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个口号,由于粉碎了“四人帮”,批判了左倾思想,好几年不大提了。但最近一段时间,有些同志又重提这个口号,好象要完全肯定它,恢复它。对此,人们不能不提出质疑:所谓“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口号,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吗?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正确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是有益无害的。所谓“生命线”的涵义是什么? 提出这个口号,其本意是强调政治工作对于经济工作具有保证作用,这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作为一个科学的口号,应该有它确定的涵义,不容许作任意的解释和发挥。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千百次地重复这个口号,却没有人对它下过明确的定义。事实上,这只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认为,把欧洲联邦作为促使社会主义革命早日到来的“政治口号”,是可以接受并加以宣传的;但是从帝国主义的经济条件来看,欧洲联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无法实现的,便是反动的.然而现时期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业绩,是不是说明列宁的观点错了呢?不是的.列宁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是客观而辩证的.欧盟在当今国际上除了发挥着一些积极有益的作用外,也不可避免地仍有着列宁所说的阻碍“民主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反动”倾向.列宁当年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欧洲联邦的评判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欧盟仍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4,25(6):24-26
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际就承担了“救亡”重担,创办近代报刊是政治家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最初的新闻人,从一开始就过分地强调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这一特质。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但媒体过多地承担宣传鼓动功能,过多地介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势必削弱了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4.
清朝同治年间,东北地区爆发马傻子领导的武装举事,提出“杀恩合,坐盛京”口号。当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是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但综观恩合在奉天的行迹,其缉盗捕贼、镇压举事武装不遗余力,遂与江湖绿林、举事武装皆结冤仇。因此,举事武装提出“杀恩合”,确系个人恩怨所致,并非一句具有明确政治意义的口号,更不能作为判断举事武装性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足余栋臣起义提出的“顺清灭洋”的政治口号,在当时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发端。如何评价这一口号,在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口号“集中地反映了”起义队伍中封建士大夫的要求,并不代表整个起义队伍的政治目标。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政治口号的提出,总是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关系分不开。同样,“顺清灭洋”这一口号,首先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具有一定的策略意义,在当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简单地归之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就可能忽略了口号的时代特征及与整个起义队伍的政治联系。本文拟就“顺清灭洋”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视域下的政治认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产物,网络已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在新时期反腐语境下,网络以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旋风式”的反腐效果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网络反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也是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出现这样一种非正式但又十分重要的反腐渠道的原因,并指出多元化的网络环境给新时期政治认同整合带来的冲击.在网络反腐视域下,我国应通过加强网络平台“硬环境”和网络意识形态“软环境”建设,构筑起“网上网下,官民互动”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反腐体系,进而提高认同指数,推动法理型政治认同建设和提高我国政治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7.
一、从两个口号谈起提起历史学的应用问题,不能不想起“历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古为今用”两个口号。这两个口号是五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是抛弃这两个口号的时候了。先说第一个口号。历史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应该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其正确性无可置疑。但除此之外,历史学还有其它众多的社会功能。作为上层建筑,历史学可以为经济基础服务,研究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演变过程和关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的历史及其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疑具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诗歌走过一条由“政治附属物”而“回到人自身”,再由“回到人自身”而“回到诗本身”的发展道路。当诗歌被当作政治工具时,它失去了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回到人自身,是诗歌对其作为政治工具的反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诗歌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诗人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激情。但“回到人自身”,只是揭示了诗歌描写的题材内容,部分地反映出诗歌的本质内涵,并且这种反映是模糊不确定的。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诗歌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由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三贴近”的要求,既要遵循宣传思想工作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自身的特殊规律。一、“三贴近”的中心是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以对“五四”启蒙精神的接续与承继为理论出发点,同时试图实现一种新的超越。它更加强调理性与知识,更为强调新文化的建设性,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归,因之也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色彩。