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认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如何寻求一条既能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又能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正确途径 ,如何以各行各业的较快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呢 ?为此 ,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而叶峻教授主编的《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论》一书 (安徽大学出版社 ,1 999年 9月出版 ) ,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又一创新之作。《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论》在进行了人天依存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中华医学和哲学理论考察与回顾的基础上 ,依次讨论了社会生态、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战略理论,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大讨论。新近由叶峻教授主持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协同发展论》)一书,引进当代协同学原理和系统学方法,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首创关于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同步发展即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理论构想。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显然,这个‘协同发展论’与涵盖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含: “代际持续”;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协同发展论是一种全新的以统一的观点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主张人类社会复合系统的社会子系统、生态 (环境) 子系统、经济子系统, 以及社会生态子系统、生态经济子系统、社会生态经济子系统等应当互相协作即协同运作, 以实现其系统整体的协同发展。同时, 还应当实现其空间协同发展与时间协同发展。而科学发展观, 则是由“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四个互相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发展子系统 (要素), 所建构起来的关于社会发展战略的大系统 (整体)。它的突出特点是: “人本创新”和“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4.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人们还有些不尽相同的看法.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既往世界观的生态世界观.它的三大基本思想原则是: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包含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之中.比照生态世界观,可以看出,上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充满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为此,我们认为,可以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人类基于生态系统的环境整体的持续性有机协同发展.这个定义既能与上述定义相兼容,同时又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着新型的人性模态,并实现着对人的重新塑造.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供了合理的人性范式,能够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祝伟 《理论界》2009,(7):14-15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为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7.
诡辩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无论是人类政治与经济 ,还是人类文化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都有它的踪影。不少人想避开它或远离它 ,可是诡辩依然成为许多人的不速之客 ,由此人们感到彷徨与苦恼 ,不知如何应对才是。现在好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浩研究员撰著的《诡辩论———狡黠与智慧的关系研究》一书 ,新近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它从多视角深刻地审视了诡辩这一畸型的人类思维活动 ,开通了人类思维由狡黠向智慧转化的一条隧道。初读《诡辩论》一书 ,感到它具有如下一些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十分突出的特点。一…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6月,中国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建立低排放社会。同年12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发布,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国家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十五国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开始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的《河北省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三百多年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诗人、理论家祜巴勐的《论傣族诗歌》(汉译本)一书(以下简称《诗论》)。这部著作的出版,为研究傣族文学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这部书用大量的篇幅谈到了宇宙的由来,人类的起源,思想、语言、诗歌、文字的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28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发展观与广东现代化建设丛书》在广州召开出版座谈会。会议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主持,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有关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围绕该《丛书》的内容、特点、意义以及社科界如何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广东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经验积累和问题产生也先于其他省暴露出来,该《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也对今后广…  相似文献   

11.
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划中必须利、充原有的甚至重新设计生态计划;在新的生态计划中必须明确一个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是人类遇到的共同难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表现在生产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利润挂帅是双重危机的根本原因,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社会变革、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路径。这为分析和解决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生态价值观,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等著《生态文明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新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研究著作. 第一,《新论》在学理探讨层面丰富并深化了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内容,显示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精深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与《齐民要术》都包含丰富的生态农业思想.二书都主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也都主张对农业自然资源要做到“取之有度”,“以时禁发”.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二书的生态农业思想也各具特色.《管子》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而《齐民要术》则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管子》强调维护已有的生态系统,《齐民要术》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管子》把扩大土地开垦面积看作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齐民要术》则主张走依靠先进技术来提高单产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深刻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运行机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7.
生态哲学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乃至普遍规律,是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进行社会哲学研究的综合。如今生态哲学已形成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即生态学世界观,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  相似文献   

18.
生态价值观与人类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 ,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而生态价值观是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理论根基。只有在生态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下 ,全民环保意识才能是内在的、持久的 ,生态保护和建设才能是自然、和谐的 ,然而生态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人类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一、生态价值观是人类改变现有生存方式的理论先导  人与自然的冲突早在 19世纪后半期就已暴露 ,并被当时杰出的思想家所认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不仅描绘了当时人与自然相冲突的景象 ,而且还深刻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羚羊与秧鸡》自从2003年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批评。与其以往的作品一脉相承,阿特伍德的这部小说从自然环境深入到人类的精神、文化和情感环境中去,密切地关注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方向。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和文化生态等四个方面来透视该作品中所探讨的生态失衡和生态危机,试图解读阿特伍德通过该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警示作用与带给我们的关于人类文明与人类发展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是第一生产力。据蔡量在《知识决定论》一书中的报导,现代社会中一个熟练工人在一天内创造的劳动产品,相当于整个原始时代人类劳动产品的总和。这是科学在生产中显示出来的奇迹。目前人类正大踏步地走入靠科学吃饭的时代。随着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加,人们对科学的重视与研究正步步升温。山东大学马来平同志著作的《哲学与文化视野中的科学》一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