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的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来重新确立自己在草原中的价值,但在难以弥合的文化裂痕面前这种价值的重新确立已不再可能,主人公在古歌苍凉高亢的诉说中对往事的告别是自我走向成熟的开始,而在这之前的他仅仅依靠对现存文化环境的背叛和否定是无法确立自我价值的,作品中对成熟的人格的呼唤,具有作家和作品两个层面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写,彰显自我的个性;第三类传主作为文化或精神象征;第四类传主则是感觉化的"我",真实的"我"是在记忆的碎片和个体化的感觉中建构起来的。作者通过撰写自传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感,同时找到安放生命的最终位置。这才是自传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自传的自我书写是自传作家展示自我生命历程、揭示自己思想观念的过程,它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自传作家通过复杂自我的转变,使自我的真实性在自传事实与自我夸张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平衡,使自我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展现.自传的自我书写在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影响中、在内在真实与外在虚构的矛盾冲突中、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作家与读者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自传作家在自传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诗性而又真实的自我书写.  相似文献   

4.
求证自我何以成为社会价值源点,是社会转型期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大厦打地基的工作.社会价值体系起源于社会价值主体.群体价值是探寻社会价值原点的中间阶段.个体因其生命人格的真实性而成为我们寻找社会价值源点的一个关键环节.自我作为社会价值源点是由自我的根本特性决定的,自我区别于社会价值主体、群体价值主体、个体价值主体的特性决定了只有自我才具备作为社会价值源点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6.
杨荣 《学术论坛》2015,(1):107-112
茨威格对自传艺术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无限的期望又有清醒的认识。表面上看表现自我的自传是每个艺术家最本能最轻松的任务,但实际上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自传却被证明是最不容易成功的,因为它是所有艺术种类中责任最重的。自传的动因是人与生俱来的对自我永恒化的渴望。自传在坦白中隐瞒、表现中欺骗,其实质是一种"制作"而不是复述。  相似文献   

7.
王海洋 《江淮论坛》2002,(6):120-123
本文从心理美学有关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理论入手,分析这两者的矛盾在古代戏曲创作中的状况.以部分戏曲作品为例归纳了其存在的三种主要形式一、角色意识占主导;二、角色意识和自我体验交互参半;三、自我体验占绝对上风.最后对一流曲家创作中自我体验对角色意识的超越原因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自传《六一居士传》是含蕴深厚、意义深广的中国自传文学的杰出代表。将其放置于北宋历史文化的视野下考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北宋文人悠闲雅逸的日常生活中,其游艺之乐与人格理想,显示了北宋浓厚审美文化氛围下,文人情趣境界超越前代之高标的史学价值。《六一居士传》对于中国自传文学的创造性贡献,更加深和拓展了此后自传写作以雅趣好尚彰显自我形象的审美之维,提供了作为自传的叙事对思想品性的传达的高超叙事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小艳 《云梦学刊》2013,(4):125-127
随着环境需要与自我需要的不同,西尔维亚.普拉斯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人格面具:从幼年时期的"乖女儿"人格面具,到青年时期的"笑容可掬"人格面具,直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幸福主妇"和"贤妻良母"的人格面具。普拉斯每个时期的人格面具都与其真自我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致使普拉斯的一生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自己的人格面具,践行"死亡是一门艺术",灵魂终于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0.
奈保尔在2001年发表了《浮生》。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让人们想到奈保尔是在对自己的一生做总结。主题还是老生常谈,主人公威利在虚无、精神无根的生活状态中度过了四十年,但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这半生里,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索因卡的自传《阿凯:童年岁月》以多种艺术手段追溯了幼年索因卡的双重文化教育背景以及在此影响下的个人意识的成长,并注意了人格史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反映了时代主题.索因卡坚信自己的记忆,对叙述建构起来的自我形象没有丝毫的自我怀疑,显现出了传统的自传意识.  相似文献   

12.
人格是人性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道德人格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自我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自我同一性则是依赖于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不同的自己的综合,可感受为对自身发展的一种强烈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自我在同一性危机时期的不同表现,会映射出最常见的几种道德人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自我在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对自我的研究长时间处于人格研究的附属课题,丧失其独立性。研究自我必须把自我放在主体性的位置,把自我从杂多的"物"的背景里凸显出来,发现自我存在的独特性价值,通过论证自我的规定性,为自我存在找到基石,通过分析自我结构找到自我与万物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构建了一个以自我自由之法权人格为核心的现代法权理论系统.自由自我人格、市民社会、国家的合理调控三位一体,和谐统一于"法权人格体"的良好社会秩序中.这为我们法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北方论丛》2004,(5):49-52
陈染在当代文坛永远是一个谜.她的创作独具一格,在中国主流文学之外的边缘小道吃力行走.执著女性自我空间的守护与探索,对个体欲望的表达和肯定,对个体价值和精神的尊重,以她女性特有的视角抒写女性意识和人性的张扬,从而理性审视和反思了女性自我精神人格探索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自传、自我意识与身份不可分割。自传是自我意识的结果,是自传者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认同和自我解释的方式。自传往往带有鲜明的主体色彩,其中关键之处是自传者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决定着自传的品格与具体样式。自传研究应该返归主体,从自我意识与身份理论出发,建构新的自传诗学。  相似文献   

17.
注释是专为读者架构的理解作品的桥梁,唐德刚为<胡适口述自传>所作的注释不仅是一座桥梁,而且是研究口述自传的注释艺术的范本.它种类繁多,内容广博,注中有评,传中有传,高度提升了口述自传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自我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应尊重人的自我价值,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必要的条件.评价自我价值的标准应坚持主体性效应原则和个人潜能实现原则.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至善与个人至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安妮宝贝的写作受到当代中国文坛的关注,由于她高度主观性和自传色彩的写作方式,对其不同时期重要作品《彼岸花》、《二、三事》和《莲花》的心理分析,可以有助于对叙述者自我剖析、自我疗救的心灵历程做出深幽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柳潇  曹清燕  周紫薇 《理论界》2005,(11):111-112
从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过程和结构看,道德人格教育实践应改变绕开道德自我的现状。道德自我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