但它自身又充满了危机的种子,表现为启蒙作为手段与作为本体的内在矛盾、思想方法与理论工具的内在矛盾及以反权威、反武断为标志的“思想自由”口号与实际上要求“思想统一”的内在矛盾。这一切终于使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基本原则的"人权",马克思恩格斯采取的是辩证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争取自身以及人类的解放的运动不能受到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和人权等口号的迷惑,并把这些口号作为奋斗的目标,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在实现其自身以及人类解放的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必须利用资产阶级人权为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同时,马克思主张的是,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必然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作为被马克思称之为历史权利的"人权",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旅游业正处于形象驱动阶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形成竞争比较优,各地纷纷把旅游宣传口号当做竞争的利器.由于未能认识到宣传口号的有效性,旅游宣传口号的空泛化和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文章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宣传口号与旅游地品牌识别和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提出旅游宣传口号有效性这一命题,探讨了旅游宣传口号有效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旅游宣传口号的动态维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当时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开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主持国共合作的一个地方政权。为了“唤起”“民众革命精神”,周恩来亲自在汕头市筹办《岭东民国日报》。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岭东民国日报》热情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唤醒了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东江人民,开拓了我党在潮梅海陆丰政治影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社会结构,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社会构建原则.但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秩序是在个人不考虑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意而自然形成的.及至当代,公共利益观念呈现价值纷乱的多重景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公共利益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清官政治”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理想政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尽管有清一代对吏治无论是从舆论宣传上,还是在治理整顿中,都十分重视,但贪腐已然成为晚清官场的政治常态。“吏治”问题也就成为当时清廷上下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李秉衡作为晚清著名的廉吏与疆臣,他对如何整顿吏治,有着自己的看法与实践。甘、章两参案,就是其整顿吏治政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传教士的介绍和西学书籍的进入,以及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说借道日本的大规模和系统进入,加以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吸取新知的内在驱动力,都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习惯,“政治”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合成词,成为涵盖以往“政”、“治”词族的具有包容性的词语.“政治”作为一门知识、一门学科,也被中国人所接受,并逐步形成那个时代的“政治”知识体系.这一进程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变革,而且进一步引导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7.
罗敏 《学术探索》2013,(3):99-102
1922年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创立的上海大学被誉为“革命的摇篮”、“民族革命运动的核心”。上海大学创办初期一位“半隐身”的特殊中共党员,同时也是资深的国民党人士——邵力子,身兼国共两党党员,作为“联络员”,能将两党致力于办学的人士召集在一起商讨创办这所革命学校。故本文首先展示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跌宕起伏的经历,再现他于此初步探索的新式教育理念。本问题的研究,无论对中共党史,抑或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政治口号,是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提出来 的。我认为这个口号脱离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对客观形势作了不恰当的估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口号又被林彪、“四人帮”、康生任意歪曲、利用,作为阴谋篡党夺权的工具、整人的帽子,乱套乱用,搅乱了是非界线,混淆了  相似文献   

19.
智识与能力     
三百多年前,弗兰西斯·培根提出著名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有人提出一个新的口号“知识加能力就是力量”.虽然仅有两字之差,但新口号:更具时代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力作为获取知识的前提和知识转化为力量的中介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能力的研究,注意能力的培养是人类文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和,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能力则是人们能够完成某项任务,胜任某种工作的主观条件.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能力作为前提而存在;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能力又内在地包含着知识和智慧,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人们只有用知识武装起来,才有能力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人类自身.能力更接近实践,人们掌  相似文献   

20.
自文艺复兴以来,“表现自我”作为一种创作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成为文艺创作的历史潮流。只有西方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才把它作为创作的理论基础。有些进步作家虽然在指导创作中也谈到“表现自我”问题,但主要是指作家个人最初创作尝试的一种规律性表现、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和作家创作中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而言的,反映了现实主义作家艺术构思和典型塑造的规律。粉碎“四人帮”后,重提这一口号,与批驳“四人帮”推行的政治法西斯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有关。它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作家对深入和贴近生活、对创作社会责任的淡化和漠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