间就已移情别恋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出现的倾向性态度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态度模型,记者对报道态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负面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的重要程度。仅当社会对负面报道的接受程度较高时,媒体内部报道态度才会出现差异,即关联度较高的记者会倾向于负面报道,关联度较低的记者则倾向于正面报道。基于《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记者比非《纽约时报》记者负面报道倾向性更高,新闻工作者相较自由记者更倾向于负面报道,这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新闻的负面报道现象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存在先验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代体育报纸的报道功能进行归纳并对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得出体育报纸的报道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播体育信息、监督体育事务、推动体育发展等;而报道精神、报道主体、报道真实等问题则是体育新闻报道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道应注重连续性,这不仅是时事报道自身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也是搞好时事报道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何在报纸的时事报道中很好地体现其连续性,是我们许多报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作为报纸家族成员之一的晚报,尤其需要下功夫探索一下时事报道的连续性这一课题。一、晚报时事报道缺乏连续性的弊端1.有头无尾。有的晚报时事报道只报道“发生”,不报道“发展”,更不报道“结局”,使读者对所报道的时事缺乏“全过程”的了解,因而批评这种报道是“开台锣鼓挺热闹,唱到中间没戏了”。2.掐头去尾。有的晚报对所报道的时事,开头的消息漏发了,过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西日报》对第九次党代会的报道为例,将其与第八次党代会的报道进行对比,根据报道阶段和报道内容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新变化,即报道重点转移、形式多样、角度各异与报道完整,同时探讨这些变化对会议报道改革的意义,并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紫嫣 《国际公关》2023,(9):164-166
地震是我国发生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之一,主流媒体对地震的报道框架影响着受众认知,也在安抚民心、稳定舆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信息来源等维度对1949-2019年《人民日报》对国内地震新闻报道中使用的框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关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报道体裁与报道主题逐渐多元化;报道对象从领导人转向平民英雄;报道倾向从正面宣传为主逐渐走向客观;叙事方式由宏大叙事转向平民叙事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们之所以指斥报告文学边缘化,是因为众多报告文学不再反映历史发展的主流倾向;不再反映社会的本质问题、重大问题;不再反映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放弃报告文学正义性的本质特征,环顾左右而言它。说报告文学边缘化,是因为从历史传承上今天我们已找不到几个后继者,让我们不得不发出悲叹。尹均生先生说:“新生代的报告文学家们,个个以人民为母亲,作时代的代言人。”是言过其实了,永远独立地把握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救治今天报告文学边缘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告文学作为独立文体的核心要素是在局部抗战时期的上海初步形成的,具体内涵为比新闻更丰富、深刻;比小说更直接、逼真;比历史研究更广泛、形象;比数字统计更感性、具体.这是局部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对中国报告文学发展作出的又一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1938-1943年期间<纽约时报>对重庆大轰炸相关报道的全文文本和相关新闻标题为样本,借鉴传播学的框架理论,并结合描述、解释和分析结论的三步法,通过对数据、典型内容、报道方式的分析,探讨该报在重庆大轰炸报道中体现出的新闻理念及特色技巧,从一个侧面考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高云览向海外侨胞及时报道国内战争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残暴血腥的罪行,展现中华儿女团结抗敌、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抗战史上的光辉足迹和伟大影响,因此,高云览的报告文学创作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其报告文学避免了一般新闻报道的模式化倾向,以郁愤悲壮的叙事基调、真实生动的场景再现、灵活融合的文体风貌形成显著的艺术特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报纸在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病”——“被材料牵着鼻子走”入手,提出了要做好这类报道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关注生命,贴近受众;加强分析,常敲警钟。  相似文献   

16.
电视成就报道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样态之一,如何避免受众的"误读",达到信息传播和政策宣传的有效传递?本文以成都电视台《中国改革地理(成都篇)》系列节目报道为例,以当下电视媒介表达话语的多元化发展为背景,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只有达到媒介特性的本质回归以及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电视成就报道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和都市报的崛起,探讨都市报与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都市文化对都市报报道视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效果的影响,分析都市报对都市文化的反作用,并以两者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基点,从转变新闻传播理念和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两个方面探求都市报在和谐都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因具较强的理论色彩而区别于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摄像等实践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有效地提高《新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特点,改革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法研究外,教师还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结合现实问题和新闻问题讲理论,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较为合理的调查评估应当以政府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化解能力为调研对象,评价的内容主要应包含地方政府信访问题的处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及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政府绩效评估、公务员的考核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状况、公民政治心态的培养与引导以及司法公正以及民间法的司法识别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关于广州亚运会筹备活动的新闻报道成功实现了四个转变,即聚焦从多哈转向广州,内容从单点转向多点,报道形式由单篇转向专题和专栏,报道的重心则由高层转向公众。2007全年的亚运报道也存在一些不均衡现象,需要在2008年的报道中力求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