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科瞭望     
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家庭,人们的春节习俗除以汉族为主的一些传统习俗外,各族还有许多不尽相同的习俗。白族春节是白族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为了过好春节,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长辈回家看儿孙,儿孙回家拜长辈。初一,鸡未鸣,人们就开门放鞭炮、挑新水,往家畜头上贴红纸。这天,除未婚女孩外,人们都不拜年不串门,并禁用刀、剪、斧等铁器。早饭一律吃素。初二至初五,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快乐。东乡族节日期间,要开展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当尕达至拿杜。“当尕达至拿杜”,即“打土仗”。村与村约好,男女老少齐上阵,…  相似文献   

2.
遥远 《老友》2014,(1):53-53
正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韩国的传统节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韩国人过春节的许多习俗和中国的过年习俗很接近。春运韩国也有春节阖家团圆的习俗。韩国的春节法定假日是3天。春节期间,韩国大部分人都会回家探亲。所以跟中国的春运情形一样,春节前韩国的火车票和飞机票也是一票难求,很多人彻夜排队买票。由于韩国的铁路、民航部门会增加车次和航班,加之韩国的春运人数和中  相似文献   

3.
鄂温克族有着瑟宾节、敖包会、米阔鲁节、春节、斯特罗衣查节等丰富的节日习俗。这些节日习俗都具有民族特色,与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和传统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调节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节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充实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雪梅 《老友》2009,(2):66-66
学校放假了,在外地读书的孙儿、孙女都回家了,在南昌市工作的小女儿也带着外孙回家休假,还有家在县城的儿女们都带着儿孙一齐来探望我们二老,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5.
白族地区,特有民族宗教“本主”信仰,它的基本内容概括起历朝历代白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所有习俗。白族人民向“本主”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形成庞大的信俗思想体系来支撑人们思想精神,提高整个民族自强、自尊的凝聚力量。所以本文从白族人民“本主”信仰的普遍性、现实性、权威性三方面,来反映白族人民的本主文化。  相似文献   

6.
光晋 《老友》2008,(2):40-40
每年春节,是姑姑最开心的日子,这段时间,儿孙们都在身边,她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姑姑今年74岁了,姑丈已去世多年,膝下有5个儿子,10个孙子孙女,可谓儿孙满堂。可是,每年过了正月十六,儿孙们南下广东后,家里便只留下一个5岁的孙女和她相伴。一个是留守儿童,一个是留守老人,姑姑又住在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儿孙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白族丧葬习俗、文字的兴起、起名习俗的变化以及神话传说的演变四个方面,讨论了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文化的关系,对白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因素进行了剖析,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白族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田萍  林海 《华人时刊》2007,(2):66-67
年复一年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展示的日子,也因为各种隆重仪式的举行,而成为我们追忆历史、颂扬民族精神的庄严时刻。加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从全国来看,尽管地域、气候相差较大,但过年的习俗基本相同。正因如此,不同年代的春节,也许在亲历过的人们印象中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值得细细品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许许多多跟年有关的轶事,笔者写下此文,权当抛砖引玉,以唤起人们对春节一些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过年     
农历新年,一般都在一月底二月初,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但因为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对春节的热情。按照苏州的习俗,每年的冬至,差不多就是新年的“彩排”。这天晚上家家都燃放烟花爆竹。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说到春节习俗,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南北方春节最大的不同就是"吃不吃饺子"。其实不止如此,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国南北不同地域有哪些不同的春节习俗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介绍了功果桥白族民间的一个求子仪式过程,并借助学科理论解读了仪式的文化内涵。认为求子习俗借用了一些象征手段,并且求子现象与白族民间的传统信仰有关,同时,该习俗也充分体现了白族民间传统医疗文化中的"神药两解"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时候,老北京城里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老规矩、老理儿也特别多。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响声,所以人们过春节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春节一般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到正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的第一大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节俗变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春节习俗相比,城市的春节越来越受到政府行为的引导,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习俗,春节拜年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节俗的变迁显示了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春节来临,人们都喜欢用红纸写上福字贴于门楣之上,以祈福图吉利。这种习俗尤以农村为盛,每家除贴春联外,在门上箱柜上甚至粮囤和水缸上,均贴着大大小小的"福"字,为节日增添浓浓的喜庆气氛。《礼祭》上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也。广义的福是指幸福,它是祸的反义词,故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狭义的福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习俗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白族聚居的地方,解放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信仰“本主”,有些是一个村子祀一个“本主”,有些是几个村子共祀一个“本主”。各村信奉的“本主”都建有“本主”庙。同白族杂居的汉族、彝族、纳西族等,由于受白族的影响,也有祀奉“本主”的。$ 白族人民过去信仰“本主”,生死喜庆都要到本主庙去磕头敬香,信奉的虔诚,甚过信仰其它宗教。建有“本主”庙的地方,一般在旧历年初、年底或是“本主”神的生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有些地方还流行着“本主”走亲戚的习俗,到时要迎送“本主”,有的用轿抬,有的是骑马,有的还用大木车拉。“传说本主段宗是大理马久邑人,到上阳溪上门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十年的动乱和禁锢,人们早已厌倦了运动和斗争,北京人重又发现亲情的可贵,企盼一家老小灯下团聚吃年夜饭、守岁,共度大年三十的幸福。人们记忆中的春节是这样的:大年初一清晨,儿孙给爷爷奶奶磕过头,老人笑眯眯地派发红包,换上新衣的孩子们拿了压岁钱结伴逛庙会。  相似文献   

18.
鄂西鹤峰白族的来源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峰是湖北省白族最为集中分布的县,随着铁炉白族乡的成立,人们对鹤峰白族的关注日益增加。鹤峰白族更多地受到了桑植白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围其他民族的影响,鹤峰白族与桑植白族、大理白族在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习俗礼仪。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地缘环境、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现存春节习俗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山西省平遥县青村现存春节习俗为例,探寻节俗变迁的原因,对继承民俗传统、弘扬中国节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对传统节日春节非常重视,本文从祭祀与拜年、饮食及服饰、风俗活动、传统习俗之变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韩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探讨了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之必然趋势。通过考察两国春节传统习俗,展现两国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面貌,比较两国春节习俗之差异,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